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充滿信心」?北京誇大在華外企對中國營商環境樂觀度

上海洋山深水港的工人們正在工作。(2022年1月13日)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8月12日的一次例行記者會上就一項有關外資營商環境的調研報告做出點評,並描繪了一幅外商在華投資的美好圖景。

由官方的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CCPIT)於5月份發佈的《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外資營商環境調查報告》得出結論:「九成以上外資企業對中國營商環境總體評價良好。」

在這份調研報告的基礎上,汪文斌同時援引中國商務部數據和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DA)的數據,顯示中國的實際使用外資額和吸引外資總額均實現同比增長。他還說,外國商會的調查和外國媒體的報道都顯示,「近年來中國一直是全球投資熱土。」

「上述數據都反映出,絕大多數外資企業對投資中國市場充滿信心,」 他說。他同時補充稱,「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政策舉措的深入實施」將進一步提振中國市場的前景。

以上說法具有誤導性。

的確,去年流入中國的外資總額和今年前半年的實際使用外資額都實現同比增長,而且大多數外國企業也並未撤出中國。但是,外國企業對中國營商環境的前景並非汪文斌所說的「充滿信心」。

而且,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堅定支持的COVID-19「清零」政策正是引起外國商界擔憂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中國美國商會(AmCham China)在4月29日至5月5日期間進行的一項快速調查發現,美國商界「對在中國營商的信心持續下降。」

共有121家在華美資企業參與這項調查。其中,超過一半(52%)的美企表示他們已推遲或減少在華投資,近六成(58%)美企表示他們已下調2022年度營收預期。

雖然世界上大部分地方已放鬆了新冠疫情防控對商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的限制,但中國一直維持着嚴格的「清零」 政策,大幅限制進入中國的國際航班數量,並在經濟和生產活動密集的大城市實施大面積封控,工廠被迫停工,商家被迫關門。

中國美國商會總裁何邁可(Michael Hart)在5月份於北京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今年的新冠封控以及過去兩年中的(疫情)限制措施將意味着,未來三年、四年、五年中,我們很可能會看到投資下降。」

路透社(Reuters)報道,何邁可還表示,與疫情相關限制措施正在「導致在中國擁有供應鏈的外國公司尋找替代來源,以減少干擾」。

彭博新聞社(Bloomberg News)報道,何邁可表示,「雖然這並不意味着立刻轉向中國以外的地方(尋求供應鏈),但許多從中國採購的公司正在詢問,他們還可以從哪裏獲得供應,以及他們是該在其他地方新建供應鏈還是從其他地方採購。」

中國美國商會的調查還發現,受中國的「清零」政策影響,近一半(49%)美企表示,「外國人才對於移居中國的意願不是大幅降低就是直接拒絕。」

彭博新聞社援引何邁可的話說:「中國通常是美國商會會員企業的前三大投資目的地之一,但『對它的投資偏好正在下降』。」 他補充說,如果外國人才(因疫情旅行限制)難以進入中國,「它作為投資目的地的地位將會下降。」

根據中國美國商會發佈的《2022年度美國企業在中國白皮書》,「關於兩年內在中國經營業務的前景,對國內市場增長的樂觀度下降了11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和復甦的樂觀度下降了18個百分點。」

「企業對市場增長和經濟復甦越來越不樂觀,可能與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有關。 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防控措施和旅行限制對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產生了不利影響,」這份白皮書中寫道。「雖然會員企業仍然看好中國市場的發展潛力和價值,但對市場整體不確定性的增加,讓企業對於在中短期內能否獲得巨大收益持謹慎態度。」

在華歐洲企業也持有類似的擔憂。

彭博新聞社在5月份報道說,許多在華歐洲公司「正在暫停投資計劃,並開始考慮是否離開中國」,而且「對下一波疫情可能爆發的不確定性正在嚴重打擊商業信心。」

彭博新聞社援引中國歐盟商會副主席馬曉利(Massimo Bagnasco)的話說:「不確定性真的是關鍵因素,因為對於這種局面會持續多久,以及繼上海之後的下一步會是什麼,看不到任何圖景和前景。」

3月下旬,中國最大城市及金融中心上海成了中國新一波COVID-19疫情的風暴中心。這座擁有2600萬人口的城市經歷數月的嚴格封閉,居民們被困在家中,各種人道主義災難不斷,店鋪被迫停止營業,各類生產活動戛然而止。

歐盟商會6月發佈的《商業信心調查2022》發現,「三分之二的歐洲企業反映2021年收入增加,但多數(60%)企業反映營商挑戰增加。」

「相較於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陸續恢復疫情前的常態,中國嚴格的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加劇了企業的營商挑戰。這讓中國歐盟商會眾多會員企業不禁開始思考,還要將多少籌碼留在中國,」歐盟中國商會在宣佈這份調查的新聞稿中表示。

這項在4月21日至27日期間展開的快速調查顯示,「由於疫情相關的種種限制,23%的受訪企業已經開始考慮將現有或計劃中的對華投資轉移至其他市場......是十年來的最高值。」其中,近八成(77%)受訪企業表示「在這些措施下,中國作為投資目的地的吸引力已經下降。」

這份調查也顯示,「由於中國採取更加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近60%的受訪企業已經下調了今年的收入預測。」

「今日中國唯一可預測的就是其不可預測性,這對商業環境有弊無利,」 中國歐盟商會副主席許倍帝(Bettina Schoen-Behanzin)在宣佈這項調查的新聞稿中表示。「越來越多的歐洲企業選擇擱置在華投資,並重新考量自身在市場所處地位。企業正在觀望這種不確定性將持續多久,許多企業也在為未來的項目尋找中國以外的投資目的地。」

根據中國德國商會5月6日至8日期間進行的一項快速調查,近三成受訪企業表示,由於中國的新冠疫情防控政策,他們有離開中國的計劃。

《日本時報》(The Japan Times)6月報道說,由於中國的新冠「清零」政策,日本公司越來越不願意擴大在中國的投資。

今年6月,日本信用研究公司東京商工調查(Tokyo Shoko Research)進行一項在線調查,收到了5799家日本大小企業的回覆。

據《日本時報》報道,這家研究公司發現,面對當下中國供應鏈和物流的「脆弱性」,日本公司「很可能會被迫重新審視」他們在中國經營的商業計劃和戰略。

日本經濟新聞網站日經中文網(Nikkei Asia)援引上海日本商工俱樂部的一項調查報道表示,在上海運營的日本公司中,有14%的日企計劃減少或推遲未來在中國的投資。39%的受訪對象表示他們「還不知道」。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823/1792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