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舉行「抗擊來自中國的經濟威脅」聽證會
美國國會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本周二通過了三項與台海局勢相關的法案。有專家認為,這三項法案的主要目的,是從短期到長期嚇阻中國對台灣安全的持續威脅。
本周二(2月28日)可謂是美國國會眾議院的「中國日」,兩大委員會接連通過了多部與中國或台海關係相關的法案,並推送到了眾議院,等待全體議員投票。
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在當天一口氣通過了八項有關中國或台海關係的法案,其中包括「台灣保證落實法案」(Taiwan Assurance Implementation Act),「中國不是開發中國家法案」(PRC is Not A Developing Country Act)、「停止強摘器官法案」(Stop Forced Organ Harvesting Act)及「海底電纜管控法案」(Undersea Cable Control Act)等等。
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也不遑多讓,在周二通過了3項與台海局勢直接相關的法案,分別為「台灣衝突嚇阻法案」(Taiwan Conflict Deterrence Act)、「保護台灣法案」(Pressure Regulatory Organizations To End Chinese Threats to(PROTECT) Taiwan Act)與「不歧視台灣法案」(Taiwan Non-Discrimination Act)。同時,委員會在當天還通過了幾項與中國直接相關的法案,包括中國貨幣問責法案」(Chinese Currency Accountability Act)、「中國匯率透明法案」(China Exchange Rate Transparency Act)、「減輕中國金融威脅法案」(China Financial Threat Mitigation Act)等。
Legislation before the House @FinancialCmte today will put measures in place to not only help prevent an invasion of Taiwan by China, but enable us to respond quickly should such an unprovoked assault occur. pic.twitter.com/TaMWtHiozK
— Congressman Mike Lawler (@RepMikeLawler) February 28, 2023
威懾中共統治集團
金融委員會通過的三項涉及台海局勢的法案引起外界強烈關注。台灣的外交部在法案通過的第二天即發表聲明說,已經注意到這一立法的進展,並稱他們將與美國國會與行政部門維持緊密溝通,深化台美夥伴關係,確保印太區域的自由開放與和平穩定。
在這三部法案中,「台灣衝突嚇阻法案」的主旨是當中國採取威脅台灣安全的行動時,美國財政部可公佈中國高官在海外金融賬戶的信息,以及為這些高官提供服務的外國金融機構的情況,以此阻止中國對台灣的侵略。
曾任中國某國有銀行支行行長的張杰告訴本台,這種措施能對中國的高官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他們可能因此對習近平政權在台海關係上的決策進行施壓,甚至習近平家族的人也會這麼做。他解釋說,「如果美國採取了這種行動,他們(高官)就會問一個問題,他們的資金在海外還安全嗎?因為美國是一個風向標,其他國家也可能隨之而動,這樣高官們就會感覺到不安全。」
張杰所稱的「高官」在這部法案的條款中有具體界定,包括: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常委會委員,或執行任何直接或間接影響台灣的官方職責的人。
目前身在紐約的張杰認為,這個法案如果最後得到通過,習近平本人未必會在意,因為他已經處於類似「皇帝」那樣的獨裁地位,他本人在海外也不會有什麼財產。但法案對於中共統治集團會有威懾,「對於中共集團,尤其是權貴家族的摧毀性威懾,最終可能導致中共內部的分裂,這還是有意義的。」
外界已經注意到,在去年十月的中共二十大上,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多數成員已經是習近平的心腹。張杰說,如果對中國高官的國際金融制裁能夠實施,恰恰可以促使習近平陣營產生內部分裂,「他(習近平)集中了所有的權力,集中在他一人身上,重用自己的親信,然後他又會猜忌,內部會形成清算。最終的結果可能就會在他身邊發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王立軍事件。」
去年十月中共舉行二十大後,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多數成員已經是習近平的心腹。(美聯社圖片)
從短期到長期的幫助
除了這部「台灣衝突嚇阻法案」外,「保護台灣法案」也規定,如果台灣的安全、社會或經濟受到中國的威脅,美國應盡力把中國踢出二十國集團、國際結算銀行等國際金融機制。
美國羅耀拉大學商學院副院長丁弘彬教授向本台分析說,這些立法措施是為了「授權」給美國政府在經濟上制裁中國,以便將來更有效地實施制裁,「你如果先通過了這樣的法案,至少可以讓中國明白,如果美國要對我做這樣的制裁,那個動作是會非常快速的,那就不是到時候動員中國在美國的遊說組織所能夠影響的。」
實際上,金融服務委員會的成員之一、來自紐約的國會議員麥克·勞勒(Congressman Mike Lawler)在這幾部法案通過的當天,就在推特上發帖說,這些提交給眾議院的法案不僅有助於防止中國入侵台灣,還能使美國在發生此類無端攻擊時能夠快速做出反應。
丁弘彬認為,美國之所以現在快速啟動這些有關台海關係的法案,可能是從俄烏戰爭中學到的經驗,「從俄烏戰爭的經驗里,美國政府發現有些事情要先做好,對法律的準備先做好,到時候實施制裁才能更加快速,而不是要等國會來批准。」
另外,與前面兩部法案同時在金融委員會通過的「不歧視台灣法案」,則呼籲美國支持台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參與IMF對台灣的金融監管活動。
丁弘彬分析說,「台灣衝突嚇阻法案」和「保護台灣法案」可能是從短期內向中國施壓,而「不歧視台灣法案」對台灣的意義可能是更長期的,「如果中國對台灣採取的無論是軍事行動,還是經濟制裁,讓台灣經濟受到重創的話,那會是一個什麼情況?目前台灣在國際社會,並沒有在發生經濟危機時向其他國家借錢的一個管道。」
丁弘彬解釋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當初成立的目的,就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因為自然災害、經濟危機或國際紛爭而需要用錢時,可以在國家層面向國際社會借錢。幫助台灣加入IMF就是讓台灣在遭到中國入侵這樣的困境時,還可以有另外一條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