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2022年,超5700家中國晶片公司消失;中國兩萬億美元外匯憑空消失

網關注;撤銷香港駐美經貿辦 美兩院兩黨議員提案;中國鋼產量消費量下滑 鋼企利潤降七成;中國金融五大隱憂

中國兩萬億美元外匯離奇失蹤,失蹤原因眾說紛紜,引發網絡熱議。

最近中共央行公佈了新年第一個月的金融統計數據,數據表明,中國經濟存在五大隱憂。

中國「晶片淘金熱」,如今出現了「退潮」跡象,去年超5700加晶片企業註銷。

美國國會參議院來自兩黨的參議員日前重新提出一項法案,法案要求將由中共控制的香港駐美國經貿辦事處關閉。

中國兩萬億美元的外匯憑空消失,網民關注

著名大數據專家老蠻2月9日在微博發文稱,2020-2022年的清零三年期內,中國全口徑的順差規模合計達到18,977億美元,這其中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以及非金融類投資,幾乎與2010-2019年的十年合計的全口徑順差規模19866億美元的規模相當。

老蠻接着指出,近3年內如此龐大的順差收入,沒有在任何宏觀金融數據上體現出來,無論是央行層面的外匯儲備數據、外匯占款數據,還是商業銀行的結匯數據、外匯存款數據,或者是外管局層面的外匯流動性數據,近三年的數據都基本維持平衡。

老蠻2月11日在微博發文回答讀者的疑問,他說,2022年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三大類企業分別創造的外貿順差:民營企業順差,11,322億美元;外資企業(和港澳台企業)順差,1703億美元;國有企業為負數,-4476億美元。

圖:中共外匯管理規定

他說起中共外管局對外貿結算嚴格的規定,不允許貨款長期滯留境外。特別是針對創匯主力的民營企業,「你敢不把錢結回來,把資金長期留在境外,分分鐘要被整出翔」。

圖:歷年中共央行數據

至於有網友認為可能存在香港金管局了,老蠻指出,香港金管局每個月都會發佈銀行存款數據,香港金融系統的數據最近三年沒有變化。

以下是部分網友的猜測:

「被金融黑洞吞了」

「外企撤資」

「還了外債」

穆迪:中國房地產不再是經濟增長主要動力

中共統計局2月16日公佈,1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

路透社測算,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下降1.5%,連降9個月,降幅與上月相同;環比轉為上升0.1%,此前連續5個月下跌。其中一線城市房價同比、環比都上升,二、三線城市房價繼續下跌,環比跌勢趨緩。

信用評級公司穆迪2月14日表示,中國房地產市場不會像以前那樣繼續成為經濟的主要增長動力。

穆迪副總裁、高級信用評級主任馬丁‧佩奇(Martin Petch)說:「我們的基礎情景預計2023年房地產市場持續疲軟,未來幾年房地產對經濟的貢獻仍將大幅低於過去十年的水平。」

馬丁‧佩奇補充說:「但在房地產活動和房價進一步下滑及/或持續時間,長於我們預期的下行情景假設中,城投公司的資金可能因為政府支持減少而進一步承壓,或者房地產價值大幅下降也可能導致銀行體系的流動性或資產負債表承壓。」

報告說:「在土地出讓收入減少的情況下,中央向地方政府的轉移支付可能進一步增加,以緩解其預算壓力。2022年土地出讓收入下降了近四分之一。」

「鑑於房地產業不大可能恢復其拉動經濟的作用或回到調整前的規模,中國將經歷一個艱難的轉型期。」

報告還說,「由於轉型極為複雜,並伴隨着較大的政策失誤空間,轉型成本最終可能會體現在主權政府的資產負債表中。」

2022年,超5700家中國晶片公司消失

中國「晶片淘金熱」,如今出現了「退潮」跡象。

2月16日,鈦媒體App從企查查方面獲得的獨家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吊銷、註銷晶片相關企業達5746家,遠超過往年,而且比2021年的3420家增長了68%。目前,中國現存晶片相關企業超17萬家(註:僅統計企業名稱、名牌名稱、經營範圍含晶片的相關企業)。

這一數據讓人感到驚訝。根據鈦媒體App此前獨家披露,去年前8個月,中國吊銷、註銷晶片相關企業達到3470家。而如今,9月到12月相四個月內,國內竟增加了2300多家吊/註銷晶片企業。這意味着,平均每天就有超15家晶片企業註銷工商信息。

新冷戰時代來臨,西方重新思考對中國礦產的依賴

隨着各國政府持續着重綠色能源的經濟轉型,用於電動汽車、風力渦輪機和其他可再生能源技術的鋰、鎳、銅和鈷等關鍵礦物,將在未來幾十年面臨需求激增的問題。

中國在世界礦產供應鏈中有着巨大影響力,其資源出口量讓供應鏈很容易受到其控制。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15日舉辦的一場線上研討會,對此現象展開了討論,考慮如何使關鍵礦產供應鏈更具彈性,並評估如何建立新的原材料聯盟。作為世界礦業出口大國,中國成為討論重點。

來自科羅拉多州的研究員卡倫·亨德里克斯表示:「美國發現自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中國的加工礦產,而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自己生產的許多原材料也依賴進口。」

