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馬英九談避戰 懷仁愛之心 不要侵略別人 民進黨:該直接對習近平喊話

馬英九29日上午參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祭奠儀式向遇難者獻花致祭。

台灣的前總統馬英九29日赴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參訪,在留言簿寫下「歷史絕對不可以遺忘」。被問到如何避戰時,馬英九強調除了要自立自強外,也要保持仁愛之心,不要侵略別人。台灣的民進黨質疑,馬英九在中國,應該直接跟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喊話,儘快放棄武力攻台。

馬英九周三(29日)上午參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江東門紀念館)遇難同胞紀念館,在祭奠儀式向遇難者獻花致祭。

儀式結束後,馬英九走向媒體接受訪問時,情緒仍未平復。他略帶哽咽地表示,他讀了些關於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的書籍、照片,但是從未像今天有這麼大的衝擊。他說道,「這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野獸般行為,中國人成為最大受害者,所以我剛才在留言簿上寫着「『歷史絕對不可以遺忘』。」

馬英九強調,身為一個中國人,不管在海峽哪一邊都應該自立自強,面對外面的欺凌,要勇敢的抵抗。他認為這要從小學、中學、大學的教育,讓民眾了解這個重要的事實,並採取必要的準備。

當被問及兩岸要如何永保和平,避免陷入戰爭的恐懼?馬英九再提中國這民族,歷史上有很多災難,但從未像這次,與日本作戰過程受到這麼多屈辱、迫害,而且長時間無法完全康復過來。

「一方面我們應該自立自強,讓我們做到不受到外族入侵的能力。」馬英九繼續說道,「但是也要注意,我們要保持一個非常仁愛的心,不要去侵略別人,這才是我們從整個過程中得到最好的教訓。」

民進黨提醒馬英九該向習近平喊話放棄武力攻台

馬英九關於兩岸和平的相關說法,台灣的執政黨民進黨發言人張志豪回應稱,抵禦侵略很好,兩岸當然要避戰,但「備戰才能避戰」。他也提醒馬英九,破壞兩岸和平穩定現狀是中國。「你人正在中國,就請跟習近平直接喊話,要求共機不要一直侵擾台灣,儘快放棄武力攻台,不要老是文攻武嚇,更不要是區域的麻煩製造者。」張志豪補充說道。

馬英九的「仁愛之心不要侵略」說法,是否能解讀成對習近平隱喻?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認為,從馬英九的史觀,應只是從歷史有感而發,雖然外界都期待馬英九能向中國大陸與世界有更直接的回應,但目前並未有這樣的跡象。

王智盛:「馬英九可以開大門、走大路直接點名北京,在兩岸要和平的問題上,北京應如何思考『以大事小以仁』,可以講得更清楚更直白,這才有助於兩岸的和平。」

范世平看國共處理南京大屠殺史觀有着相同之處,在中國「反日」是政治正確,同樣地,國民黨從1949年撤退來台後,蔣介石也需要靠反日、仇日核心價值,激發內部團結一致對外。他說,「兩岸國共領導人都是透過肅清內部不同意見的做法,凝聚領導核心。」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捍衛馬英九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在受訪時捍衛馬英九指出,大家都清楚看到馬英九在中國明確站穩中華民國與前總統的立場。他強調,不論何時何地,國民黨都有站在中華民國的立場,是一個保衛台灣、促進兩岸和平的政黨。他把問題丟給出訪的蔡英文,提醒在美國、中南美友邦,要明確說出自己是中華民國總統,「不要只是嘴巴要求別人捍衛中華民國,自己卻搞去中華民國化。」

馬英九訪中中國官媒政治正確處理

馬英九深知此行一舉一動被放大檢驗,在受訪時自稱「前總統」、在南京中山陵祭堂耳房題8字「和平奮鬥,振興中華」,除了寫下姓名,同時以公元和民國紀元落款。然而在中國官媒央視和新華社一致地抹去公元和民國紀元落款,只剩馬英九的大名。

被視為中國大外宣的觀察者網,具名為戴雨瀟的自由撰稿人發表一篇「馬英九是什麼人?」,披露馬英九所謂的十大黑歷史,指責馬英九在兩岸事務「陽奉陰違、表面上號稱支持一中,實際以消極的態度應付了事,拒不謀求統一,放任「台毒」勢力做大。」文末還說,「這樣的人要來大陸我不知道有誰會歡迎,反正本人作為一個熱切期待國家統一的普通中國老百姓一點也不歡迎他。」如此辛辣地發言,迅速在台灣社交媒體轉載,不過,文章在幾個小時後已經遭下架命運。

自由亞洲電台記者黃春梅台北報道責編陳美華許書婷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329/1883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