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白丁 : 河南鄭州水災一周年祭 —— 揭開遇難人數之謎

作者:

前言

一年前,河南鄭州被洪水淹沒,兩個受災最嚴重的區域是鄭州地鐵5號線和鄭州京廣隧道地下部分。雖然官方的慶功活動早已落幕,但是信息的阻塞和扭曲使得與這場與災難並行的無數疑團變得更為詭異。從碎片化的災區信息中搜尋出被刻意隱瞞了的真相也就顯得格外重要。

說明

本文中使用的「鄭州水災」一詞,不是僅指鄭州市內的水災,而是泛指此次河南水災。由於媒體上的相關信息大多以「鄭州水災」來涵蓋河南境內的災情,本文也採用「鄭州水災」一詞來泛指這次的河南水災,以便與其他媒體信息在用詞上保持一致。特此說明。

正文

鄭州水災發生之後的第12天,也就是2021年8月2日,河南省政府召開「河南省防汛救災」新聞發佈會,公佈最新的傷亡和財產損失數字。央視、新華社人民日報也即刻轉發了通報內容。公告顯示,此次洪災在河南境內共導致302人遇難,50人失蹤。

鄭州水災過去5個月之後,國務院災害調查組發佈的《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調查報告》(2022年1月)部分推翻了河南省政府當時發佈的傷亡數字。該《報告》明確指出:「截至9月30日,鄭州市因災死亡失蹤380人,其中在不同階段瞞報139人:鄭州市本級瞞報75人、縣級瞞報49人、鄉鎮(街道)瞞報15人。」

官方(地方與國務院)的「水災傷亡最新統計」在「打假」之後的可信度有多高?

疑點一

官方在水災傷亡數字上作假的第一個跡象,是鄭州官方前後5次公佈的傷亡數字在時間線上的奇怪走勢。

在水災發生之後的第一天,7月21日,新華社首次發佈河南水災的傷亡數字,河南全省因災情遇難25人,失蹤7人。當時,鄭州市內的救援力量和來自河北、山東和湖北等7個省的消防救援總隊,外加中部戰區派出的正規部隊和武警部隊都已經進入災區,開始了救援工作。隨着救援和清理工作的推進,媒體和民眾已經做好發現更多傷亡的心理準備。

水災後的第三天,7月23日,官媒《新華網》首次發佈河南水災的傷亡數字,河南全省因災情遇難56人,失蹤5人。新聞強調,救援清理工作仍在進行中。當天是救援人員在鄭州以及河南省內其他災區實施緊急救援的第三天。與兩天前的第一批數據比較,新增遇難人數31人,失蹤人數則減少2人。遇難人數的大幅增加,反映了救援和搜救工作正在快速推進,符合常識和邏輯。

兩天之後,也就是7月25日,連續保持沉默的頂級官媒《人民日報》終於第一次發佈關於水災的消息:河南全省因災情遇難63人,失蹤5人。與此前的第二批數據比較,遇難人數小幅增加7人,失蹤人數沒有增減,仍為5人。大家可以看到,在7月23日到7月25日這兩天之內,新發現的遇難者和失蹤者已經明顯低於發佈第二批數據時的新增人數。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此時,最受媒體關注、災情最觸目驚心的鄭州市內的救援工作接近尾聲。因此數字變化在邏輯上也仍然與正常的救援進程相吻合。

此後的數字出現了詭異的變化。7月29日,《人民日報》第二次發佈關於水災的傷亡數字:河南全省因災情遇難99人,失蹤人數沒有報告。與此前的第三批數據相比較,遇難人數大幅增加了36人。而此時遇難者人數出現大幅增加,可以說是出乎意外,但是考慮到這是河南全省範圍內的統計數據,似乎也還勉強說得通。

又過了4天,8月2日,《人民日報》第三次發佈關於水災的傷亡數字:河南全省因災情遇難302人,50人失蹤。與四天前的第四批數據作比較,遇難人數陡增兩倍跳增203人,失蹤人數陡增10倍跳增45人。這才是真正令人瞠目的變化。

如果把上面這些公佈的數字和公佈時間做成一張圖標,大家就可以很容易地看出,與常識和邏輯相違背的地方,是在7月29日至8月2日之間,突然翻倍的遇難人數和失蹤人數。值得注意的是,7月29日,重災區鄭州市內的救援和清理工作已經基本結束,兩天之後的7月31日,京廣隧道重新通車。這四天之內究竟發生了什麼,才會導致遇難人數突然增加了兩倍,失蹤人數增加了10倍?

