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您的假日餘額已不足,是否選擇充值?」
倘若真有如此選擇,我願意透支退休生活,只為再躺幾天。
一想到不僅要捲土重來,還超級加倍的七天班,山叔就想去挨個敲開那些專家的門:
「到底是誰提出的調休建議啊!」
01
調休,從萬人追捧到過街老鼠,只花了十年。
山叔敢說,這互聯網起碼99%的人,都對其頗有怨言:
「拆東牆補西牆」
「感覺自己是被朝三暮四耍的猴」
「提議調休的專家是不是連續兩天不吃飯,第三天吃9頓?」
儘管它的本意是給大眾騰挪出一個長假,能有一段自由的旅程,促進經濟消費。
可現實卻是佔據視野的後腦勺、起早貪黑地趕交通和陰晴不定的天氣,更不提無盡的調休。
讓人在崩潰之餘,不禁想質問提出意見的專家,是活在異次元嗎?
他們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噓聲罵聲吐嘈聲,聲聲閉耳。
在多數人連第一套房都難以全款拿下時,專家卻建議出租閒置房或者用私家車拉活來增加收入。
司馬衷見了都甘拜下風,早知當初,就不該說「何不食肉糜」,而是讓他們把房子租出去啊!
在大學生就業普遍困難的當下,專家卻建議大學生花錢上班,和企業實現雙贏。
至於怎麼雙贏,當然是公司又贏了錢,又贏了勞動力,只有大學生受傷的世界誕生了。
難怪網友紛紛吐槽:「這是我見過最差的一屆專家!」
雖然他們堅信我國已經完成了共同富裕,相信「誰家拿不出來50萬存款?」,但仍
然會在同一個問題上意見相左。
提出「六個錢包買房」的概念是專家,不建議掏空買房的也是專家,稱買房比租房划算的還是專家。
一個熱搜榜硬是賽出來投票競選的氣勢,相互膠着,難捨難分,看得網友一個頭兩個大:
要不,你們先打一架,誰贏了聽誰的?
這場爭奪賽最終是網友的「建議專家不要建議」,以在微博熱一掛了一整天的絕對優勢獲勝。
很多人會問,這些專家是沒有正事可幹嗎?
事實上這些建議,還真是人家根據自己的專業領域得出來的結論。
可這些深耕領域的專家怎麼就」吐不出象牙」?
02
要說這些建議當真一無是處,倒也不見得。
有的建議「晚上10點到11點睡覺」,有的建議「不要掏空錢包湊首付」,還有的建議「放開三胎」。
儘管出發點都是好的,無非是為了大家健康或者社會前景着想。
但這話落在耳邊,是越琢磨越奇怪。
有些人下班就已經10點了,是他們不想睡嗎?
有些人掏空錢包湊首付,是他們不看實際情況嗎?
有些人不願意生孩子,是跟放開三胎政策相關的嗎?
說白了,這些專家各個是領域翹楚,他們或許懂經濟、懂科學、懂健康,但他們不懂如何教人,卻又好為人師。
《孟子》說,「人之患,好為人師」。
這不僅僅是專家們的問題,它其實就在我們的周圍生根。
跟你說國企公務員才穩定的長輩,跟你說有孩子才有保障的親戚,跟你說只有事業愛情雙豐收才好的朋友。
很多時候,他們說了一大堆建議,只是為了等你搞砸之後拍着大腿哀嘆一句:
「早聽我的不就沒事了。」
認真你就輸了。
我身邊就有一位朋友小燁,因為太把別人說的話當回事,差一點就想不開。
她是非常傳統的乖乖女,父母說東絕不往西。
大學聽了父母的建議考研,四年裏有三年都在考研,沒有一次成功。
又聽了同學的建議,為了不啃老,找了一份不喜歡的工作成天鬱鬱寡歡。
後來還接受了親戚的建議,為了安心養胎辭掉了工作。
等孩子出生後,又被無邊無盡的瑣事擊垮。
她問我:「為什麼我的每一步都按着前人的腳步走,卻四處碰壁,是不是我這個人真的很差勁?」
成功不能復刻,經驗只能參考,至於建議,聽聽就得了。
03
但有時候,有些建議卻不得不聽。
尤其是當對面坐着的是自己的長輩、領導或是其他惹不起的人。
對面滔滔不絕,興趣盎然,如果不想把關係鬧僵,那就註定要度過一段痛苦時光,還得貢獻出自己的全部演技:即便再如何不認同,也無法敷衍了事,更不能反駁。
因此,過年時的嘮家常也一度躋身成年人最害怕的社交名場面。
但不堪其擾的人們,學會了如何用「魔法打敗魔法」:
面對專家們的「無效」建議,他們反手刷起來「建議專家不要建議」的詞條。
面對對方莫名其妙的說教,只要秉承打不過就加入的原則,換上一副中年人的皮,說一些看似「為你好」的歪理,用爹味打敗爹味。
自此以後親戚別說來催婚,就是路上望見都想要拔腿就跑。
同樣的招數還能運用到如何應對網絡上的陰陽怪氣。
換一種口氣裝傻,把諷刺當誇耀,把疑問變陳述。
那些帶着戾氣咄咄逼人的網友,也會在你天真的言語中敗下陣來,變回懂禮貌的三好青年。
真誠,就是在這個不好好說話的世界裏,享有一片淨土的必殺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