位於丹麥的呂勒奧科技大學礦石地質教授帕爾·維赫德認為,國際關係的變化對礦產貿易有很大影響,他說,「我們今天談論的(中國市場控制)已經發生在15,20年前。我想在那時候,中國為什麼可以並實際控制了礦業,基本上是因為美國的礦產因環保問題而被迫停止了,(中國政府)不考慮這種問題。所以,市場是微妙的,尤其當我們討論的是關鍵礦產品的時候。」

維赫德以中國對於全球鎢市場的控制來舉例,並表明,「我認為這是中國長期以來一直在做的事情,使西方的鎢商都因價格下降而倒閉,並有着可以調節或放鬆市場的能力。」

拜登去年2月份曾經宣佈採取加強關鍵礦物質供應鏈的行動,以終止對中國的依賴。

美國會參眾兩院兩黨議員提議案撤銷香港駐美經貿辦

美國國會參議院來自兩黨的參議員日前重新提出一項法案,法案要求將由中共控制的香港駐美國經貿辦事處關閉。

國會參議員馬可·盧比奧(Marco Rubio)辦公室星期四(2月16日)發表聲明說,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HKET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駐美國的官方代表處,享有一系列特權、例外和豁免。

聲明說,香港駐美經貿辦當時被授予這些特權的前提是,香港不受中國共產黨的威權控制。但是,北京於2020年在香港實施了嚴厲的《國家安全法》之後,這一現實發生了變化。

在盧比奧參議員領導推出的兩黨法案《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Hong Kong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Act)頒佈後,美國已經不再承認香港的自治地位。

美國一些議員們認為,香港駐美經貿辦現在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喉舌,用來掩蓋和模糊其長期侵犯香港人權和其它北京視為威脅團體和人士權利的事實。

默克利參議員說,「可悲的現實是,這些實體原本是旨在幫助相對自治的香港當局舉辦文化活動,並就與經濟交往有關的事務與美國政府進行聯絡,而現在卻成為了中國政府的宣傳工具。」

中國鋼產量和消費量均下滑,鋼企利潤降七成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日前召開第六屆會員大會第五次會議,披露的數據顯示,2022年,重點統計會員鋼鐵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5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6.35%;利潤總額982億元,同比下降72.27%。

據《第一財經》報導,鋼企利潤大幅下降主要因為消費需求明顯減弱,尤其是佔到中國鋼材需求約三成的房地產行業步入下行。鋼價下降、成本上升也是利潤下降的重要原因。

2023年中國首月金融數據隱藏五大隱憂

2023年2月10日,中共央行公佈了新年第一個月的金融統計數據。數據表明,中國經濟存在五大隱憂。

一是社會融資增量和貨幣投放增量雙雙下降。

2023年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5.9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1959億元。而2022年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6.17萬億元,比2021年同期多9842億元;

2023年1月份央行淨投放現金9971億元,比2022年1月淨投放現金1.54萬億元減少了35.3%。

二是直接融資比例下降,間接融資比例上升,融資結構惡化。

從2021年開始,直接融資佔比開始下降,間接融資佔比開始增加,融資結構開始惡化。2022年,直融佔比大概已經下降到41.6%,比2020年減少了2.4個百分點,間接融資佔比增加到50.2%,比2020年增加了2.2個百分點。

三是1月份貨幣投放量可觀,2月份銀行還是缺錢,因為資金周轉速度越來越慢。

2000年來,我們M2以比GDP高得多的速度增長,2022年M2比2000年增加了18.4倍,但GDP只增加了10.9倍。

貨幣的財富創造效率(GDP/M2)卻在逐年降低,從2000年的1元貨幣創造0.729元GDP,減少到僅能產出0.449元GDP,貨幣周轉速度也下降了38.4%。

2022年美國用21.21萬億美元的貨幣M2產出了25.46萬億美元的GDP,1美元貨幣產出了1.2美元GDP;中國用266.4萬億人民幣產出了121萬億人民幣的GDP,1元人民幣僅產出了0.454元GDP,貨幣產出效率只有美國的37.8%,美元的貨幣周轉速度是人民幣的2.64倍。

四是債務高企,借新還舊現象越來越嚴重,債務氣球接近臨界點。

2022年新發行債券比2019年增加了36.5%,但還本付息之後,發債人可用的資金卻比2019年減少了11.9%。按照這個趨勢,維持2019-2022年債券發行的平均10%的增速,6年後的2028年,當年所發行的債券,將100%用於還本付息,完成從發債為了經濟建設到發債就是為了借新還舊的歷史性巨變。

五是1月份居民貸款繼續大幅減少,存款繼續大幅增加,意味着一月份的消費復甦力度很弱。

2023年1月份,住戶貸款增加2572億元,同比減少69.5%。其中,短期貸款增加341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231億元,同比分別減少66.1%和69.9%。

與此同時,1月份住戶存款增加6.2萬億元,同比增加了14.6%。

現在無論怎樣刺激房地產消費,消費者都難以參與;無論央行採取何種增加債務的貨幣寬鬆措施,都難以說服居民增加貸款,減少儲蓄來自覺消費。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責任編輯: 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218/1868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