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最後一個確定性退路也快沒了

越來越沒有什麼退路了。

這兩天,「保險打破剛兌」這一話題迅速引爆,從業者和投資者的焦慮提到了嗓子眼。

原因是財新在其報道《處理問題險企業》中披露保險法修訂草案,被認為是要打破保險的剛性兌付。

從事實來看,這只是草案,後續還要經過徵求意見-草案修改-提交審議-公開討論-表決通過-公佈實施等漫長流程,即使最後落地了,也只是涉及「破產保險企業」而已。

但就是這麼一件還看不見影兒的事,卻極大地觸動了大眾的神經,甚至成為輿論風暴眼。

原因就在於:一旦如此,最後一點確定性保障也沒了。

我們來做個沉浸式體驗,從不同的視角來感受一下。

假如你是一個職場人,經過了前半生的摸爬滾打,好不容易過得舒坦了,前幾年看着樓市行情還不錯,手上也有點閒錢,咬咬牙貸款又買了兩套,但今年卻遇上失業裁員、房價大跌,收入沒了,資產還大幅縮水,日子要過不下去了。

最後一個確定性退路也快沒了

假如你是某個行業內的小老闆,靠着過去的勤奮攢下一點家底,但這兩年經濟很不景氣,生意越來越難做,就想把錢拿出來做做投資,但股票、期貨的極端暴跌行情卻讓你賠的底掉兒。

假如你是個小有資產的中產,過去靠着投資信託、理財、城投債、企業債賺到了不少錢,可這些年大環境變了,理財頻頻暴雷,本金利息一樣也拿不回來,信託還不給剛兌了,只能苦果自己吃。

就是在這樣資產危機的困境下,在生意、房子、股市、信託、理財都大虧、暴雷的當下:

眾多中產階級爭先恐後的湧向儲蓄型保險保障性保險,尋求資產保值和落寞都市中最後的安全感。

最後一個確定性退路也快沒了

從前信託是剛兌的,存款是保本的,保險是兜底兒的,理財是包賠的,樓市前景是光明的。

而現在,信託早就不剛兌了,理財是自負盈虧,股票和樓市還看不到希望,存款還只保50萬

城市中產只剩下保險這個唯一的確定性保障

怎麼更好的理解這句話呢?

簡單來說,對於當代人們來說,他們會做很多投資,也想創造更多的財富來保住生活水平。但避免不了兩個不可控因素:一是意外和疾病的發生,二是投資的虧損。但凡踩雷一個,就有極大可能一夜之間「中產返貧」,跌落谷底。

保險無法避免疾病、意外和投資虧損,卻能極大程度挽回這些風險因素帶來的經濟損失,至少保證孩子還能有學上,保證自己還有養老錢,保證自己曾經積累的財富還能通過保險來保值。

這也是眾多中產階級在當下環境裏打破頭沖向保險的原因,就是:

保住已經賺到的錢,和保住未來需要用的錢。

但現在突然出來個《保險法》修訂,突然告訴我,保險也不剛兌了,我花那麼多錢買安全感,但最後卻可能拿不到錢

論誰,能接受的了呢?又怎麼不觸動大眾的敏感神經呢?

時代是在不斷變化的,不能受傷的總是同一批人

而且身後已經沒有退路了

所以此次修訂草案的披露遭到了眾多的反對,也不乏許多專家指出其不合理之處。

未來到底如何,還不知道,但這個過程,這不僅是金融行業的一次變革,也是無數家庭的焦灼,更是跌落時代下的人心縮影和白雲蒼狗中的眾生無常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馬江博說趨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4/0330/2037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