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冬天不同尋常 河北一些農民躲在被窩裏過年

—河北一些農民躲在被窩裏過年 和碳中和有關?

河北多地出現天然氣限購、停氣 對於許多河北農民來說,這個冬天不同尋常。

這個冬天有點冷。

氣象數據顯示,2022年12月份,中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1.2度。

2023年1月22日,黑龍江漠河冷到-53℃,刷新中國最低氣溫紀錄。

雪上加霜的是,河北多地出現了「取暖難」現象。

河北多地出現天然氣限購、停氣

對於許多河北農民來說,這個冬天不同尋常。

一是今年冬天來得比往年早一些,秋季特別短,入冬早,冷的時間長。

二是氣溫低,比常年偏冷;而且起伏大,降溫快,一下子降了一二十度。

三是鬧「氣荒」,天然氣頻繁斷供,嚴重影響取暖,導致不少人挨凍。

在河北農村,室內空間特別大,加上封閉不嚴,天氣越冷,就越依賴天然氣取暖。

一旦停氣,室內外沒啥差別,都是零下一二十多度。

邢台市柏鄉縣內步鄉的村民郭玉波,有點想不明白,之前用手機上網時,聽大V們說,因為俄烏打仗,影響天然氣供應,今年冬天歐洲老百姓要挨凍了。沒想到,這事卻落到了自己頭上。

「一到晚上,氣就停了。白天到了飯點,氣才能供上。現在夜間氣溫低,零下一二十度,老人孩子怎麼扛得了?」

2022年入冬以來,河北多地就不斷有村民反映,當地出現天然氣限購、不定時停氣、燃氣質量下降等問題。

「每個月限購200多方,勉強做個飯」。

「火焰顏色不對勁,原來是藍色,現在變成紅色,菜都炒不熟。」

沒辦法,許多村民只能大白天躺在炕上,過年躲在被窩裏,用電褥子來取暖。

有的老人晚上起夜,都凍病了。

郭玉波抱怨:「經常停氣,又不讓燒煤。」

煤改氣困局:燃氣公司認為氣價低,農民說已經承受不起

5年前,京津冀為了治理空氣質素,禁止或減少燒煤取暖,改用天然氣。

才幾年時間,為何出現停氣?

實際上,國內並不缺氣。

停氣主要與價格因素有關。

2022年,國際天然氣價格大幅上漲,供暖企業購氣成本過高,經營困難,短期內難以疏導,就限購、停供了。

另外,停氣也與層層轉賣氣源有關。

縣級供暖公司多為民營企業,很難從中石油等「三桶油」手中獲得一級氣源,需要去購買經過層層轉賣的二級、三級氣源,不僅成本更高,而且供應不穩定。

近兩年,上游天然氣價格上漲加快,而居民用氣終端價格,卻無法實現順價。

許多村民表示,天然氣取暖費用已經讓他們不堪重負。

郭玉波說:「對比取暖費用,燒氣比燒煤花錢多,但是取暖的效果反而不如煤。煤釋放出來的熱量要比燃氣充足,屋裏面的溫度高一點。」

他算了一筆賬,家裏的壁掛爐要開到60度,室內才覺得暖和一點,每天要花50多元,一個冬天下來,就是四五千元。

原來燒煤,一年才兩三千元。用天然氣取暖,超出了大家的經濟能力。花錢多,效果反而不好。

雙方各說各的理,各算各的賬,僵持不下,最終只有讓農民承擔「挨凍」的代價。

為什麼與民生息息相關的供暖行業,大都交給民企?

按照政策,國企居於產業鏈的上游,控制資源、能源領域,下游的終端分銷體系,競爭激烈,多由效率更高、成本控制能力更強的民企承擔。

天然氣的佈局,同樣如此。

天然氣在終端分銷時,由於涉及民生,採取管制價格,導致供暖企業無法實現順價,虧損較為嚴重。

按照協議,氣價倒掛時,應由當地財政予以補貼。

地方財政吃緊,供暖補貼壓力增加

2022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房地產行業也不景氣,導致地方財政吃緊,如果還要補貼供暖的話,壓力很大,補貼就會到位不及時。

反思

財經大V張捷認為,當年被廢柴專家搞環保綁架,燃煤變成了天然氣,但中國的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很高,同時一年來國際市場天然氣價格暴漲,居民取暖的價格如果同步,就是讓老百姓受凍和物價暴漲。如果不同步,就是要限購,而且是賣得越多,燃氣公司虧損越多。

中國被碳中和綁架,要尋求解脫。歐洲都重啟煤電了,環保少女都涉嫌通俄了,對環保當中的西方利益私貨要充分認識,不能被綁架。而且趁着歐洲搞煤電,中國也應當改變標準了。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歷史逆時針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129/1860548.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