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地產大佬的黃昏

在「一個時代結束了」句式被用爛了的時代,人們的輓歌總是散落在各種嘆詞之中。

沒那麼多轟然一響,卻有無數個唏噓一聲。

富力失去「張力」,是這幾天地產圈裏的頭條。

擱兩周前,最熱話題是許家印被傳跳樓。

恆大與富力,曾是廣州兩大代表性房企。恆大曾是中國房企第一軍團,富力更早之前曾是粵系房企中的「大哥大」。

許家印跟張力,是多年好友。多年前,二人都有自己的中超球隊,廣州德比時,兩人還比鄰而坐,談笑風生。

2013年,廣州德比時,許家印和張力曾一塊看球。

可線性流逝的時間,從來不吝於用「時過境遷」顯示自己改變世事的能力。

僅幾年時間過去,地產大佬們的處境,就被釘在「物是人非」的牆面上了。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他們的許多愁。

時代大幕上,任志強、潘石屹、許家印、孫宏斌、張力……大佬們的身影一一掠過。

然後,屏幕上打出了一行字:

地產大佬們的黃昏。

沉浮錄,現在剩下個「沉」字。

01

2020年12月,雖然恆大債務危機被許家印「債轉股」的神操作暫時化解,但中國房地產行業已迎來變局時刻。

經濟學家馬光遠當時撫今追昔道:在中國過去40年經濟高速增長的過程中,差不多每10年都有一波財富浪潮。最大的一波就是房地產,房地產造富周期差不多持續了20年。

21世紀的前兩個十年,確實是中國房地產的「激盪20年」。

在此過程中,一批大鱷站在了時代潮頭,他們走在春天裏,落在身上的都是「南方講話」的餘暉。

踩着「高負債、高槓桿、高周轉」的風火輪,這些大鱷們叩開了各個富豪榜的大門。

風雲際會,作而萬物睹。

房地產的造富效應,從大佬們極盡奢華的生活就可窺斑:

去年9月,網上曾流出一份《恆大集團各級領導客史記錄總表》。

這份表格,讓很多人在競相窺伺中見識到了「上流人」的講究生活。

網傳的恆大各級領導客房喜好表格。

而這次深陷行賄漩渦的張力,同樣讓別人見識過什麼叫「究極奢華」。

被控受賄的美國三藩市官員努魯,2018年10月來到中國時,曾受到張力的禮遇——

努魯下榻酒店後,24小時配有保鏢,「就像FBI的特工一樣」。

參觀張力的家,努魯大為震驚,覺得像走進了「博物館」「白宮」。

這場景,就像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

有錢人樸實無華且枯燥的生活,總得找點樂子。

就像煤老闆偏愛投資影視業那樣,地產大佬之前普遍喜歡玩足球。

2019年6月,足壇曾發生「十二君子聯名上書」事件,促請加快成立中超聯盟。

有意思的是,12人當中大多數都是地產大佬:廣州恆大許家印、上海綠地申花張玉良、河北華夏幸福王文學、深圳佳兆業郭曉群、廣州富力張力、大連一方王健林、河南建業胡葆森……

部分大佬的多元化擴張棋盤中,落子還包括造車。典型的,如恆大、寶能。

毫無疑問,那是屬於地產大佬們的黃金時代。

02

但幾年過去,境況已大變。

這幾年,地產大佬們紛紛開啟了渡劫模式。債務壓頂成了他們的共同遭際。

2018年就喊出「活下去」的萬科掌門人郁亮,當時還被視作新版杞人憂天。

可到了2022年,被寒氣吹到的房企們,一個個將郁亮的「黑鐵時代」論抄在了小本本上,只恨沒能早些儲糧。

房地產行業入冬,中超跟着吹寒氣。

這兩年,跟中超有關的新聞高頻詞,是斷糧、欠薪、解散、退賽等。

2022賽季中超16家俱樂部,多數都涉及欠薪問題。

這不是房地產行業首次被寒氣侵襲。

事實上,早在2014年前後,房地產行業進入拐點的聲音就四起。

也是在那兩年,任大炮退休,潘石屹低調,王石處於半遊學狀態,朱孟依為合生創展徘徊在退市邊緣而傷神……當時就有地產大佬時代落幕的說法。

李超人在翌年的退場,更是讓這類論調泛起。

但那時依舊是白銀時代。2016年至2017年的上揚曲線,更是讓所謂拐點論又拐了個彎。

直到這兩年,很多人才生出「只是當時已惘然」的後知後覺之感。

2022年行將過去,房企們普遍過得挺難:克而瑞發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1-11月,百強房企的累計銷售業績,無論是全口徑、操盤口徑還是權益口徑,同比下降皆超四成。

