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吳芳銘:全球化在轉身 未來高通膨恐常態化

作者:
暴力升息使得通膨從高點9.1%近腰斬滑落至5%,通膨雖已降溫但仍深具頑抗的黏性,這從今年以來的核心CPI一直維持在約5.5%,而三月核心CPI同期成長不降反略升,證明了這一點;且新近密歇根大學發佈的一年通膨預期從3.6%飆升至4.6%,創自2021年來最大升幅,這也再次說明了通膨具「易上難下」的特性

全球政經風貌已經變得和過去不一樣,未來較高的通膨水準可能成為常態,要有揮別低成本時代不再享有高經濟成長、廉價、低利率的舒適圈心理準備。(美聯社

美國三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報告均超預期回落,CPI連續九個月成長減緩;零售銷售額連降兩月,降幅也大於市場預期,經濟正在降溫,消費者以減少消費面對高利率時期及長達一年的高通膨。此外,市場徵才職位數量減少,裁員人數上升,也迫使美國家庭持謹慎消費態度削減支出。

暴力升息使得通膨從高點9.1%近腰斬滑落至5%,通膨雖已降溫但仍深具頑抗的黏性,這從今年以來的核心CPI一直維持在約5.5%,而三月核心CPI同期成長不降反略升,證明了這一點;且新近密歇根大學發佈的一年通膨預期從3.6%飆升至4.6%,創自2021年來最大升幅,這也再次說明了通膨具「易上難下」的特性;況且,前期勞動力市場存在的「工資—通膨螺旋」,亦形成對通膨黏性的支持,這些都顯示遏制通膨仍是需要長期抗戰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這波的通膨來自供給端,因而帶有滯漲的特性,常導致通膨性黏性的增強與易上難下,還會造成基於傳統通膨與失業相互邊際替代的菲利普斯曲線,也將有失效的危機。為此,聯準會在3月會議紀要中指稱經濟衰退將於今年到來。

隨着新冠疫情解封、供應瓶頸緩解、大宗商品價格下跌,通膨逐漸消退,但未來的通膨水準在變動的全球政經情勢下存在着易高難低的風險,未來的發展高於過去30年歷史水準的機率提高。

首先,全球化在轉身,逆全球化的趨勢是進行式,猶如台積電創辦人張忠模日前說「全球化與自由貿易幾乎已死,而且不太可能再回復」,復加中美貿易戰、俄烏戰爭、新近中東危機、OPEC+及法國總統馬克宏提出的歐洲戰略自主等,全球化經濟時代面臨地緣政治的戰略和國家利益干擾甚巨。

在突然爆發的疫情衝擊及不斷發生的地緣政治風險,均影響甚至滲透及改變供應鏈與貿易行為,國際企業已着手進行全球供應鏈的市場區域在地化、友岸外包或近岸外包等重新佈局,這些因應新變局的策略行動,與承平時期的全球化帶來的資源最優配置利益並不相符,且在短期內還看不到逆轉的機會,「全球化自由貿易紅利」的縮減將增加成本,最終也將反映在消費終端的售價上。

其次,目前全球正夯的ESG及SDGs等綠色轉型朝向淨零排放目標的永續發展要求,將增加各項不以增加地球負擔而轉嫁為落實永續發展投入成本的增加;第三,各國服務業佔比的成長,以及全球人口少子化與高齡化難以逆轉的趨勢,也是墊高通膨的主要推手,尤其勞動人口減少使得勞動力擁有更大的議價能力,顛覆過去卅年的勞動供給秩序,當勞動力嚴重不足及服務業又成長,薪資持續上漲將助攻通膨發展。

推動世界前進的動力悄然改變中,全球政經風貌已經變得和過去不一樣,未來較高的通膨水準可能成為常態,要有揮別低成本時代不再享有高經濟成長、廉價、低利率的舒適圈心理準備,而面對地緣政治隨時站上C位搶佔眼球,不再是黑天鵝或灰犀牛,將更頻繁來拜訪,「不確定性」恐成為「經常性」夢魘實境的常態。

全球政經局勢模式切換中,我們面對新變局也要重新修設程式再開機。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上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424/1893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