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藝術世界 > 正文

古建築排水有哪些巧思?

古人以巧妙的結構設計和材料選用,在建築排水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甚至能做到幾百年不受積水之害,讓人不由感嘆古人的智慧。中國古代建築的防水工程一直秉承着「以排為主,以防為輔」、「多道設防,剛柔並濟」的理念。

我們來看一看,古人在設計建築的防水排水系統,都運用了哪些巧思。

古代建築的屋頂,多採用高屋脊、大坡度的設計,靠近屋脊兩側的坡度超過60°,而檐部的坡度不足30°,利用陡坡使雨水急速流下,再利用慣性讓雨水衝出檐外。

各種屋頂式樣中最有利於排水的,叫做「懸山頂」。所謂懸山,就是屋頂房檐伸出「山牆」外。除了在結構上下功夫以外,屋頂的建築材料也考慮了排水的需要,這就是瓦的應用。

早期的瓦吸水性很強,不利於雨水外排,也很容易造成滲漏;後來瓦的品質得到提升,吸水率降至3%,與瓷器相當。「改進版」的瓦,輔以金屬、琉璃和錫等材料,使古代建築的屋頂成為「排水能手」。

地面防水,一是防止地下水侵蝕柱礎和地基,一是防止地面流水停滯不動腐蝕地基。針對地下水,古建築以預防和封堵為主,針對地面流水,古建築以排灌疏導為主。

地下排水靠涵洞,地面上鋪設的青磚之中,青磚造型很有講究,除了供人行走的甬路以外,大部分地方鋪設的青磚,是上大下小的倒梯形,每塊青磚之間都形成了一個三角形的縫隙。

這樣的造型對排水的幫助是顯而易見的,這些青磚本身滲水透氣性就不錯,雨水透過青磚之間的接口,就進入到地下三角形的縫隙當中。磚縫越向下越開闊,雨水自然不容易停留在表層,而是滲入地下,通過地下水系統緩衝和滲排出去。

地面上雖然沒有溝渠,但是分佈着一些井蓋,這是排雨水的進水口,井蓋的下面是一口口豎井。這些豎井不是互相孤立的,一條「C」字型的涵洞,將這些豎井串聯了起來。

這道涵洞高度不高,大概只能容人在其中爬行,涵洞的外圍也鋪設了青磚。這樣,雨水通過豎井進入涵洞,利用青磚良好的滲水性能與地下水系統溝通,從而達到排水的目的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古建家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214/1841907.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