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習近平這一政策 中國年輕人會「溫順地」接受嗎?

—分析:失業率高誰的錯 年輕人成中共大難題

讓知識青年下鄉就業的想法並非廣東的獨創,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去年12月就敦促城市青年到農村尋找工作,這與毛澤東發起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相呼應。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的喬治‧馬格納斯(George Magnus)說,習近平的政策與毛澤東的政策相呼應,但他懷疑今天的年輕人是否會「溫順地」接受這一政策。

近來中國經濟成長緩慢,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前途黯淡。圖為2012年1月10日,中國畢業生在上海國際展覽中心申請工作。

「畢業意味着失業」,這句在網上流行的話語真實描繪了中國大學生的就業困境。隨着年輕人失業率飆升,廣東省上個月甚至提出將30萬失業青年送到農村工作兩到三年,引發輿論抨擊。分析認為,失落或失業的年輕人可能會掀起抗議浪潮,成為中共的一大難題。

而年輕人失業率高到底是誰的錯,也引發外界關注。

廣東上個月表示,將幫助大學生和年輕企業家在農村找工作,並鼓勵農村青年回到農村尋找工作。廣東提出的這一方案在社交媒體上受到廣泛抨擊。方案提出的時機恰逢中國16至24歲城鎮年輕人失業率飆升至19.6%之際,創下歷史第二高。CNN基於中共國家統計局的可用數據計算出,這一比例相當於中國城鎮約有1100萬失業青年。

不僅如此,中國年輕人的失業率還可能進一步上升,因為今年將有創紀錄的1160萬名大學生畢業,在本已擁擠的市場尋找就業機會。

讓知識青年下鄉就業的想法並非廣東的獨創,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去年12月就敦促城市青年到農村尋找工作,這與毛澤東發起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相呼應。文革「上山下鄉」期間,大量的城市青年被下放到農村,其中許多人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被歷史學家稱為「中國失落的一代」。

白紙運動揭示憤怒的年輕人恐成中共大難題

CNN報導,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的喬治‧馬格納斯(George Magnus)說,習近平的政策與毛澤東的政策相呼應,但他懷疑今天的年輕人是否會「溫順地」接受這一政策。

馬格納斯認為,所有政府都應該關注心懷不滿的年輕人,失業或失落的年輕人也會引發社會動盪。這在中國尤其敏感,因為它也會威脅到習近平思想和中共要的所謂社會穩定。

韓禮士基金會(Hinrich Foundation)研究員亞歷克斯‧卡普里(Alex Capri)說,「如果說早期的COVID-19抗議活動(2022年11月的反封控抗議活動)揭示了什麼,那就是中國城市中大量憤怒的、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可能會為執政中國共產黨帶來大問題。」

2022年11月,全國各地爆發了反封控抗議活動。年輕人走上街頭高舉白紙,表示對當局的不滿。抗議者冒着坐牢的風險喊出「習近平下台」和「共產黨下台」的口號,這一舉動震驚全球。中共之後在12月初宣佈結束防疫封控。

失業率高到底是誰的錯?

CNN說,年輕人失業率激增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國經濟放緩的結果。

在過去三年中,中共的「清零政策」打擊了消費者支出並重創了小企業。與此同時,中共開展了一系列打壓私營企業的活動,從科技、金融到遊戲、娛樂和私立教育等行業。阿里巴巴、騰訊以及滴滴等公司都遭到了審查和罰款,導致這些公司股價大跌。

而私營企業卻是最大的就業來源,為中國貢獻了80%以上的就業機會。遭到中共監管打壓的企業紛紛實施大規模裁員,不僅使得大量員工下崗,也使大學畢業生更難找到工作。

中國年輕人在經歷內卷、躺平後,又在網絡社群上興起了「孔乙己文學」,他們自嘲調侃寒窗苦讀多年卻找不到一份好工作,表達對現狀的不滿。孔乙己的表情包成為社交媒體上的新趨勢。

中共則通過官媒將找不到工作的責任推給了年輕人自己。自從孔乙己表情包走紅後,官媒發表了一系列文章,批評年輕人對工作「太挑剔」,並敦促他們放下驕傲,去做體力勞動。

共青團上個月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佈文章,號召大學畢業生要脫下學袍,挽起褲腿下田地。

但這些文章在網上引起了更多失業年輕人的憤怒,他們指責當局未能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

CNN援引新加坡管理大學副教授約翰‧唐納森(John Donaldson)的話說:「學生上大學是為了避免從事藍領工作。這不是挑剔。

「如果良好的職業教育甚至只是中學教育就夠用的話,那學生們不需要做出上大學的犧牲。」

中國現在的年輕人是數十年來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一代。大學和職業學校的畢業生人數創歷史新高。但隨着經濟顯著放緩,他們正面臨着就業期望與就業機會越來越不匹配的問題。

由於對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和缺乏社會流動性感到沮喪,年輕人對大學文憑曾經能夠帶來的回報越來越不抱希望。

保衛民主基金(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高級研究員克雷格‧辛格爾頓(Craig Singleton)說,COVID-19疫情封鎖使中國學生感到精疲力竭,同時他們也對中國不斷發展的國家資本主義模式感到擔憂,「他們開始意識到,學位可能不會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也不會帶來其它一些有保障的利益」。

辛格爾頓還說,中國學生為使自己滿足中國今天的勞動力需求而接受了過度教育(overeducated),他們現在越來越相信,這種技能在明天不會得到重視。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502/1896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