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給所有在育兒路上焦慮迷茫的父母們:養育孩子本身是一場自我療愈

不論是否察覺,上一輩對你的影響總是冷不丁地跳出來。你一張嘴,說出來的話竟然跟媽媽一樣!如果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你也因此感到焦慮,那麼相信今天的內容可以幫到你。

首先我們要意識到:我們從上一代承襲了很多東西,卻不自知。有時候很難判斷,自己是對孩子當下的行為的反應,還是受到過去影響的反應。

如果一個父親經常對孩子不耐煩,甚至有暴力行為。儘管孩子非常厭惡,但是對於他來說,這是一種習慣的常態。習慣對應的是種安全的模式,雖然他心裏很厭惡,但是長大後仍然可能更容易被暴躁的人吸引,或者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孩子。因為這會調動他習慣的安全模式。說通俗點就是:他沒有感受過如何溝通、如何愛別人,就只能用他見過的方式去做事。這種做事方式是一種潛意識的自我保護。活成自己不喜歡的樣子,在心理學上叫做「向攻擊者認同」。當然不是所有人都會這樣,有的人可能會因為童年的關愛缺失而更加呵護孩子。

這個現象非常普遍,我們成年後的行為也是對童年的一種映射。比如最近英國的一個大瓜:哈利王子的自傳《備胎》。這本書全程高能,兄弟不和,和梅根戀愛時的一些露骨描寫,夠媒體激動一陣子了。哈里因為母親戴安娜王妃死於媒體的無休止騷擾而對媒體極端厭惡,但他自己卻不斷地給媒體投餵素材。你可以說他是為了保持自己的名人身份在博眼球賺錢,但更多的是:他在繼續走戴安娜王妃的老路。

所以當你無法控制自己的時候,先別着急自責,先去想想讓你不斷生氣的根源到底是這件事,還是你內心深處一些不想觸碰的回憶。與自己的過去和解,你不必一直背負着過往生活。

一、修復關係,什麼時候都不晚

可能我們與上一代的裂痕很難修復,但是我們仍然可以給我們與下一代這樣的機會。優質的家庭關係不是避免出現任何問題,而是可以一起積極面對問題。作為父母,你永遠可以和孩子去修復裂痕,什麼時候都不晚。也不必擔心這種道歉會影響自己的威望或者讓孩子失去安全感。孩子需要真誠可信賴的父母,而是不是十全十美的父母。

二、正視孩子的感受

積極回應孩子的感受,把孩子當做人來對待,而不是當做事情來處理。你是不是也經常見到這種場景:地鐵里,一個孩子蹦跳着指着一個紅色標誌跳着問:「媽媽媽媽,你看這個紅色圓圈是什麼呀?」媽媽一臉不耐煩地說:「趕緊站過來,車馬上就要來了,就你事多!」

或者就像這樣,對孩子的疑問置若罔聞。

《中國奇譚》第四集

有時孩子的確令人頭疼,我們的生活壓力也很大。但是孩子需要你,且需要你認真回應的年齡就是12歲以前。既然多了父母這個身份,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未來會有一天,孩子不再需要你,甚至想遠離你。你會發現,更需要這段親子關係的人,是我們自己。

幸福的人一生在被童年治癒,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我想養育孩子某種程度上也是療愈自己,祝每個家庭都收穫自己的小幸福。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雪獅upup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223/187001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