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蝸居在薩哈林的中國人,不敢見天日

薩哈林島,又名庫頁島,位於黑龍江出海口以東,東、北臨鄂霍次克海,西面是韃靼海峽,南與日本隔海相望,是俄羅斯現今最大的島嶼,屬薩哈林州管轄。薩哈林歷史上屬中國外東北地區,曾是中國最大的島嶼,在1858年後簽訂的《璦琿條約》、《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被清政府割讓給俄國。1905-1945年,薩哈林島被日本統治,現全部由俄羅斯控制。

「你們在這街上隨便瞎逛,要是碰見警察咋整啊?」聽說我們是來自中國的學生,這個看店的華人男子這樣問。

「我們……為什麼要怕警察?」我和朋友面面相覷。

這是在薩哈林市中心的大街邊上,一家不起眼的服裝店中。華人男子一邊與我們用帶着東北腔的中文有一句沒一句地聊天,一邊用俄語與偶爾前來挑選衣服的俄羅斯中年婦女交流。這已經是我們進的第三家中國服裝店了。

進第一家華人服裝店頗有點偶然的意味。經歷了兩天的山中旅程,我的鞋子和僅帶來的兩條牛仔褲上全沾滿了泥巴,慘不忍睹。眼見着第二天將沒有鞋褲穿,我只得臨時買點湊合湊合。

晚上九點鐘。薩哈林的天空還亮着,但街上的服裝店卻幾乎已經全都關了門。一路尋找下去,終於在市中心的西南角看到了一家店。隔着街遠遠看去,燈光已經不亮了,但門還開着,且有人進出。來不及多考慮,我們直奔過去。

華人服裝店鋪內的陳設

店內狹小且黑暗。大概3*5米的樣子,三面牆都層層疊疊掛滿了衣服,剩下的一面擺放着長長的11層的鞋架,佔着一整面牆的面積。店鋪中間還放着一張大約1.5*2米的矮桌,上面同樣是放着衣服、褲子等商品。等稍稍定過神來一看,那些衣服褲子上,赫然印着的都是「NIKE」「adidas」等國際大牌。

老闆娘先是向我推薦一條有破洞作為裝飾的迷彩色褲子,對我說:「這個顏色多時髦。」見我不感興趣,又將我拉到印着阿迪達斯的運動套裝前:「現在的年輕人都穿這個牌子,這個流行的。」

我拿起那身套裝看了看,衣服的外層,阿迪的商標像模像樣,里襯卻有許多突起的線頭。翻開掛在領子上的小商標牌,印着的卻是一個叫做「fashion」的不知名的小牌子。

「看你們都是中國人,我給你們便宜點,就1800盧布吧(約合180元人民幣)。」老闆娘說。

因為沒有別的選擇,我也只能將這身衣服買下。老闆娘麻利地用一個黑色的類似於菜市場買菜用的大膠袋為我裝好。黑暗中幫忙的,還有三個中國學徒。這幾人全來自中國東北,待的久的已經來了十年,短的來了一兩年。每年回家一次。

包裝的間隙我走出小店鋪,才發現它的旁邊,幾乎同樣大小的另外13家店鋪一字排開。店鋪都像是臨時搭建的小棚屋一樣,十分簡陋。這裏,就是之前導遊口中的「華人市場」。

「每月租金六七千,一年就得一二十萬。」問起租金,老闆娘這樣回答,卻含糊地不願告知收入情況。

同行者與一家服裝店的中國老闆正在交流

第二次進中國服裝店,同樣是在那個華人市場,上午十點多一點,那一溜的店鋪,已經全都開門了。我驚訝於一下子看到這麼多華人面孔——在薩哈林呆了好幾天,大街上行走的,明明都是深眼窩高鼻樑的俄羅斯人。

一個膚色黝黑,面相看起來卻不過十八九歲的中國男孩發現了我們,不住地朝我們這裏張望。我們也就走了過去。

又是一個東北人!這個男孩是經他哥哥介紹,來到薩哈林打工的。沒有讀高中,讀的是職高,不學英語,學俄文。說話間,另一家服裝店的一個華人面孔的男子走了過來。這個男生與他擊了個掌,打了個招呼。「你們互相認識呀?」我們問。「這兒人我們全都認識。」男生用手象徵性地比了一個圈,回答說。

