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王維洛:人禍對中國荒漠化的「貢獻」

—從中國史書中關於沙塵暴的最早紀錄談起

作者:

朱震達:「中國北方的沙漠化土地主要是人類活動造成的,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破壞了原本脆弱的生態系統,造成了沙漠化的迅速擴張。」

陳夢熊:「水資源的不合理開發是中國西北乾旱區形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森林植被的嚴重破壞是形成荒漠化的間接原因」。

韓秀:「兵團在那裏沒幹什麼好事,絕對沒幹什麼好事。大力地破壞資源,比如說塔什拉瑪干大沙漠,周圍本來有千年的胡楊林,密密麻麻,等於是包住了塔什拉瑪干大沙漠,讓這個大沙漠不會再繼續擴大。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三師十萬人在那砍樹,砍十年,連根挖掉,所謂屯墾戌邊。」

姜戎在內蒙古大草原生活了11個年頭,見證了草原由盛轉衰的過程和農耕文化與遊牧文化的衝突,她目睹了原始草原的自然風貌,也目睹了草原的毀滅和整個遊牧文明的毀壞。

張抗抗:「人類欲望的惡性膨脹導致了自然生態整體性的破壞。」

馮桐、江音:「那時候,蒙古牧民跪在放火燒荒的連長腳下請求:『草是牧民的命根子,不能燒哇!燒掉了草,布拉灘就會變成鹽鹼灘!』……40年後的今天,我們應該懷着特別沉重的心情來紀念那些為草原跪地請命的蒙古族人民,他們才是最懂得、最熱愛這片土地的人們!

王澤恂:「人在世間有了劫難,可以逃亡,哪怕逃到天涯海角;大自然遭遇了人的劫難,可以逃亡到哪裏去呢?」

圖1:沙塵天氣下的北京天安門,圖片來源:路透社

一、中國史書關於沙塵暴的最早紀錄

截至2023年4月12日中國已經發生了八次沙塵暴天氣,其中有兩次屬於強沙塵暴或者特強沙塵暴,影響範圍之大等同或者超過歷史上最為嚴重的1993年5月5日的沙塵暴。

2023年3月30日中國氣象報社專門發表《沙塵天氣是一種自然現象》[1]的文章指出,沙塵天氣是中國北方乾旱、半乾旱地區一種重要的天氣現象,並非現代「特產」。據科學家對深海岩芯和冰蓋沉積物的測定,早在白堊紀末(距今7000萬年),地球上就有沙塵暴出現。

沙塵天氣是一種自然現象,這句話沒有錯。但是在中國歷史上出現沙塵暴天氣並不像如今這樣頻繁,程度也不像如今這樣嚴重,影響範圍也不像如今這樣廣大。沙塵暴天氣頻繁出現,程度不斷加重,影響範圍不斷擴大,危害持續加深,這就不是自然現象了,而是人為因素所造成的。中國科學院蘭州沙漠研究所主要創建人、老校友朱震達教授(1930年至2006年)指出:中國北方的沙漠化土地主要是人類活動造成的,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破壞了原本脆弱的生態系統,造成了沙漠化的迅速擴張[2]。陳夢熊在《西北乾旱區荒漠化成因分析與防治對策》[3]一文中指出:水資源的不合理開發是中國西北乾旱區形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森林植被的嚴重破壞是形成荒漠化的間接原因。

在筆者的《2023年中國沙塵暴又六番重來——從治沙英雄孫國友的跪地求救談起》一文中談到:根據正史記載,從公元300年至1909年間,中國總共發生過沙塵暴436次,在這期間平均每4年發生1次沙塵暴。塵暴日數總計達901日,平均每年0.56天塵暴。中國歷史上的沙塵暴紀錄是在漢、唐、明等盛世之後多起來。過去認為,晉張華《博物志》中有關於公元前16世紀的一次沙塵暴追述:「天乃大風揚沙,一夕填此空谷」,有學者考證其發生地點約在今豫、秦、晉交界地區的山西夏縣,這是有關中國歷史時期沙塵暴的最早記錄[4]。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研究員盧琦在《沙塵暴的前世今生》[5]一文中指出:《竹書紀年》有可能是中國最早的關於沙塵天氣的記載——「帝辛五年,雨土於亳」,描述了一次降「土」事件。帝辛就是商朝末代皇帝商紂王。按帝辛元年為公元前1075年計算,帝辛五年應該約公元前1071年。商帝辛當皇帝第五年的夏天,在亳(今河南境內)這個地方,天上降落下土雨」。