困境中的地產大佬們,已經無法再用愛馬仕皮帶秀意氣風發,只能是用工作群里的語音,證明自己真的沒有落到救生毯或防護墊上。

越是困頓期,越是容易被負面纏身,負面也越是容易被「放大」。

身為富力「雙老闆」之一、富力聯席董事長的張力,陷入行賄泥潭,自然也顯得愈發扎眼。

這會被視作「地產大佬渡劫2022」的直觀註腳。

03

張力此次被倫敦警方逮捕,「1.29億天價保釋金」確實很醒目。

要知道,張力被指行賄的金額(價值2070美元的葡萄酒、免費旅遊和其他禮品折抵價值)跟這沒法比,因行賄而被開綠燈的大型混合用途項目也才價值數百萬美元。

所以,事發後,富力方面一邊切割,說涉事項目是張力個人持有,保釋金也並非富力提供,一邊否認,認為「對方到中國出差,張力請吃飯、住酒店只是中國的待客之道,並不涉及到行賄。」

鑑於不少房企發跡史中都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地方,之前也有中資房企捲入「行賄疑雲」,這原本可以被淡化。

但現在看,不少人會將其跟富力如今的處境打包審視,這會擴充此事的解讀外延空間。

富力曾是「華南五虎」中碾壓碧桂園、恆大、雅居樂和合生創展的大哥式存在,它的「雙老闆」模式(李思廉和張力「雙子星」共同掌權且保持權力平衡)也為業界津津樂道。

富力地產的「雙子星」:李思廉,張力。

2005年在港IPO後成為首家納入恒生中國企業指數的內地房地產企業,2018年首次進入千億房企之列,都是其高光時刻。

而在輿論視線中,它的高光點是2017年充當「白衣騎士」,花了189.55億元吃下萬達70多家高星級酒店,在「世紀大收購」中扮演了主角。

彼時將資產包甩賣給富力的王健林,很是心痛:「放眼全球,這樣低價的收購機會百年難遇!」

另一頭的李思廉則很高興,稱「通過合作,富力將進一步擴展旗下的酒店業務,增加優質的投資物業經營收益,實現多元化的產業佈局。」

但事實證明,富力是接了個燙手山芋:重資產屬性+疫情衝擊影響,讓酒店業務成了加劇富力資金鍊承壓的那根重量級稻草,讓其流動性加速惡化。

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末,富力的借款總額共達1327億元,淨負債率123%,2022年內到期的借款約為583億元,同期非限制現金餘額約為63億元(不包括148億元限制現金)。

眼下正賣賣賣的富力,也想含淚大甩賣那些酒店資產,可在房企們忙着自保的當下,誰能來接盤呢?

這只是富力決策失誤的縮影。從第一梯隊到不復榮光,富力的幾度踩空,事後看很容易給人「一對王加四個二拆着打」的既視感:

2007年押注商業地產,隨後錯過了低價拿地紅利,還被2008年的金融危機點了穴;

2012年逆勢在低線城市拿地,結果遇上了政策調控升級;

2013年起在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國投建項目,想靠出海帶來增量,可滾動開發模式跟回本周期長、融資成本高特徵的不適配,讓其並未收到預期回報——從2012年出海潮起,再到2017年逐漸退守,多個中資房企都為此交了昂貴學費。

在此背景下,張力涉嫌行賄,勢必引來更多的詬病:錢沒怎麼掙到,還可能落得個囹圄之災,說什麼好呢?

這,也算是一次踩空了。

04

張力的「吃虧」,富力的踩空,難免讓人想起那句跟「個人奮鬥」「歷史進程」相關的名語錄。

抓住時代紅利,就是「時來天地皆同力」。

時代紅利不再了或錯失了,就是「運去梟雄不自由」——具體說,也許就是被迫低調、被傳跳樓。

不知道張力們對照現在和從前,會不會有種「別夢寒」的失落感?

就目前看,房企中活得較好的代表,是「萬」字頭的萬科和萬達,一個是很早就喊出「活下去」,如今「囤糧」3500億過冬;一個是因提前遭遇債務危機開啟自救性大甩賣,而今渡劫成功。

2017年的世紀大收購過後,幾位地產大佬境遇反轉。

但更多的房企,在繁榮預期里停不下擴張的步伐,到了房地產周轉模式面臨去槓桿、降負債和控風險嚴峻考驗時才大夢初醒,當下只能是對萬達羨慕嫉妒不已。

當然了,說富力們失去了發展的張力,說房地產行業再也無法「加印」,並不確切。

在房地產「金融16條」、地產紓困「三支箭」、保函置換預售監管資金統一規定出台後,房企融資端支持體系被盤活,很多房企又從天台上下來了。

在債務重組上頗為積極的富力,就已成當前國內首家實現境內及境外債券全部整體展期成功的房企。

沒必要現在就急着扔出那塊明梏——房企日子不好過,更多行業也會跟着不好過。

希望包括房地產在內的各個行業都恢復元氣,是後疫情時代該有的期冀。

只是你認或不認,有些情形就擺在那:

房地產行業很難再回到過去了。

2023也不會是2019。

尤其是對許家印張力們來說,這類時不我與的感受,只會來得更加真切。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數字力場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219/1844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