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史上最悲傷紀錄片:日本探險家偶遇6歲蒙古小女孩,他們的故事惹哭全世界

關野問:「她會回城嗎?」舅舅只是低了下頭,沒有回答。

無論是普潔還是舅舅,在提起普潔的媽媽時,臉上的神態都顯得不那麼自然。

於是,等到外婆回來後,關野再一次提起:「聽說普潔的媽媽進城了?」

這一次,外婆說了實話:

(叫人不禁聯想,普潔「去首都打工」的爸爸,到底是沒有回家,還是沒法回家)

原來,普潔的媽媽某天去往一個曾經幫他們找馬的男孩家,男孩的母親生病了,她前去看望。

不知道是因為天黑,還是因為騎的馬兒的脾氣太差,那天很不幸的是,馬在冰面上滑倒了,將媽媽重重地摔在地上,另一隻馬又從她身上狠踏過去。

普潔的媽媽回家後就說起身上很疼,但因為看起來並不嚴重,也就沒有去醫院檢查。對於這些操勞一生的人而言,身上疼了,咬咬牙也就扛過去了。

但是,普潔的媽媽忍了一個多星期之後,卻發現疼痛有增無減,直至再也不堪忍受。

家人急忙去叫救護車,請求醫院派人接媽媽去救治。一天,兩天,三天……他們始終沒能等來救護車。

他們沒有辦法,只能叫車把媽媽送去醫院。這時,距離她遭遇落馬事故,已經過去12天。

可是即便好不容易趕到了醫院,普潔的媽媽也沒能獲得治療。因為她沒有保險,難以支付醫療費用,醫院將她拒之門外。

被趕出醫院的那天,她在無盡的疼痛和等待中撒手人寰。

那個看到媽媽就會褪去小大人的模樣、露出害羞笑臉的普潔再也沒有了媽媽。

那個篤定地說要把孩子送去學校學習、說着「她一定對很多東西都很感興趣吧」而後陷入沉思的媽媽,再也不能看到孩子走進校園的模樣。

(第一天上學時,扎着紅花兒的小普潔)

而按照蒙古的風俗習慣,媽媽剛去世的三年內,普潔都不能去媽媽墳前祭拜,因為他們那裏有一個說法:子女的淚水,會淹沒父母轉世的路

普潔在家裏哭了十幾天,直到舅舅回來才稍微好點。

不僅如此,外公也在這一年裏去世。曾經熱鬧的蒙古包里,顯得有些冷清和空蕩。

關野為他們帶來上次拍攝的照片,沒成想卻成為了最後的留念。

這一家人已然經歷了太多傷痛,但磨難依然接二連三地到來。

那兩年,蒙古草原遭受嚴重的乾旱和暴風雪天氣,饑寒交迫之下,575萬頭牛、馬、羊和其他牲畜死亡,草原上屍橫遍野,農牧民的生活也遭受嚴重損失

普潔家裏又沒有錢去購買救助糧草,他們飼養的馬兒沒有力氣再站起,只能看着它奄奄一息……

關野的第二次拜訪和上次相比,顯然多了更多沉重與傷感。

但是,生活仍然在繼續,草原人民的樂觀與熱情再一次感染着他。

為了款待關野,善良好客的普潔一家人殺了一隻羊,烹飪了美味的羊肉。

關野離開時,外婆還準備了一大袋的肉遞給他,讓他帶着作為路上的口糧。

普潔被問到將來的理想,亦是滿眼的光亮。這次,她的願望不再是當老師,而是說自己想要學習日語,將來可以當口譯。

關野說:「等你學會日文,就來日本吧!」普潔笑着點了點頭,充滿希望,堅韌且勇氣。

只是,這個願望卻再也無法實現了。

四年後,關野第三次來拜訪他草原上的老朋友時,普潔的表弟已經可以騎馬前來迎接關野,當年兩歲的弟弟長大了許多,比關野第一次見到普潔時都要大一歲了。

(第一次見面時的普潔)

(第三次見面時的弟弟)

外婆的臉上,卻早已不復過去的笑容。

關野得知,普潔在畢業考試的前一天遭遇車禍,不幸離世。普潔好好學習、成為日文口譯員的夢想也戛然而止。

那個堅強、容易害羞,且十分有想法的小女孩,永遠定格在了12歲。

影片就此結束,悲傷和無力感卻在觀看後久久縈繞在觀眾的心間。

自然環境的惡化、社會的變遷、生存的掙扎與死亡的突如其來,落到每一個個體身上,便使苦難變得具像化。

平實的鏡頭語言,承載着普潔與家人的命運與時代悲劇,沉重,壓抑,無法喘息。

很多人在觀看這部紀錄片之後被普潔一家的故事深深打動,他們募集了資金交與普潔的家人,想要幫助他們改善生活,攝製組也通過放映會等方式籌款。

幸運的是,大家看到,2011年,患有高血壓的外婆身體狀況還不錯,弟弟也已經進入高中

在大家的幫助下,他們家裏養了300隻綿羊,30隻山羊以及4頭奶牛,建立了囤積乾草的穀倉,還能繼續遊牧生活,過得幸福且平和。

2014年,外婆起身走路時已經顫顫巍巍,需要別人攙扶,但依舊熱情好客,滿是笑顏。

弟弟24歲,是可以騎着摩托在草原奔馳的年紀。

這個牧民家庭所經歷的殘酷命運與艱難生活,和他們熱烈鮮活的模樣形成反差。

正因如此,觀影后,大家記得的不僅僅有那些苦楚,還有第一天上學時,普潔頭上隨風飄揚的紅艷艷的小花

舅舅等不及放學,溜進教室放到普潔桌上慶祝她上學的一把糖果。

一家人一邊逗着弟弟一邊分酸奶條的歡笑場景等等。

因為,他們彼此陪伴的時刻,正是蒙古草原上的「天氣晴」。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英國報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909/1800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