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素年:白紙運動被捕者:她們是誰,經歷了什麼?

作者:

12月18日的卡特爾世界盃決賽,直播是在中國的半夜。曹芷馨專門買了炸雞,和男朋友約好一起看世界盃。球賽大約看到一半,她突然告訴男友,她全身都涼了。因為她得到了消息:曾去亮馬橋現場的好幾個朋友又被抓了,包括楊柳。

「那個夜晚,一方面是世界盃上的歡呼,梅西獲勝的喜悅,一面我們的心又冷如冰窖。」她的男朋友說。那是個奇特的夜晚,憤怒、擔憂交織在心頭,讓他至今難忘。

第二天,曹芷馨就坐火車回到了湖南衡陽的老家。「她覺得,哪怕被抓了,也是和家裏的人在一起。」朋友說。

在老家的五天裏,家人不知道,曹芷馨悄悄錄下了一段視頻。如果她被抓,這段視頻將會被朋友們放出來。視頻上,她穿藍色的衣服,中長的頭髮。她有着明亮的眼睛,是一個美麗的女孩。

12月23日,接近中午時分。來自北京的五六個警察敲開了湖南衡陽的家門,帶走了曹芷馨。

2022年11月27日,北京,烏魯木齊火災遇難者紀念活動期間,人們聚集在一起守夜並舉着白紙抗議。攝:Thomas Peter/Reuters/達志影像

2胡同里的「鼓樓文藝青年」

被警察帶回北京的曹芷馨,先是被關押在平谷區看守所,又於2023年1月4日轉移到了朝陽看守所。

很快,房東的電話就打到了老家,告知要終止租房合同,讓曹芷馨搬家。寒冷的北京一月,家人只得委託了她的朋友,一點點把她的書和生活用品搬出了她租住的東旺胡同一號。

從湖南出來上學「北漂」在京,曹芷馨對胡同有一種熱愛的執念。離開學校後,她就一直租住在鼓樓附近的胡同里。被抓之前,她租住在胡同里的一間一居室,在一個帶大門的小雜院裏頭。

朋友說,她此前租住胡同的第一個房子更小,是一個鐵皮搭的閣樓,「站在房子裏,有一塊地方都伸不直腰。」

2021年7月,曹芷馨從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研究生畢業。上學時,她的專業是環境史,研究生畢業的論文題目是關於清末的長沙。她對城市的歷史很着迷,看過那本《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她也很喜歡研究城市的肌理和市井生活。

「我是北京人,可我並不喜歡胡同。胡同里環境雜亂,沒有廁所,一般人受不了。」她的朋友說。「我沒有她那麼熱愛北京,但她和這次被抓的朋友,卻最喜歡北京這種多元文化、民間生態,以及普通人的生活。」

「這一次,他們抓了一群最愛北京的年輕人。」這位朋友說。

畢業後,男朋友想去國外繼續讀書,曹芷馨卻想先去工作。她一直想進入出版業,還沒畢業就開始就在幾個著名的出版社實習,包括廣西師大出版社、中華書局等。

在男友看來,她想去出版業,還是和她喜愛讀書和寫作有關。另外,學歷史專業,本來就業就困難,周邊的同學,或者考公務員,或者去國企、大廠什麼的做宣傳員,或者去中學當老師。這似乎都不是她的興趣。

可他們也都清楚,在當下的中國,出版業其實「很窒息」,許多出版社都面臨着財務危機,要在北京立足,對年輕人來說並不容易。

最終,作為一名優秀的實習生,她留在了北京大學出版社,並且轉正成為一名正式職員。她工作也十分賣力。如今,在B站上,還有她介紹《全球通史》這本書的一個長視頻。那時,她剛到北大出版社,正趕上推廣這本書。

「她很聰明,老師也很欣賞她。她有學術能力,也有思考的敏銳度。我一直希望她也能出來繼續讀書。」男友說。事實上,她身邊的朋友,很多都有留學的經歷,她也想出來看看。

她的老家在湖南衡陽,父母在體制內工作,家裏人大多是公務員。但最終,伴隨着讀書、成長、閱歷,這個女孩,漸漸長成家人並不了解的人。

2018年,她和男友相識,2019年開始交往。他們在一個電影放映活動上相識,兩人都在讀歷史學碩士。2021年畢業後,他出國了,兩人開始異國戀,每天都要電話。有時,兩人視頻,什麼也不說,各自做各自的事,她會彈奏尤克里里,唱着歌。愛情甜蜜,他想,只要再重逢,就要考慮結婚的大事。

2022年11月27日,上海的示威現場,一名示威者被警察逮捕並被押上警車。攝:AP/達志影像

3「半積極分子」,「有趣的人」

在最熟悉和親近的朋友眼中,曹芷馨只是一個有趣的、愛做些好玩事情的年輕人。她並不是政治上的活躍分子。「她太年輕了。從學校剛畢業,一切都開始,還沒來得及做點什麼。」

和那個晚上很多去亮馬橋現場的人一樣,她並沒有行動的經驗。「在前一天上海的抗議事件發生後,當天的北京,有一種很樂天的氣氛。去現場的很多人,甚至都沒有戴口罩。」一位朋友回憶。

