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全員逃回體制內,中國國考首日超16萬人報名

01

10月25日,2023年國考報名日如期而至,雖然「鐵飯碗真香」的聲音已經在網上流行好幾年了,報考人數也是一年比一年多,但是真看到了報名數據的時候,還是讓我嚇了一跳:

僅僅是第一天,報名人數就已經突破了16萬人,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66717人,漲幅高達68.72%,就連好些往年應者寥寥的崗位,今年全變成了香餑餑,被考生們搶破頭。

根據第一天的數據統計,報名人數最多的十大部門均來自稅務系統。排在首位的是河南省稅務局,有7099人報名。

具體到職位的話,最受歡迎的職位來自青海稅務系統,青海省稅務局曲麻萊縣稅務局裏一個「一級行政執法員」的職位,在第一天就迎來了800多人報名。

國考受歡迎是絕對的,但有一說一,受歡迎到這個程度,着實是有點離譜了,不知道的話還以為是抽獎而不是考試呢。

年輕人扎堆國考,究竟是不是好事呢,背後又反映了什麼問題呢?

我們今天不妨也來盤一盤。

02

先根據報名情況分析一下考生們的偏好,如前所述,最受歡迎的部門是稅務系統,原因其實有兩個方面。

一來,稅務系統是傳統公認的福利待遇比較好的部門,而且對專業的要求比較寬泛,所以報名人數多也很正常。

二來則和需求密切相關,稅務系統在公務員系統之中向來都算是比較龐大的,長期都需要人手,因此每年提供的崗位也相對較多。

按照如今僧多粥少的趨勢,隨便一個崗位也能引來成百上千的人競爭,更不要提本就大熱的稅務部門崗了,「萬里挑一」真的不是夢。

稅務崗位的大熱,正如一個側影,既印證了年輕人對「體制內」的狂熱,也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考生的心態:這屆年輕人,只在乎有沒有機會,還真不在乎機會有多渺茫。

說完了崗位偏好,接下來也來聊聊地區偏好,聰明的小夥伴應該已經發現了,報名人數最多的地區,居然不是北上廣深,而是一些相對偏遠的地方。

比如青海,今年就成為大熱,報名人數排名前十的崗位中,青海獨佔了三席,乍眼一看形勢一片大好。

難道這屆年輕人真的開竅了?

還真不是,仔細一看,青海這些崗位之所以大受歡迎,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要求比較低。

同樣是稅務崗位,北上廣深雖然條件更好,但同時要求也頗為苛刻,比如對學歷、專業限得比較死,要求一定是應屆生,有的甚至還要求特定的活動經歷等等。

一系列條件開放下來,足以將一大半有意願的人拒之門外。所以大城市的崗位雖然受歡迎,但始終沒能到達大熱的程度。

但偏遠地區的情況就不一樣了,有些崗位因為地處太過偏僻,條件也沒有特別優越,常年都處於不太能招到人的狀態,於是考試要求自然就放寬了。

招考人員的本意是不設太多條框,儘可能吸引多點人報名,然而沒想到最後大家都看上了「條件不限」這一點,冷門瞬間成了黑馬。

比如去年國考就有一個極度誇張的例子,西藏阿里地區郵政管理局一個「一級主任科員及以下」的崗位,吸引了數萬人報名,最終有近2萬人通過資格審查。

該崗位的工作地點位於海拔4500米的地區,幾乎常年無人問津,所以要說年輕人突然看上了這個崗位,還真不太可能。

根本原因,就在於這個崗位是去年唯一不限專業、不限學歷(大專及以上)、不限應屆的「三不限」崗位。

如果能有別的「三不限」崗位,無論在哪裏,條件多艱苦,效果估計都差不多,足見年輕人對「鐵飯碗」的狂熱,多少到達瘋魔的程度了。

當然了,這麼多人扎堆報考偏遠地區的崗位,不代表他們真的有意願到這些地區工作,當中的絕大部分人,其實都只是抱着「刷真題」的心態。

反正報考一次只需100塊,也不用真的到當地去考,隨便找個能報的崗位試試,權當預熱了,畢竟國考之後還有省考,今年之後還有明年。

另外,個人覺得這種「爆冷」現象多少反映了考生們的報復心理:想報的崗位要求太高,自己連門也摸不着,那總有一些地方是可以報的吧?