圖2:《竹書紀年》:帝辛五年,雨土於亳,圖片來源:毛三千:《竹書紀年》為什麼被禁?其記錄的商紂王時期「土雨」是什麼?[6]

雨土就是如今所說的沙塵暴。2023年4月12日新浪網刊登《哈爾濱下雨下雪又下土》[7]的報道,就是雨土。也有一些視頻中市民驚呼下雨土了。《百度百科》上專門收有「雨土」的字條[8]:大氣層中的黃土沉降現象。其組成物質多為<10微米的顆粒。沙、塵的降落有緩有疾。雨土過程通常為兩天左右,有的僅數小時。中國雨土現象多發生於2~5月,以4月最為頻繁,有的年份在二三個月內斷續發生若干次。其範圍廣及華北和長江中下游地區。降塵現象常隨強大的氣旋活動出現,風力可達6~9級。有時粉塵由偏西風氣流攜帶,然後在下沉氣流區沉降,形成「無風降塵」。沙塵主要源於中國西北乾旱區沙漠。從歷史記載分析,近幾百年的「雨土」頻發期與小冰期的時間基本相應。

筆者認為:在《百度百科》關於「雨土」的解釋中有兩點值得:第一,沙塵主要源於中國西北乾旱區沙漠,不是來自蒙古國;第二,其組成物質多為<10微米的顆粒,就是說包含了PM2.5的顆粒,對人體健康危害很大。

回到商帝辛,《史記·殷本紀》是這樣描繪商帝辛的:「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而且商帝辛非常重視農業和生產力發展,實施社會改革,使國力強盛。在位期間疆土得到擴大[9]。這個描述與《竹書紀年》中的記載不同,與民間傳說中的商紂王也大不一樣。

毛三千認為,土形成的雨,在古代看來是無法解釋的怪異現象……如果大家仔細總結歷史就會發現,每次朝代更迭,都會有大的自然災害發生。而古人就把這說成帝王「德不配位」,於是上天懲罰他,不讓他當王了。《竹書紀年》中記載「雨土」,就是把出現這種怪異現象歸咎於商紂王的不作為。

按照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觀點,發生地震、大旱、暴雨等自然災害,都是上天意志的體現。皇帝作為天子來管理眾生,如果管理失調,上天就通過自然災害給予警告;如發生重大災害,這個皇朝也該壽終正寢了。歷史上流傳着「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三川竭而周亡」[10]的說法。公元前780年,陝西岐山發生大地震,伯陽父曰:「周將亡矣」[11]。《詩經·周頌·敬之》說,不要說老天高高在上,它日夜看着眾生[12]。

說到習近平,他是既相信人定勝天,又相信天人合一。2021年4月22日晚,習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各國領導人氣候峰會,並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重要講話。習近平說:「中華文明歷來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2021年5月14日習近平在河南省南陽市主持召開推進南水北調後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指出:既講人定勝天,也講人水和諧。看來習近平把天人合一與人定勝天合二為一的第一人。所以當2023年第八次「雨土」來臨時,習近平去了中國的最南方。習近平沒有看到「雨土」,似乎沙塵暴就不存在,但是老天是日夜看着眾生的。李克強在離任之前也警告說「人在做天在看、蒼天有眼」[13]。

二、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對中國荒漠化的「貢獻」

很早就想總結一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對中國生態環境破壞,但是幾次下筆沒有成功。這裏先談談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對中國荒漠化的「貢獻」,真好2023年中共要實施新上山下鄉運動了。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議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420/1891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