在男友眼裏,她和她的朋友們,此前並沒有參與過政治活動,也沒有真正反對過什麼。他們中的很多人,甚至沒有公開地發聲過,也沒有留下公共言論。

「可她又是一個多麼有趣的人啊。」男友說。她和朋友還曾一起出去「賣唱」。她不是專業的歌手,就是覺得好玩,像玩鬧一樣。大家都很開心,也並不是很認真。「挺逗的一群朋友。」

他認為,曹芷馨和她這次被抓的一些朋友,最多算是「半積極分子」。她們一起做一些事,但都很正常,包括放電影、讀書會討論等等,這些放映和討論關注女性、環境、家庭等議題,但並不是那些在這個國家絕對被禁止討論的東西。

而她大部分的朋友,是這一年多才形成的圈子。畢竟大家都是剛畢業才兩年多。

她有一位叫曹原的朋友,也是人大的同學,學社會學。那時候,大家一起去電影節看放映。「在路上見到好幾次,後來回到人大,在食堂門口又碰上了,這就熟悉了起來。」

曹原參與一個人類學的公眾號編輯。和大家一樣,關注相似的議題,從文學、藝術、電影到女性主義,生態自然等,也包括政治自由。2023年1月6日,警察帶走了她。

和曹芷馨一樣,她的這些朋友也基本都住在胡同或周圍。「對很多精緻的年輕人來說,住進胡同里,沒有廁所,而且周圍住的都是快遞小哥、送外賣的人。一般人接受不了。但大家都願意接地氣。」蓬蓬(為保護受訪者,此處用化名)說。

蓬蓬也是她們的朋友。她說:「基本上我的朋友們都有這個氣質。她們願意去做一些生活中的微小抵抗。」這些抵抗,很多時候,基於對性別身份的認知,以及對各種肉眼可見的不公正而發生。

這次成為焦點的亮馬橋,原本就是一個年輕人喜歡去的地方。那裏原來河水污染嚴重,但在2019年完成了改造,成為一個很宜人的城市公園。而且這一帶也是使館區,文化多元,有世界各地的食物,中東菜、北非菜、印度菜等,吸引着有好奇心的年輕人。

但是,城市在外觀上的發展和變化,不能掩藏這幾年越來越壓抑的政治氛圍。近年來,中國對言論環境的嚴苛打壓已毫不掩飾。不管是媒體上,還是學校里,各種議題漸漸都成禁忌。三年疫情的封控,環境愈發壓抑。一位朋友說,每次聚會、放映等活動完,大家一起會討論,但其實大家也都「挺迷茫的」。「討論完了,也不知道怎麼辦。」

有時候,這些年輕人也會組織徒步,一起去郊野走走。曹芷馨喜歡小動物,也關心環境。此前她和男友一起去過南京的紅山動物園。在這次失去自由前不久,她還在紅山動物園認養了一隻小野豬。每年捐幾百元,「給小野豬加餐」。

2022年11月27日,北京,人們聚集在一起守夜並舉着白紙抗議政府防疫政策,同時紀念烏魯木齊火災中的遇難者。攝:Thomas Peter/Reuters/達志影像

4酒館、地下音樂,那些夾縫中不可言說的公共空間

2018年5月,正值1968年發生在法國的「五月風暴」青年運動50周年。

5月11日,位於北京五道口附近的706青年空間,舉辦了一場「致敬60年代」的朗讀會,位於居民樓的二十層、被改造為圖書室的擁擠逼仄的小房間內,擠滿了人。這是為紀念「五月風暴」而舉辦的其中一場活動。

人們朗誦着文章與詩歌。空間裏的一款黑色T恤上寫着白色的字:「我們遊蕩在夜的黑暗中,直至烈焰將我們吞噬」。這是居伊·德波執導的紀錄片的名字。

在「五月風暴」的紀念活動上,秦梓奕(2023年1月19日被取保候審)也在。她和其中的一些人後來成了朋友。

706是由幾位年輕人於2012年發起的烏托邦式的自治空間,因各種困難,如今在北京其實已難以為繼。大家在這裏讀書、討論、生活,是許多朋友相遇並互相影響的地方。翟登蕊和李思琪也是在這裏彼此認識,並成為朋友的。

本世紀初,2000年前後,互聯網在中國正蓬勃發展,經歷過1990年代的市場經濟發展,自由主義思想的傳播,以及公民權利意識的覺醒,在北京,線上線下的公共空間,可以進行公共討論的地方不斷冒出來。三味書屋、萬聖書園等都處於鼎盛時期。曾經的北京,有熱氣騰騰的公共生活。

2012年之後,當蓬蓬到北京上大學時,「新時代」已開啟,很多過去老的公共空間遭到打壓,漸漸蕭條。706青年空間在夾縫中依然存在和生長着。在蓬蓬和朋友們常去的那個時期,「空間裏的年輕人,對各種各樣的不平等,不公正議題,都非常敏感。」

蓬蓬常去的是單向街書店,以及規模已縮小很多的萬聖書園。除此之外,年輕人們更多去的是一些小酒館,有地下音樂的酒吧、livehouse等。曹芷馨就是這樣。她喜歡傳統的民謠,包括新褲子樂隊、張懸的歌等。「她也喜歡地下音樂,但還不是最激烈的那種。」她的男友回憶。

蓬蓬也喜歡地下音樂。回顧過往與朋友們相識的日子,她會想起胡同里一個叫「暫停」的小酒館,雖然它如今已不復存在。那裏只有10平米不到,擠在胡同里,透過一張開在牆上的玻璃窗,能看到裏面。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NGOCN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223/1870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