大家一定還記得,根據官方的通報,此次河南洪災是由於遭受特大降雨,降雨的中心是省會鄭州,而鄭州市內受災最嚴重、受到媒體最大關注的兩個區域是被洪水淹沒的鄭州地鐵5號線和鄭州京廣隧道地下段,所有重大損失都已經在7月29日之前被陸續公佈。大家更需注意的是,在7月29日至8月2日這四天之間裏,鄭州市區的救援清理工作已經進入收尾,各地的救援隊伍已經大部分撤離河南和鄭州,河南全省包括鄭州市的生活都已開始回歸正常。這四天時間內並未發生新的災害和新的大規模救援清理行動,也沒有相關的新聞發佈會。因此,按照常識和邏輯判斷,在這四天之內,即使有新發現的遇難者和失蹤者,也應只是零星的、在前期救援過程中被遺漏的個例,而不應突然之間成批冒出數倍於救援結束前已經發現的遇難數量。因此可以基本斷定,8月2日公佈的這些突然增加的大量遇難者和失蹤者數字,不是來自於7月29日至8月2日這四天之內的搜救結果。

這些翻倍的新數字有兩個可能的來源。第一種可能是,官方早已得到了這組傷亡數字,卻一直對公眾隱瞞,但是迫於網上越來越多的質疑聲音,不得不在8月2日對外公佈被瞞報的數字。第二種可能是,官方知道水災造成的傷亡遠遠高於民眾的心理承受能力,但是為了消除民間的質疑,同時又為了應付被高層追查責任的可能局面,因此隨意編造了這樣一組比實際數字低的多的「最新傷亡統計」,這樣既可以應付民眾的質疑,又可以將追責壓力降到最低。

上述的第一個推測在國務院災害調查組發佈的《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調查報告》(2022年1月)中得到了證實。

雖然國務院災害調查組的《報告》指明鄭州曾在水災期間隱瞞傷亡數字,並給出了結論性的「因災死亡失蹤380人」,但是這組由國務院災害調查組發佈的因災傷亡數字並不能排除上面提到的第二種可能,即:這組最新數字仍是一組編造出來的、比實際傷亡數字低的多的「傷亡統計」,並且這次是國務院災害調查組與鄭州地方聯手編造。

接下來的分析將為這個進一步的質疑列舉事實依據。(王維洛在他的系列分析文章《鄭州水災真相難以掩蓋》中對國務院災害調查組發佈的因災傷亡數字也做了詳細分析與質疑。)

疑點二

然而,在8月2日的鄭州新聞公告裏面,還有比遇難人數和失蹤人數突然翻倍更奇怪的內容。那就是遇難和失蹤的發生地點。在這302名遇難者中,有292人是在鄭州市遇難;50名失蹤者中,47人在鄭州消失。(國務院災害調查組的《報告》中的數字是「因災死亡失蹤380人」,但是沒有進一步細分死亡與失蹤的人數。)

前面已經提到,雖然鄭州市內是河南省降雨最強、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但是根據媒體的報道密度來看,鄭州市內遭受嚴重災害並發生人員傷亡的區域只有兩處:也就是鄭州地鐵5號線和鄭州京廣隧道地下段。不僅如此,所有重大損失都已經在7月29日之前被陸續公佈,包括官方公佈的鄭州地鐵5號線和鄭州京廣隧道地下段的遇難人數。儘管民間對鄭州地鐵5號線和鄭州京廣隧道地下段遇難人數的質疑聲從未停息,但是官方並未對這兩個數字作進一步的更新,因此兩處共有20人遇難可以認為是官方的最終結論。