「我們不像你們,你們進出都是合法的。」男生的語氣里有羨慕的意思,卻欲言又止。

離開華人市場,沿着大街再走個一兩百米左右,街對面的俄羅斯老太太的買菜小攤後面,就是我去的第三家中國服裝店的所在地。

店內的陳設與華人市場裏的店鋪相比,略顯清爽整潔一些,其餘也沒太大差別。賣的依舊是從中國運來的衣服和鞋子,店內高高掛着「500盧布」的標價。仔細翻開那些寫着花里胡哨英文的衣服的領口,標價的標牌上全是漢字。「建議零售價**元」的位置,「**元」是空着的,什麼也沒寫。

「這都咱國內過時的,國內沒人穿的,到這兒來賣。俄羅斯落後!」

這個約莫三十來歲的華人男子,不出意外,又來自中國東北。在他的座位的前方,正對着門的衣架上,掛着一個寫着「招財進寶」四個字的中國結。在店的門口,還掛着一個上面寫着梵語的金光閃閃的佛祖小像。「他們不信這個。」看店的華人男子指着剛進來的兩個俄羅斯婦女說,「但是我們老闆信。」

這個男子口中的「老闆」,是一對夫妻,一個是中國人,一個是朝鮮人。而他自己,只是一個「看店的」。「租金不太清楚,從來不過問這些,不歸我們管。我們只是天天過來把門開開,賣啥補啥就完事。」問店裏的收入怎樣,他也就說「時好時壞,看情況」。

「這兒比國內強。」他將這句話重複了好多遍。「這旮旯屬於海洋氣候,到冬天還行,不像東北那麼冷。東北冬天最冷零下三十多度,這旮旯冬天零下二十八九度。暖氣將近五月末才停氣,秋天十月份開始,啥時候冷啥時候給氣。」說夏天也是,「最熱二十七八度,比國內強」。

他平時就住在老闆租的房子裏。老闆住主臥,他住在客廳。他打算過年的時候回家一次。「打算是這麼打算的,還沒跟他們說呢。」他笑了,有點不確定的樣子。他突然問起我們:「你們在這街上隨便瞎逛,要是碰見警察咋整啊?」

「我們……為什麼要怕警察?」

男子愣了一下,然後自嘲式地笑了一下自己,說:「你們跟我們不一樣,我們有的護照不好使。我們有的是商務的,三月不回去,超過三月不回去,警察查了不好使。」

我們一下子想起之前交談的中國男生說起的「我們不像你們,你們進出都是合法的」。

「這樣的情況在這兒的中國人里多嗎?」我們問。

「多,基本都是。」

「你們在大街上走着警察會查嗎?」

「會啊。」

「看見了中國人逮着就查?」

「只要看見是個中國人就過去,護照!看到朝鮮人也這樣。」

「那萬一被查了怎麼辦?」

「查了之後有好使的,不好使的就逮到警察局,給老闆打電話,叫老闆把你弄出去。有時候用錢有時候不用。要是護照不好使就得花錢。這都是他們的事,我們也不懂。我們看見警察儘量躲着。」

我們感覺有點明白了為什麼大街上看不見中國人。「所以……你們也不經常上街逛?」

「我們也沒時間逛街。早上八點九點出來,晚上下班回家,沒時間出去玩。這天天累得也不愛出去。天天回家吃完飯就玩手機,玩累了睡覺。」

華人市場的中國店主

走出這家店,突然想起剛來薩哈林的時候,總有人問我們這一大幫人「kelia kitai?」「kitai」是俄語裏中國人的發音。前面的「kelia」,我們一直以為他們指的是韓國人,還奇怪為什麼不問我們是不是日本人。

到現在才明白,俄羅斯人問我們的,都是「你們是朝鮮人還是中國人」。因為這裏旅遊業欠發達,幾乎沒什麼日本人過來。來到這裏的亞裔,幾乎都是從事着低級勞動的中國人或朝鮮人。

按照官方的統計,薩哈林有80%左右的俄羅斯人,剩下的,就由中國人、朝鮮人等組成。在和那些華人打工者們聊天的時候,他們有的人卻說「這兒的中國人比俄羅斯人都多。」這當然可能由於他們眼界的限制而有所誇張,但也確實可見薩哈林的中國人不少。

但是對於薩哈林來說,他的「面子」上,卻鮮有中國人挺直腰杆的身影。這異國他鄉的眾多的國人啊,他們就這樣蝸居在這個城市的角角落落。他們不敢見天日。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國際視角資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910/1801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