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黎安友:中國與西方客觀利益最重要的衝突是台灣

作者: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剛剛結束的中共20大上不僅為蟬聯第三任期鋪平了道路,而且顯然也在黨內一向激烈的權力鬥爭中得以勝出,明顯鞏固了自己已經權力高度集中的領導地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教授,著名中國問題專家黎安友教授接受本台電話採訪時表示,他相信黨內仍然有對習近平不滿的聲音,只是這種聲音現在無法表達出來,他不贊同中國經濟放緩而社會控制不斷加強,會引發政治危機的可能性。他尤其對中美關係發展的前景展望十分悲觀。但對於中美緊張關係背景下持續惡化的台海兩岸關係,他認為習近平不會急於對台灣動武。他認為習近平自信中美兩國實力對比是東升西降,因此在台灣問題上可以等。

法廣:經濟發展為中共長期執政帶來一種合法性,經濟發展讓中國百姓可在一定程度上接受政府對自由的限制。但現在經濟發展開始遇到困難,而此時對社會的控制正不斷加強,此前一些學者認為的所謂社會契約是否在失去平衡?

黎安友:我比較懷疑您剛才提到的這個結論。我知道國外大多數分析人士都認為,群眾(對政權)的支持取決於經濟發展。而且,人們對政府控制輿論、思想、文化等情況,感覺不舒服。但我的觀察是,一般的中國人,就是知識分子之外的普通民眾並不那麼感覺政府在控制他們的個人生活,因為他們仍然可以買房、買車,可以旅遊,可以找工作(當然那些沒有就業的年輕人是一個問題),但是一般的群眾不那麼感覺他們失去了個人自由。如果我住在中國,作為一個習慣西方社會生活的人,我可能會很不高興政府無時不再觀察(監督)我的行動、思想、言論等,但一般中國人好像沒有這種感覺。我不知道我的這種感覺是對還是錯。這是我的印象。

另外,如果中國經濟增長率仍然可以有比如3%,這雖然不像過去超過10%的增長率那麼漂亮,但也還是增長。而且,政府可以安排很多人的比如社會福利、退休金、健康保險,可以綠化公園,可以給中國人比過去更好的生活……我不是經濟學家,不能肯定是否真是這樣,但我還是不能很自信地說,中國的經濟狀況會引起政治危機。我認為,這個不一定會發生。

「有些問題沒有辦法合作。台灣就是這樣一個問題」

法廣:習近平在20大上地位加強,這是否意味着中美緊張關係短期內難以鬆緩?

黎安友:對美中關係的展望現在非常悲觀。我認為,兩方都有悲觀的因素。在美方,我認為,無論接下來的選舉結果如何,朝野兩黨已經形成了比較強的共識,認為,中國的崛起威脅美國的核心利益。美國國會民主黨、共和黨,都害怕中國的崛起,害怕這個習(領導)下的中國是一個可怕的(國家)。政府雖然說中國是一個競爭者,一個competitors,是戰略競爭者,但實際上還是把它看作一個敵人,所以在美方的話,能夠跟中國追求一個更合理和是一個更安全穩定關係的可能性不大。

在中國方面的話,習近平和他周圍的人,大概包括大多數的中國人,也包括大多數的中國知識分子,他們認為美國人irrationally不合理地恨中國,不合理地不讓中國崛起,所以他們對中美關係會穩定下來不抱持什麼希望。所以兩方好像都對對方失去所有的談判的希望。這樣的話,好像沒有調整的餘地,這個情況讓人很擔心。

中國和西方的客觀利益有些實際衝突,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台灣。台灣真正是一種你死我活的零和遊戲。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當然,有些共同利益,比如氣候暖化問題,或者公共健康問題,我們有共同利益,應該可以合作。但是有些問題沒有辦法合作。台灣就是這樣一個問題。但台灣問題不是小問題。它涉及整個亞洲,涉及中日關係、美日關係、美韓關係……等等。它涉及整個亞洲權力結構的所有關係,它不是一個孤立的小問題。

不戰而勝?習近平可以等

法廣:通常情況下,一個領導人通常都會在自己最強勢的時候,做出重大舉措,推出重大措施。習近平會不會是這樣?您認為他優先要推動的議題,是什麼?是否是台灣?