然而在8月2日,在這20人之外,鄭州市突然又憑空多出272名遇難者,是此前數字的10倍有餘。他們是在何時何處被發現的?由於此前從未出現過有關在鄭州其他地點出現傷亡的報道,這批數量龐大的、第一次被公佈的遇難者的出現令人疑竇頓生。與官方公佈的鄭州地鐵5號線和鄭州京廣隧道地下段遇難人數相比,這批新的遇難者人數多出10倍有餘,但是為什麼官方和媒體在連篇累牘地報道鄭州地鐵5號線和鄭州京廣隧道地下段災難的同時,對更大的遇難人群和也許更加嚴重的受災區域隻字不提?如果官方能隨意地把這272名遇難者的信息封鎖和解封,那麼還有沒有其他尚未被解封的人員傷亡信息?發佈封禁和解封命令的是誰?8月2日以後,為什麼沒有媒體對這些顯而易見的疑點進行跟蹤報道?

國務院災害調查組的《報告》中經過更新的數字使得上述疑點更加難以解釋。

疑點三

接下來,我們把焦點集中到鄭州受災最重的兩個區域,也就是被淹沒的鄭州地鐵5號線和鄭州京廣隧道地下段,仔細分析現場情況以及官方公佈的這兩個區域的傷亡數字。

最先傳出緊急呼救的是鄭州地鐵5號線。我們的數字解密從這裏開始。

7月27日,官媒《財新》報道顯示,在七二零鄭州地鐵5號線被淹事故中,共計14人遇難,其中兩人是在25、26日再次排查清理時新發現的。《中國新聞網》在同一天公佈了遇難者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別、年齡和戶籍地。隨後的國務院災害調查組的《報告》確認了「14人遇難」。

從這些官方發佈的信息中,我們可以歸納出以下幾點:

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在後期排查和清理階段新發現的遇難者人數只佔總體遇難人數的很小一部分。這是符合常識和常理的數據時間軸,也反襯出8月2日公佈的新發現的遇難人數在清理工作結束期間暴增的違背常理之處。

第二點是關於遇難者的人員構成特點。14位遇難者中有11位女性,3位男性。女性中年齡最小的20歲,最大的51歲;三位男性遇難者的年齡分別為34,38和40歲。遇難者中只有5位是鄭州當地人,其餘的9位遇難者當中,8位來自河南其他城鎮,一位來自上海

從這個遇難人群特徵分佈可以分析出,哪些因素有可能決定被困個體是否有可能成為遇難者。

年齡因素。大家看到,14位遇難者中有11位是年齡在40歲以下的青壯年,占遇難者的7成,因此年齡因素或是體能因素不是決定被困者是否可能遇難的關鍵因素。

環境因素。14位遇難者中有5位是鄭州本地人,9位來自其他市鎮。雖然非鄭州戶籍人員有可能因為對鄭州市內的環境不夠熟悉以致在災難中迷失和遇險,但是考慮到困在地鐵中的封閉環境中,對地鐵內部和地鐵站台的熟識程度並不會明顯受到戶籍所在地的影響,因此,在鄭州被淹地鐵事件中,「來自鄭州以外城鎮因而不熟悉環境」也不是導致被困者遇難的主要因素。

性別因素。雖然在14位遇難者中女性佔7成,但是前面的分析排除了決定被困者是否可能遇難的關鍵因素中的體能因素。我們假設當時地鐵里乘客的性別比例是一比一,那麼,還有什麼原因導致女性遇難者多於男性遇難者?在日常生活中,女性遇事往往比男性更沉穩、冷靜,但同時卻缺乏男性在必須行動時的果斷。這個性別差異可能決定了在鄭州被淹地鐵中,因為觀望和猶豫而失去逃生時機的女性乘客比例高於男性乘客。

通過這些分析,大家可以得到一個大致的印象:除了女性乘客比男性乘客更有可能遇難這一點之外,鄭州水淹地鐵乘客的遇難並不是集中於某個特定群體,而更像是隨機發生。但是由於有關遇難乘客和地鐵內部的信息嚴重缺乏(比如遇難者身高、生前是否有嚴重的疾患、地鐵內是否有擁擠撞擊踩踏,等等),我們在這裏無法判斷他們的直接死因(比如:溺亡、疾病、踩踏、觸電,或其他原因)。如果能夠確定死亡原因,那麼有可能必須對以上推測作重大修正。

