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是誰騙了蘇聯大學生讓他們相信蘇聯科技已超美

紀德在蘇聯看到的不是無產階級掌權,而是斯大林一個人專政;不是生機勃勃,而是死氣沉沉、閉關鎖國。 他在蘇聯看到了他最痛恨的東西,「一切降低人的價值的東西,一切減退人的智慧、信念和銳氣的東西」。 因此,紀德訪蘇歸國後,把他在蘇聯的所見所聞寫成了《訪蘇聯歸來》

青年時期的紀德

安德烈·紀德,是20世紀法國最著名的左翼作家之一,也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安德烈·紀德出生在法國一個富裕的新教徒家庭,是在新教倫理的禁錮中成長起來的,這大概也為紀德後來的「反叛」埋下了伏筆。

1925年,紀德同友人動身去剛果和乍得旅行。回國後,紀德就猛烈抨擊法國的殖民制度和大公司對土著民族的殘酷剝削,發表了《剛果之行》和《乍得歸來》。

紀德這兩篇文章讓法國議會圍繞着殖民地問題展開了大辯論,法國政府也不得不派人去非洲調查。

這讓紀德一下子就成為法國具有全國知名度的作家。

進入1930年代,紀德越來越關注蘇聯在政治上和社會方面所做的努力,在政治傾向上也越來越傾向共產主義

1934年1月,紀德曾去柏林拜訪希特拉的得力助手戈培爾,希望戈培爾能釋放季米特洛夫和被關押的共產黨人。

同年,紀德進入反法西斯作家同盟警惕委員會。1935年6月,紀德主持召開了世界保衛文化作家代表大會。

就這樣,從沒有去過蘇聯的紀德,成為蘇聯的「偉大朋友」。

1936年,紀德受邀訪問蘇聯;紀德對邀請感到十分的開心,他在臨行前表示「蘇聯對我們曾經意味什麼?不止是一個遴選的祖國,還是一個榜樣、一個嚮導。我們夢想的,幾乎不敢期望的,但總心嚮往之,致力追求的,卻在那裏發生了。由此可見,在一片土地上,烏托邦正在變成現實。」

正因為紀德一貫的強烈的親蘇傾向,使得蘇聯方面對紀德大開綠燈,紀德可以在蘇聯外事人員陪同下參觀任何他想參觀的地方,與任何他想交談的人交談。

正因為這種「自由」,讓紀德訪問蘇聯沒多久就陷入盤根錯節、糾纏不清的種種問題和矛盾之中;極簡單的一件事也弄得十分複雜,讓人理不出頭緒。

這裏僅僅舉一件小事加以說明:紀德訪問蘇聯時發現,蘇聯大學生普遍無知,但又普遍盲目自大。

斯大林汽車廠

紀德在與蘇聯青年大學生談話時,問蘇聯大學生們為什麼不願意學習英文或者德語時,有一個大學生是這樣回答的:「幾年以前,德國和美國還有幾點可以給我們學習,但現在我們無需向外國人學習什麼(意指蘇聯在科技上已經超過德國與美國),那麼學習外國話又有什麼好處呢?」

這裏我稍微給大家考證一下,蘇聯大學生口中「現在(1936年)我們無需向外國人學習什麼」完全是盲目自大的發言。

以汽車工業為例好了。

陳祖濤,是中國汽車工業奠基人以及創始人之一,他是「一汽」第一名員工,同時也是「二汽」總工程師,他的父親是紅四方面軍政委陳昌浩將軍

他是在蘇聯讀的高中與大學,大學考入的是蘇聯最好的理工學院,有「蘇聯清華」美譽的鮑曼工學院,學習的就是汽車製造。

他大學實習時在蘇聯所有大型汽車廠實習過,可以說他絕對是新中國對蘇聯汽車工業最了解的人,沒有之一。

那麼,他怎麼評價蘇聯汽車工業的驕傲,斯大林汽車廠的呢?

2004年,陳祖濤先生接受《人物》雜誌專訪時專門談到了斯大林汽車廠。

945年,陳祖濤高中畢業與同學合影,前排左四是陳祖濤。(陳祖濤供圖)

他表示斯大林汽車廠的生產線完全是引進美國1930年福特公司汽車生產線,引進之後蘇聯從沒有做過任何技術升級,1950年,蘇聯把斯大林汽車廠生產線「國產化」後援助給了新中國,這也就是「一汽」的由來。

陳祖濤先生在感謝蘇聯無私援助的同時也不無遺憾的表示,斯大林汽車廠的技術還是1930年福特公司的技術,20年時間沒有任何改變,蘇聯又把這套技術給了中國,使得中國汽車工業一開始就落後世界20年。

從陳祖濤先生的評價來看,可以說蘇聯在許多方面確實落後於美國,因此,1936年蘇聯大學生口中「現在(1936年)我們無需向外國人學習什麼」顯然是絕對錯誤的。

安德烈·紀德與女兒卡特琳,1947年,意大利馬焦雷湖畔

因此,紀德所觀察到的蘇聯大學生「盲目自大」的情況是真實的。

紀德在蘇聯看到的不是無產階級掌權,而是斯大林一個人專政;不是生機勃勃,而是死氣沉沉、閉關鎖國。

他在蘇聯看到了他最痛恨的東西,「一切降低人的價值的東西,一切減退人的智慧、信念和銳氣的東西」。

因此,紀德訪蘇歸國後,把他在蘇聯的所見所聞寫成了《訪蘇聯歸來》

由於該書揭露了蘇聯政治和社會的許多負面現象,引起蘇聯官方猛烈抨擊。1936年12月3日的蘇聯《真理報》社論,它指名道姓地批判紀德,說紀德在書中「微笑和眼淚混合着對蘇聯及其民眾齷齪的中傷」,文中還責罵紀德是一個「自負心極強的個人主義者」。稱其有一副「愛好口角的氣量狹窄的法國食利者面孔」。

從此,紀德從「蘇聯一個偉大的朋友」,變成了「最惡毒的中傷者」,但是若干年後,誰又能說紀德的觀察是錯的呢?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書童嘮歷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106/1826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