黎安友:我知道很多人認為習近平集中了如此多的權力,就不會有人敢告訴他,他的政策有錯誤,所以他會犯很大的錯誤。但是我自己對習近平的評估比較……我比較認為他到目前為止,他的大部分政策都比較智慧,比較成功。比如南海問題,在南海,他擴展了中國的實力,又沒有讓美國或其它國家找到一個藉口或理由阻止他擴張。開始的時候,他說中國不會對那些島礁軍事化。後來他把這些島軍事化了,但美國找不到藉口,可以阻止他這樣做。還有釣魚島,日本的尖閣諸島,也是這樣。中國擴大了自己在釣魚島附近的活動,日本找不到辦法阻止中國這樣做。過去,中國很少在釣魚島附近活動,但現在天天都有活動。這是一種新情況。台灣的情況也一樣。習近平一步一步地提高了對台灣的外交壓力、經濟壓力以及軍事壓力,但沒有人能阻止他這樣做。一帶一路也有很多問題,但結果是,在非洲、中東、拉丁美洲、東南亞等地一百多個國家,也包括一些東歐國家,中國的影響力都比過去大。

每一個國家裏都可以找到所謂「反華」的派系,但一般情況下,各國執政力量都與習近平政府保持比較好的關係。錢是一個重要的理由:中國有錢!

所以,我覺得,習近平的政策到目前為止雖然是比較冒險,但還是比較成功。未來會不會還是這樣,我不知道。但是,我對習近平在台灣問題上的選擇,我認為,他應該很清楚,現在不是攻擊台灣的時候,時機不成熟。孫子說:要不戰而勝。習近平的戰略觀察是,美國實力在下降。雖然美國今天的形勢比過去要強一些,他認為總體來講,美國實力是在下降。是否真是這樣?我自己不知道。但習近平的判斷是這樣。而且,中國雖然也面臨很多問題,但總的來講,實力是在上升。所以,他可以等到美國很清楚地沒有辦法保護台灣的時候。到那時,他也就沒有必要武力攻擊台灣。他會認為,台灣會了解形勢後,自願投降或接受統一。我覺得他大概是這樣一個判斷。

中共比誰都清楚美國有否軍事能力阻止它武力控制台灣

法廣:您最近在《外交事務》雜誌上與幾名其它中國問題專家聯合撰寫文章,認為美國應該重回「戰略模糊」。您認為美國已經走出「戰略模糊」了嗎?

黎安友:這裏面有一個很具體的問題:什麼是戰略模糊。自尼克遜1972年訪問中國,一直到現在,美國堅持的是「一個中國」政策,不是一個中國的原則。中共說的是一個中國原則,美國說的是一個中國的原則,意思是說,中國人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不反對。所謂的台灣問題,台灣的地位、身份等,應該由中國人來決定。美國的政策是雙方和平決定,兩方面都不動武,都不單方面改變現狀。這不是模糊。這是美國的政策。模糊之處是,如果中國武力攻擊台灣,美國的反應會採取什麼方式。是否使用武力、如何使用武力,我們不公開發表固定計劃,到時候就會知道。不是說我們沒有方案,不是說我們沒有相應準備,只是我們不提前告訴世界,不告訴北京我們的方案是什麼。

美國是否已經走出了「戰略模糊」?這很難說。因為政府以外的一些比較有影響的思想家,比如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理查德-哈斯(Richard N. Haass)等人,他們認為我們應該放棄戰略模糊,意思是說,應該宣佈如果中國攻擊台灣,美國一定會使用武力加以阻止。國會裏也有人這樣認為。在白宮,拜登總統自己也說:如果中共攻擊台灣,美國會武力反制。但拜登一開口,他身邊的官員和顧問都說:不,不。我們的政策沒有變!所以,美國的戰略模糊是否還存在,好像也模糊了,我看不清楚。我們幾個人寫了那篇文章,是想說,我們不應該走這條路!最好是維持1972年以來很成功的那個「一個中國」政策,沒有必要說更多。中共很清楚我們有沒有足夠的軍事力量,去防止他們用武力控制台灣。(這一點)中國比誰都清楚。我們沒有必要說很多。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法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030/1823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