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中國大饑荒後人口首次負增長 專家與網友怎麼說

中國1961年來首次人口負成長 AP- Andy Wong

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天(1月17日)公佈,2022年底全國人口14億1175萬,較前年底減少85萬,是1959至1961年中國發生大饑荒以來首次下跌;人口出生率每千人僅6.77,更創1949年以來最低。

中國人口自然增長率自2016年開始減緩,之後中國政府頒佈多項措施鼓勵生育,但目前數據看來,似乎未見成效。

針對中國自1961年來首次人口負成長,中外專家均指出,人口負成長一旦出現便難以逆轉。據金融時報同一天引述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中國人口變化專家王豐表示:「這是一個真正的歷史性轉折點,是長期且不可逆轉的人口下降的開始。」

金融時報報道認為,中國出現人口負增長的轉折點,會令中國像日本於2010年出現人口負增長,之後人口每年下降。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人口專家易富賢估計,中國人口在2018年已開始下降,只是被錯誤的人口數據掩蓋了。

他表示:「中國正面臨着遠遠超出 中共當局和國際社會想像的人口危機」,並指這一趨勢將長期拖累中國房地產市場,而房地產市場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該報導指出,有些經濟學家認為,隨着勞動人口減少,自動化操作的興起將抵銷不斷上升的勞動力成本。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今天在記者會表示,中國人口下降不應引起擔憂,因為勞動力供應仍然超過需求,隨着勞動力質量和教育水平提高,將抵銷勞動人口長期下降。

據品點資產管理公司(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首席經濟學家張志偉指出,中國不能依賴人口紅利作為經濟成長的結構性驅動力,經濟成長將不得不更多依賴政府政策來推動生產率成長。

多名分析人士同意,中國的社會福利和醫療基礎設施沒有為人口老齡化做好準備。

加上中國去12月突然大幅鬆綁防疫,感染人數激增令醫院不堪重負。這是中國加快改革仍然非常低效和不平等的醫療體系的警鐘。

另據中央社指出,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人口學系主任楊凡此前曾在中國新聞周刊撰文,分析人口負增成帶來的影響。他同樣認為,人口負增長一旦出現,人口總量持續減少的態勢難以在短期內逆轉。

楊凡提到有分析認為,人口負增長對經濟發展不利,包括勞動力減少和年齡結構老化、經濟增速下降、有效需求下降、消費支出減少、企業利潤減少以及儲蓄和投資減少等。

中國2016年結束1980年代由於擔心人口過剩而施行的嚴格一胎化政策,2021年更開始允許夫妻生3胎,但政府鼓勵生育的舉措也無法逆轉人口衰退的現象,而中國長期仰賴龐大的勞動力作為經濟成長的驅動力。

全國人口減少的消息迅速在受到嚴格審查的中國網絡上傳開,部分網友對國家的未來表達憂心。

一名網友在微博上說:「沒有兒童,國家和民族都沒有未來。」來自一名「愛國」網紅的評論寫道:「生兒育女也是一種社會責任。」

不過,其他網友則指向飆升的生活成本,以及在現今中國養育孩子遭遇的種種難處。

一名網友說:「我愛我的媽媽,但我不會當媽媽。」另一人更直言:「沒有人反思我們為何不想生小孩、不想結婚。」

路透社報導,話題卷標「有沒有後代真的很重要嗎?」獲得數以億計點閱數。

一名用戶名為Joyful Ned的網友寫道:「女性不想生小孩的根本原因並不在於她們自己,而是社會和男性未能負起養兒育女的責任。對生育婦女來說,這讓他們的生活質量和精神生活嚴重衰退。」

與此同時,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大學研究員彭秀健告訴法新社:「由於一胎化政策施行數十年之久,中國人已經習慣小家庭」。

她補充表示:「中國政府必須找出有效的政策來鼓勵生育,否則生育率會下滑得更低。尤其需要解決女性生育後工作不安全的問題。」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3/0117/1856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