必須強調的另一點是,以上這些數字分析僅僅是基於一個大前提,那就是:官方公佈的是鄭州地鐵5號線的真實遇難人數。但是,官方數字的真實性存在上述和以下重大疑點。

疑點四

關於地鐵五號線被淹列車車廂內和被淹站台上的情況,無論是來自官媒和自媒體,都是寥寥數語帶過,外界對細節知之甚少。當時媒體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被淹列車上約有500名乘客被困水中(隨後的國務院災害調查組的《報告》中的措辭則是「953人安全撤出),其中的14名是官方公佈的遇難者。

常識告訴我們,在封閉的地鐵車廂里或者是在地鐵站台裏面,當危險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對於所有被困的人們,他們遇難的概率(也可以說是逃生的概率)應該是基本相同的。這和空難中在同一架飛機上全體乘客的死亡概率或生存概率應該大致相同是一個道理。換句話說,當這種極端險情出現時,可能的結局只有兩種:或者大部分人員安全脫險,或者僅有極個別的幸運者脫險。

那麼,鄭州被淹地鐵裏面的情況是不是達到了這種危險程度?根據非常有限的影像資料來看,在地鐵被淹之後的某一時刻,車廂內的水位已經達到成年男性的腋部。具有初中物理知識的聽眾應該會明白,這意味着什麼:由於車廂內外的空氣沒有流通,封閉的車廂內的氧氣會變得越來越稀薄;與此同時,由於處於封閉狀態,車廂內原有的空氣體積被上升的水位壓縮到僅有原先的一半,導致空氣壓力變成正常氣壓的兩倍。缺氧和高氣壓的雙重作用會使人很快陷入神智迷亂,繼而進入昏迷狀態而跌入水中溺亡。

一位年輕的倖存者在事後對當時地鐵車廂內的場景和自身感受的描述,應當說是對上述推測的直接佐證。

我們回過頭來再來看一下當時被淹地鐵車廂內的運載情況。從畫面上看,當時這節車廂的運載量大約是半滿員狀態。大家請注意,當時的時間是下午5點左右,正是下班高峰時段,而在這個時段,地鐵車廂呈現半空狀態是一個非常反常的現象。那麼,高峰時段地鐵車廂半滿員和地鐵車廂灌水這兩件事同時出現,僅僅是巧合嗎?是不是有這樣的可能,照片中地鐵車廂內的另一半乘客已經因為缺氧而昏迷溺亡,他們就躺在還活着的乘客的腳下?

以上僅僅是基於對中國大城市交通常態而做出的分析。無論支持還是反對,歡迎鄭州當地的聽眾朋友介紹鄭州地鐵高峰時段的運載狀態,為大家提供第一手資料和證據。

下面是另一位倖存者的講述。視頻中是一對姐妹。姐姐是相對外向的一個,也是講述者。姐姐是在車廂內游水才得以逃生,說到同車乘客被水沖走遇難而難掩悲傷。妹妹則是留在車廂內的最後一人,在被他人救出之前,她一定是目睹了許多乘客倒在面前。視頻中的妹妹在採訪中表現出的驚恐與木訥,是只有目睹了難以言說的慘劇之後才會有的表情。姐妹兩人的悲傷是當時地鐵內場景的真實映像。

這兩段視頻中的三位倖存者都說各自看到十幾人遇難。如果這三位倖存者碰巧是乘坐同一節地鐵車廂,她們看到的也是同一批遇難者,而這列地鐵也只有這一節車廂有遇難者,那麼她們所說的遇難者數目大致可以印證官方公佈的地鐵遇難者人數(14人)。但是事實上,鄭州地鐵的標準長度是每列客車六節車廂,每列客車的標準載客量是1460人,最大載客量可達1870人。前面已經分析過,在像地鐵車廂內這樣的封閉環境裏,受困人群的遇難概率是大致相同的。因此,在這列受困地鐵列車上,既不可能在高峰時段只有500名乘客(或是國務院災害調查組所稱的953人),也不可能只有一節車廂出現遇難者而其他車廂的乘客都安然無恙。因此,幾乎可以確定,官方公佈的這兩個數字(乘客總人數和遇難乘客人數)都是假造的數字。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議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727/1781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