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你在家裏的樣子,決定了孩子10年後的人生(家長必讀)

最近閨蜜跟我吐槽:因為受疫情影響,大人居家辦公,孩子居家上網課,這才3天就堅持不住了。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就雞飛狗跳,天天嗚嗷喊叫,真是心力交瘁,太痛苦了。

有人曾說,當父母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不需要考試也不需要從業資格證。

可真正當了父母以後才會發現,想要當一個好父母,遠比想像中難得多。

做家長,真的太難了!這是不少父母的心聲。

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曾經說過:

「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原生家庭的印記,真的會代代相傳。

你在家裏的樣子,決定了孩子10年後的人生。

一、孩子不會長成你期待的樣子,

而是會長成你的樣子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你就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對於成年人尚且如此,對於孩子來說更是如此。

每個人從生下來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響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

《增廣賢文》中有一句:大家禮儀教子弟,小家兇惡訓兒郎

意思是說,懂得教育孩子的家庭,往往以禮儀教育孩子,讓孩子從小學習禮儀、遵守規矩,孩子在家庭中耳濡目染,自然也就成為彬彬有禮的人。

而動不動就訓斥孩子,打罵孩子的教育方式,卻往往適得其反。

種下什麼樣的因,就會結什麼樣的果。每一個孩子的模樣,都是原生家庭的教養。

就像蒙台梭利博士所說的,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一生,也決定他一生。

歌手蕭敬騰在出名之前,也曾經歷了脫胎換骨的轉變。

他曾在採訪中透露,小時候家裏很窮,一家人的生計全靠父親做出租車司機微博營收。

家庭的重擔,讓父親不堪重負,脾氣古怪暴躁。

在家裏挨打是常態,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蕭敬騰小小的年級就學會了抽煙、打架、逃課,沾染了一身惡習。

如果不是後來在少管所遇到一位好老師,讓蕭敬騰改頭換面,他會像其他步入迷途的青少年一樣墮落下去。

這位老師,潛移默化間代替了父親的形象,修補了原生家庭帶給他的缺陷,讓他找到了自己的特長,開啟了屬於自己的傳奇音樂時代。

成長在什麼樣的家庭氛圍,將決定孩子長成什麼樣的人。

孩子可能不會長成你期待的樣子,但是一定會長成你本身的樣子。

二、離孩子最近的人,

決定了孩子的人生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不同的父母,造就了孩子不同的人生。

1、父親決定了孩子的人生格局。

孩子對於父親,往往有一種強烈的崇拜之情,把父親當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徵。

「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巨大,會一點一滴地滲入到孩子的血液,嵌入到孩子的靈魂。」

美國耶魯大學曾做過一項研究:由男性帶大的孩子智商高,他們在學校里的成績更好,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

相對母親而言,父親一般不會溺愛孩子,他們往往給孩子指明一個方向,讓孩子用自己的力量去抵達。

孩子有較大的空間去發揮,也可以鍛煉自立的能力。

父親是山,奠定了孩子一生的格局。

2、母親決定了孩子的人性品格。

一個人的品德,決定了他是否能夠在社會中立足。

而一個人的人性品格,受母親的影響最大。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家庭教育學》一書中所說:

「孩子道德發展的源泉在於母親的智慧、情感和內心的激情,人在自己的道德發展中變得如何,決定於有什麼樣的母親。」

母親性情溫和,善於調節家庭氣氛,孩子也會心態平和;

母親性情暴躁,總是發脾氣和丈夫吵架,孩子也會受到負面影響,要麼極度懦弱,要麼極度暴躁。

縱觀古今中外那些名人的成長經歷,我們不難發現:母親是真正決定孩子一生的重要人物。

很多名人的成功都離不開母親的訓導,母親的修養學識開明給孩子注入了無與倫比的充沛營養。

三、父母做好這兩件事,

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父母一生最重要的事業。

孩子12歲前,父母做好這兩件事,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1、不要錯過孩子養成習慣最佳時間。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經說過:「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好的習慣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決定一個人的一生。

童年時期是一個人人生的起步階段,同時也是各種習慣形成的關鍵期。

意大利教育家,瑪利亞·蒙台梭利博士指出:3-6歲,是孩子規則意識和早期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

因此,父母要格外重視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和薰陶,12歲前,一定要讓孩子養成這兩個習慣: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曾經有一位記者採訪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卡皮察,「在您的一生中,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裏學到的?」

他說:「我個人覺得,一生中最重要的階段,不是在大學,也不是在實驗室,而是在幼兒園。」

他繼續講到,「在這裏,我學會了很多,比如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

飯前要洗手,飯後要休息;答應別人的事情要做到;哪裏拿的東西要放回原處……」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還小,往往忽視了對良好習慣的培養,認為這些都是小事情,孩子長大後再要求也不遲。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習慣的培養需要從小養成,一旦錯過了黃金好習慣的養成期,讓孩子養成了壞習慣,以後就很難糾正過來。

在教學中,我們經常見到有孩子已經上初中了還是丟三落四;

不會收拾學習用具,桌面亂糟糟的,上課找不到學習物品,聽講心不在焉,經常走神......

反覆教育,卻收效甚微。

常言道:一年養習慣,十年改習慣。

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長大後很難糾正,這些不良的習慣甚至會伴隨孩子一生。

2、注重孩子健全人格培養。

教育孩子,一定要眼光放得長遠。要注重孩子健全人格的培養,而不是僅僅片面強調學習成績的提高。

比如李紳,他是誰?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他寫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首詩卻流傳千古至今,3歲幼兒亦能朗誦。

年輕時候的李紳,也曾經是一個性情中人,關心民間疾苦,寫出那樣膾炙人口的佳作。

然而,當這個年經人步入仕途之後,就沒有了人情味和愛心,成為了一個大貪官,更是用酷刑峻法來管理老百姓。

再比如,鑿壁偷光的匡衡,通過藉助鄰居家微弱的燈火,來保證自己可以讀書學習。

這種刻苦努力、勤奮堅持的學習態度,使得他能夠博覽群書,入朝為官。

如果故事講到了這,便是一個很好的勵志故事。

然而那個曾經飽受鑿壁偷光之苦的匡衡,當他入朝做官之後,過起了奢侈的生活,壓迫底層勞動人民,更是與宦官勾結,陷害朝廷的忠義之士。

兩位大將陳湯和甘延壽,都是西漢時期的著名將領,卻因功高而受匡衡的妒忌、構陷。

清朝首富胡雪岩說:「看一個孩子,是看他的品德,而不是他的才幹。」

人品不好,再高的學歷,也會是人生這場馬拉松的輸家。

人品,是一個人最硬的底牌,是一個人最硬核的靠山。

蔡元培先生在《中國人的修養》中提到: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

教育的本質,就是要培養一個孩子的健全人格。

孩子有了健全的人格,才會有一個溫良的品行和美好的心靈。

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說:

「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造成的。

孩子的每一種心理或行為問題,都和父母的行為有關,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

對一個家庭來說,父母是根,孩子是果。果實有問題,多半是在根上就出了問題。

你現在就是你的孩子的原生家庭!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但願,你的孩子是那個幸運的人。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每日蒙台梭利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228/1847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