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兩個地方轉一轉,打通人體十二條經絡,化全身淤堵

經絡淤堵是很多疾病的來源,無論是中醫所講的氣滯血瘀,還是現代醫學認為的血栓腦梗,根本就在於「堵」。《黃帝內經》記載「經脈者,所以能決生死,除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

隨着年紀的增加,氣血的失調和痰飲的生成,經絡會逐漸形成阻滯淤堵,並首先表現在身體的外端,並逐漸向內蔓延。

>>人到50歲的時候,經絡淤堵會達到一半以上,這時候人體就開始走向衰老

>>人到70歲的時候,經絡淤堵會達到70%,基本只有中間的部位循環暢通,四肢及遠端的經絡循環已經衰微

>>如果在年輕的時候,身體就開始出現淤堵就會「未老先衰」;如果到了老年,經絡依然暢通,則健康依舊。

經絡淤堵有何表現

經絡的作用就是運行氣血,所以經絡一旦淤堵,氣血將運行不暢,身體就會有所反應,人體內的十二條經絡不通時,會出現以下症狀表現。看你是哪條經絡堵了?

手太陰肺經:皮膚乾燥、慢性鼻炎、咽乾咳嗽

手厥陰心包經:失眠多夢、神經衰弱、健忘、易醒

手少陰心經:心煩易怒、心悸氣短、口乾口臭

手陽明大腸經:胃腸功能減弱、慢性咽炎

手少陽三焦經:頭暈目眩、頭痛耳鳴、肌肉關節痛

手太陽小腸經:手腳寒涼、肩周炎、經常腹瀉

足太陰脾經:濕重水腫、大便溏稀、脘腹脹氣

足厥陰肝經:胸脅脹痛、乳腺疾病、血壓不穩

足少陰腎經:下肢寒涼、腰腿酸痛、前列腺炎

足陽明胃經:胃痛胃熱、便秘、身體消瘦

足少陽膽經:皮膚萎黃、體內結節、驚悸頭痛

足太陽膀胱經:腰膝酸軟、靜脈曲張、尿頻尿急

十二條經絡遍佈全身,但這十二條經絡必經人體兩個關鍵的「要塞」,只要疏通這兩個「要塞」,便可以通全身經絡。

轉動手腕,促進氣血運行

手腕是「手三陰經」和「手三陽經」共同穿過的部位,轉手腕可以一次刺激到體內的六條經絡及經上穴位,促進氣血運行,舒筋活絡。像失眠頭痛、頸椎病、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等病症都會有所緩解。

手腕部經穴對應功效

太淵穴(手太陰肺經)——補充肺氣,宣肺平喘,止咳

大陵穴(手厥陰心包經)——寧心安神,寬胸和胃,可治心悸癲狂

神門穴(手少陰心經)——安定心神,治療失眠,緩解心痛

陽溪穴(手陽明大腸經)——緩解胃腸蠕動慢,治咽喉腫痛

陽池穴(手少陽三焦經)——治療糖尿病,緩解腕痛

陽穀穴(手太陽小腸經)——生發陽氣,緩解疼痛

轉手腕的方法

上身正直,或坐或站,雙手平舉,手呈掌形或者拳形,雙手手腕向內轉300下,再向外轉300下,每次轉動儘量圓滿,注意緩慢轉動,以免扭傷。

轉動腳腕,強臟腑不淤堵

腳腕是「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共同穿過的部位,轉動腳腕可以激活體內的另外六條經絡和足腕的各個穴位,有益於增強全身各臟腑器管的功能,像腸胃不適、兩肋疼痛、腰痛、下肢寒涼等症狀都會有所緩解。

腳腕部經穴對應功效

商丘穴(足太陰脾經)——緩解便秘腹瀉,消化不良,腸胃炎症等

中封穴(足厥陰肝經)——疏肝理氣,對付兩肋疼痛

太溪穴(足少陰腎經)——可補腎添精,緩解手腳冰涼,精力不濟

解溪穴(足陽明胃經)——清熱化痰,治療頭痛眩暈,腹脹便秘

丘墟穴(足少陽膽經)——穩定情緒,緩解壓力,緩解頸椎痛

崑崙穴(足太陽膀胱經)——用於頭痛腰痛、高血壓,可安神清熱

轉腳腕方法

站姿或坐姿,用一隻腳支撐身體,另一隻腳踮起腳尖,腳腕順逆時針各轉300下。

親身體驗了轉動手腕和腳腕,感覺腕部和腳踝發熱,全身輕快,睡眠質量也有所提升。每天只要各做一次,長期堅持,就能疏通全身經絡,解決身體淤堵的各種問題了。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上洋中醫宛醫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327/1882274.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