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華道教第一山,很多人可能想到的是武當山,或者是張天師所在的龍虎山。實際上,中華道教第一山,既不是武當山,也不是龍虎山,而是這一座鮮為人知的山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揭開這座中華道教第一山的神秘面紗。
它就是崆峒山,在武俠小說中的崆峒派就是出自於此。崆峒山位於甘肅省平涼市,是絲綢之路西出關中之要塞。西接六盤山,東望八百里秦川,南依關山,北峙蕭關,涇河與胭脂河南北環抱,交匯於望駕山前,海拔高度在1456—2123.5米之間,垂直高度為667.5米,主峰海拔2123米,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總面積83.6平方千米,自古就有「中華道教第一山」之美譽。
崆峒山的名字由來,根據現有資料大致有三種解釋:一是古為空同氏族居住之地;二是崆峒山為道教勝地之一,取道教空空洞洞,清靜自然之意;三是崆峒山洞穴具多,有空洞之意。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崆峒山之所以被稱為「中華道教第一山」與軒轅黃帝問道有着莫大的關係。黃帝問道的故事出自《莊子》,傳說,軒轅黃帝聽說崆峒山上住着一位道術高明的仙人廣成子,就兩次上崆峒山問道,得到了廣成仙的指教,最後才領悟了最高的道理,一心投入到治理國家的事務中去,經過28的奮鬥,他以順其自然的方法,使天下實現了大治。
軒轅黃帝活了110歲。在他謝世前,他派人開採銅礦,並在荊山下鑄造銅鼎,當銅鼎鑄成那天,天上游下一條巨龍,垂着龍髯,來迎接黃帝上天。當時他的群臣們不忍離開黃帝,有的抓住龍髯,有的抓住他的靴子和衣服,結果龍髯拔斷了,衣靴拉掉了,黃帝還是乘龍升天而去。
自從了軒轅黃帝問道崆峒山,問道成仙后,崆峒山的名聲大噪。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李世民等大佬等慕名登臨;司馬遷、杜甫、白居易、趙時春、林則徐、譚嗣同等文人墨客筆下多有讚譽。
崆峒山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在這裏儒釋道三教在這裏完美融合,崆峒山的「三教洞」,祀孔子、老子和釋迦牟尼是三教共處相容的具體體現。在歷史上,儒釋道三教的大佬們在崆峒山相親相愛一家,在教理、活動上都較融,真可謂是一大奇觀。
雖然崆峒山歷經千年風雨,但不論時代如何變遷,作為「中華道教第一山」崆峒山神秘、雋秀,依然吸引着信徒前來修道。在崆峒山上,至今仍隱居了許多世外高人在此修道,真是一個隱居修道的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