這些位於偏遠的「三不限」崗位,無心插柳地挽救了考生們最後的自尊,讓他們還能對自己說:我報國考並不是逃避現實,而是要「抓住機會」。

那如果最後機會沒抓住,自己沒考上呢?那就是競爭壓力太大了,畢竟幾萬人選一個,考不上才是常態不是嗎?

邏輯自洽是自洽了,但是無論如何,國考一年只有一次,這一年過去之後,做題家們的未來究竟又在哪裏呢?

03

遙想我剛畢業那會,公務員遠沒有如今吃香,不少人更是以進入體制內為恥,因為體制內雖然旱澇保收,但是缺點也非常明顯,比如晉升空間小、待遇一般、條框太多等。

但萬萬沒想到,幾年過去,風向大變,體制內成了年輕人心中的不二選擇。

同樣的待遇,幾年前還算是一般,如今就變成了優越,「穩定」這個優劣參半的特點,也搖身一變成為了絕對的優點。本質原因其實很明顯,就是經濟大環境變差了。

外部就業機會減少、待遇降低,令從前渴望創業、進大廠、往各行各業發展的年輕人,如今全擠去當公務員了,競爭壓力飆升,所以才出現了這兩年不同尋常的公考熱。

因此我雖然不贊同年輕人們一股腦考公,但與其同時我也不會批判他們,說到底,他們也是另一層面上的受害者。

沒有誰天生就是卷王,但凡有壓力沒那麼大的選擇,誰又會在公考這一棵樹上吊死呢?

但是無奈歸無奈,人總要為自己的將來着想,如今的形勢就是,太多年輕人單純為了逃避就業壓力,而選擇考公或者考研。

經濟上主要還得靠父母,自己每天扎在題堆里,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但真刷題的時間,其實遠比不上「假裝自己很忙」的時間。

很多人的青春,以及寶貴的應屆生身份,就在刷題和漫無目的發呆、刷劇中虛度了。

等你好不容易刷完題,自以為有點希望了,看看報名數據,嗬,報錄比1:10000,饒是再百鍊成鋼,在過於殘酷的競爭壓力下,也瞬間碎成渣渣。

但沉沒成本已經下去了,除了再接再厲,似乎也沒有別的選擇了,於是很多人國考失敗後就省考,省考失敗後就嘗試法考、司考,甚至折回去考研,再不濟,就等下一年。

但是真到了下一年,又有新的應屆生一起卷,自己的往屆生身份更加不值錢了,再加上父母的期盼,年輕人的生活很容易就進入死循環。

所以破局的關鍵究竟在哪?

 

04

年輕人為何扎堆考公?

很多時候,不是他們真的願意考公,而是單純找不到工作了,又不想面對父母的殷切期盼,只好找個由頭,假裝自己還有宏圖大計。

但是自欺欺人終究不是出路,而且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經濟環境變差其實只是暫時的。

疫情這隻黑天鵝影響了太多東西。

機會一旦到來,考公就不再是年輕人的唯一選擇了,但問題在於,一個在題海里虛度幾年的光陰的做題家,和應屆畢業生相比,有優勢嗎?同樣是一點優勢都沒有,兩頭不到岸,只會更加痛苦。

所以更明智的做法就是,不要強行掩飾自己的窘迫,要是真的因為疫情原因找不到工作,應該早早跟父母說清楚,該需要父母支持的時候,也不要羞於開口。

畢竟這種不可控因素導致的窘迫,每個人一生總會遇到幾次,苟就苟了,不寒磣。

但與此同時,也不要浪費寶貴的時間,想清楚自己究竟想幹什麼,在疫情過後想從事什麼崗位,需要掌握哪些技能等等,然後抓緊時間自學、找兼職和實習機會,總之創造一切條件提高自己的能力。

如此到了疫情結束的時候,和應屆生相比,你有了更多的經驗,人也更從容,就業機會自然就多了。

當然了,以上只是我個人的想法,比較籠統,具體實踐還得看個人,但無論如何,有理想有目標地努力,總比盲目隨大流的要好。

最後,還是祝各位年輕人早日上岸吧。

這裏的岸不僅僅是指編制,抓住理想而活,無論身在何處,總有一方屬於自己的彼岸。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毒雞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028/1822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