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中國晶片業腐敗簡史

1932年,因貪色貪財致死人命的瑞金縣葉坪村蘇維埃政府主席謝步升被判處死刑。這是蘇維埃政府成立後,也是我黨歷史上第一個被處決的腐敗分子。時至今日,懲腐不貸始終是幹部心頭的高壓紅線。

然而,有光明的地方註定也有黑暗。7月15日,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國家開發銀行紀檢監察組、吉林省紀委監委消息:國家開發銀行國開發展基金管理部原副主任路軍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國家開發銀行紀檢監察組紀律審查和吉林省監委監察調查。

值得關注的是,路軍最為人熟知的是曾參與管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俗稱大基金。在路軍之前,大基金還有其它高管被查。2021年11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國家開發銀行紀檢監察組、山東省監委消息,華芯投資原副總裁高松濤涉嫌嚴重違法,目前正在接受監察調查。

7月30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通報,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工業和信息化部紀檢監察組、北京市監察委員會消息,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丁文武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經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指定管轄,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工業和信息化部紀檢監察組紀律審查、北京市監委監察調查。

一時間,「晶片窩案」傳言四起,晶片界風聲鶴唳,黑夜降臨了?

緣起:產業優勢一去不返

俗話說,一分耕耘,一份收貨。自貿易戰以來,中國缺芯的產業痛點被一再戳中,而中國晶片落後的現實,與一再的腐敗脫不開關係。

1993年夏,原鞍鋼總經理、冶金工業部副部長馬賓正式出版著作《電子信息產業的作用與發展》,揭開了改革開放十餘年中國晶片業從強到弱的發展歷程。

據馬賓介紹,1984年之前,中國的集成電路和日本同步,已經建立「較完整的設備、儀器、材料、科研、生產的體系」,遠超韓國。此時,韓國自1977年開始投入半導體產業,較中國晚了整整12年。

然而,1984年,為扭轉財政虧空局面,實行「撥改貸」政策。中國電子工業遭到致命打擊,科研投入從占GDP的2.32%,驟然降到0.6%以下。與此同時,從1984年至1987年,在連年虧損的情況下,韓國每年投資5億乃至10多億美元發展晶片行業。截至1988年底,韓國四大企業集團以累計投資47億美元,虧損16億美元為代價,使得1988年韓國集成電路銷售額44億美美元,出口39.4億美元,1990年銷售額將達54.1億美元,出口達46.8億美元。

image

據馬賓介紹,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全國集成電路行業固定資產總投入僅15億元人民幣,折合美元僅3億美元。據報道,現國外建一條有一定規模的存儲器生產線投資就要2億美元。」至此,中國半導體產業開始沉淪,並且排名以極快的速度下滑。

就在韓國、日本及中國台灣地區大搞晶片產業的同時,中國花費巨額資金引進電視、收音機等生活消費類電子產品及相關生產技術平台,僅1987年就高達35億美元之多。「僅七五期間,中國用於彩電的投資就在150億元以上,面臨的是已經過熱問題。」這裏,高達幾百億人民幣的投資,有相當大的比例是重複建設和浪費。

不僅如此,即使在晶片領域,1984年至1990年,中國各地方政府、國有企業和大學,紛紛從國外引進淘汰的落後晶圓生產線,多數根本沒有商業價值。之所以會有如此「亂象」,源於電子工業部將絕大多數國有電子企業的管理權下放給省市地方政府,在缺乏制約的情況下,80年代開始的國有企業貪污腐敗加劇,借着進口項目的名義,領導幹部可以名正言順地獲得出國考察機會,甚至可以收取高額回扣,安排子女出國定居,於是出現了全國瘋狂引進落後技術的奇怪現象。

就在新中國辛辛苦苦建立的晶片產業即將損失殆盡之際,1990年,以馬賓為首的黨和國家幹部集體向中央寫報告反映危險局面。或許是這份報告起了作用,1990年8月,國務院決定在八五計劃(1990-1995)中啟動「九〇八工程」,即半導體技術達到1微米製程,建設月產能1.2萬片的6英寸晶圓廠。然而,在全國上下的腐敗氛圍中,僅經費審批就拖沓了2年時間。此後,這條產線不但花了3年時間從朗訊手中引入0.9微米製程,還花了3年時間建廠,所建成的無錫華晶電子1998年方才正式投產。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1990年,新加坡政府特許投資半導體產業,僅用2年就建成,第三年正式投產。到了1998年,該廠已經成功收回全部投資。

在新自由主義和資產階級自由化學者與官員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半導體產業優勢一去不復返。1990年,馬賓高瞻遠矚地指出:西方國家把控制向中國出口集成電路及製造設備、技術的限制「尺度」作為企圖推行「和平演變」的政治鬥爭工具,作為推殘中國獨立自主科研、開發能力,進行長期超額經濟驚奪的工具。要想有獨立的國際地位,必須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自立更生解決1微米產業的建設以及亞微米開發手段問題。

三十年後,隨着中美貿易戰華為中興被美國制裁,我們再來看馬賓當年的著作,不得不感嘆其預言的超前。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說,人類唯一能從歷史中吸取的教訓就是,人類從來都不會從歷史中吸取教訓。令人唏噓的是,腐敗雖導致中國晶片業的第一次潰敗,但遺憾的是,這也並不是最後一次。

夢破:中國科學史最大醜聞

2003年,時任上海交通大學晶片與系統研究中心主任在上海舉行「漢芯一號」新聞發佈會。在會議上,中科院院士許居衍、鄒士昌和「863計劃」集成電路項目領導嚴曉浪等多位院士,對「漢芯一號」的評價一致,認為上海「漢芯一號」的研製和應用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是中國晶片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中國晶片業腐敗簡史

「漢芯一號」的出現震驚世界,就連國外一些科研大公司都覺得不可思議。兩年時間,陳進不僅能研製出量產晶片,而且性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此後,「漢芯一號」的發明人陳進不但被上海交通大學授予為長江學者,並擔任了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以及上海交通大學的漢芯技術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此外,陳進在漢芯的資產翻了八十多倍,已經是新一代的科技神話,陳進還在「漢芯一號」和其他研究項目上,申請了11億元的研究經費,可謂是聲名鵲起,並有可能問鼎院士頭銜。

然而,紙終究包不住火。2006年1月,一位匿名網友在清華大學 BBS 上發表《漢芯黑幕》,指責陳進的「漢芯」為偽造。

image

此信一出瞬間掀起軒然大波,有關媒體迅速做出調查。事實是,如舉報信所言,由於陳進曾經是摩托羅拉的一名員工,所以他讓一位老同事購買了一塊晶片,將摩托羅拉的名字打磨掉,改成了漢芯一號的名稱。不但如此,陳進還把晶片打磨工作當成了產品賣點,放置在了公司的網站上。

沒有人會想到,這樣一個里程碑式的工程,最終成為了中國科學史上最大的醜聞,並且使得中國晶片發展停滯了13年。因為當時國家晶片領域幾乎所有的資源都集中在了陳進的身上,而那些默默無聞的晶片研發項目,也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不得不放棄。其中,就包括倪光南院士的「方舟1號」晶片。

遺憾的是,陳進最終並沒有得到法律的懲罰,並且依舊從事晶片領域——這個曾經讓他大撈一筆的行業。據企查查信息顯示,陳進目前名下仍有上海矽智晶片技術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矽盛微系統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

百尺竿頭,縱身一躍終成空。鉛華閱盡,一切又回到了最初的原點。

再纏:「腐敗」窩案深卷德淮

又是十餘個春秋。2018年,中美貿易戰正式打響。2019年,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中美科技戰正式進入高潮。而伴隨着中美對抗逐漸深入,一起驚天晶片貪腐窩案再度爆發。

據集微網報道,2017年,憑藉淮陰政府首批註資的22億元,德淮半導體橫空出世,並在一年的時間內陸續高調對外公佈完成封頂、設備進廠、量產、實現收入等一系列進展。然而,如彗星般強勢崛起的開局,卻很快迎來了流星般的隕落。

2019年3月,業內開始傳出德淮半導體拖欠供應商貨款的消息; 其後,德淮半導體員工於2019年10月向集微網爆料稱「德淮已無資金發放9月份薪水」,而且,所謂的「量產」、「收入」都是「皇帝的新裝」,德淮雖然採購了部分二手設備,但遠不足以建成生產線,所採購設備已經閒置一年以上。

德淮的真正崩盤,同樣也來自於2019年10月,淮安市淮陰區委原書記劉澤宇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紀律檢查和監察調查之後。 劉澤宇自2013年12月出任淮陰區委書記,德淮半導體正是其引進的重點項目。

政商腐敗,背後也必定有資本腐敗。根據《淮安市2020年重大項目投資計劃》,截至2019年底,德淮項目已經實際投資了46億元。然而,這46億元究竟花向了何方,同樣疑點叢生。

image

根據集微網從多個消息渠道統計整理:「德淮最大的一筆開支並非購買設備,而是基建。 中鐵二十五局中標德淮半導體項目EPC總包,中標金額20億,實際已付款大概18億元。總包工程中,最大的分包為包括潔淨室、機電系統在內的生產線項目,金額11.17億元。」

然而,同樣規格的工程,報價一般不會超過10億。這意味着,僅這一個項目,德淮的價格就虛高了一倍。

在人力成本方面,德淮同樣高的驚人。據統計,德淮的高層薪資均達到了數百萬元以上,台灣籍員工薪資普遍在3萬元以上,日本籍員工則平均年薪也逾百萬元。隱藏在這背後的奧秘,則是德淮的日本基因。

據了解,德淮的「核心技術」源於日本東芝的CIS團隊。2015年12月,東芝CIS業務被索尼收購,東芝CIS團隊自謀出路,適逢德淮在國內籌謀,2016年4月,該團隊在日本註冊成立IDTC,成為德淮的設計公司。

自德淮崩塌之後,有關德淮的舉報信紛至沓來。同時,德淮的腐敗也引得眾人矚目。據知情人士透露,德淮每個月僅煙酒費用要高達幾十萬,整個淮安的高檔KTV,德淮幾乎全都是VIP,高管一頓年夜飯就能吃掉200多萬。其中不乏有誇張之處,但奢靡至此,可見一斑。

2019年底,德淮董事會中代表政府的董事董淮陳接受組織調查。據集微網報道,董淮陳時任淮安園興投資、淮陰城市資產兩個國資企業的負責人,這兩大國資又掌管中德、中意、德淮、淮浦4個基金平台,僅這4個平台就向德淮注資超過30億元。

2021年8月,崩塌已久的德淮迎來了自己的最終宿命。最終,民營企業榮芯以16.66億元的單次出價成功購得德淮除晶片成品和原材料以外的所有動產和不動產。

結語

誠如馬賓所言,中國晶片的問題在於體制及政治重視問題、對集成電路發展規律和戰略方案的認識問題、只重視引進不重視消化、資金投入不足問題等。如今,這些問題都得到了產學研各界的足夠重視。

然而,從改革開放之初,到中美科技戰,中國晶片界幾經沉浮,終於站到了新的起點,而在這一系列過程中,腐敗都成為了每一次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國家大基金作為中國晶片界的重磅級「武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此輪自查自糾,動盪在所難免。但是,這或許為晶片界帶來的也會是加速與新生。

責任編輯: 李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807/1786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