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社會觀察 > 正文

從摩擦性失業到移民式愛國,中國文化被玩殘

1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在國民經濟運行發佈會上稱:「當前年青人就業壓力仍然較大,普遍面臨摩擦性失業困境。數據顯示,6月份,16~24歲城鎮青年失業率調查為19.3%,較5月上漲了0.9個百分點,創2018年以來新高,同時,這一年齡段失業率比整體失業率高出13.8%…」

此言一出,網友一片譁然,怎又出現了摩擦性失業?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翰解釋:摩擦性失業是三種失業情況之一,其他兩種失業為結構性失業和周期性失業。摩擦性失業是由技術原因導致的失業,譬如不能適應經濟轉型升級,勞動者不適合現在工作崗位,重新找工作中造成的失業……

那不就是因就業技能低丟了工作嗎?為何不能用大家都懂的話解釋,非要雲山霧罩?16~24歲失業人員?16歲不應該在學校讀書嗎?怎麼也歸納到了失業人員中?打工仔,打工崽,這是在提示孩子們要從小打工嗎?

此外,城鎮青年摩擦性失業率19.8%,農村青年呢?比例多少?中國只有18億畝耕地,進城打工者起碼有2億,為何不統計這部分人?數據猶如荒誕戲劇派的劇本殺。

2

從2億人「靈活就業」,再到19.8%摩擦失業,專家教授玩弄文字水平可謂登峰造極,超全世界專家總和。經濟下滑為「軟着陸」,豬肉價反彈叫「豬周期」,轉移資產移民國外稱「移民式愛國」,盜版稱「山寨式創新」,貪污叫「適度腐敗…」

對百姓也有專門詞彙,鼓勵三胎為「生小好」,追要工資「惡意討薪」,違反防疫政策是「惡意流動…」

網上流傳着一個段子,失業人員向經濟學家訴苦沒工作

專家:你沒有失業,是暫時性下崗。

「我在網上混日子」

專家:網絡就業是以後的大趨勢。

「我擺地攤養活一家人…」

專家:自主創業。隨即就進入了就業人員數據庫。

「我被城管打了,住院了」

專家:肢體性摩擦,輕傷,臨時工所為。

3

愛忽悠的僅經濟學家嗎,其他行業專家也坐在空調辦公室里絞盡腦汁琢磨詞彙:「臨時性強姦」,「自主性墜亡」,「污染式環保」,「側滑式垮塌」,「激情殺人…」

四川合江交警隊副大隊長與女協警到賓館開房,造成槍支丟失,縣公安局解釋:「二人是到賓館交流工作,槍沒有丟,是暫時性失控」。這就過分了,你編造法律術語可以,不能侮辱網友們智商。

在污染語境否定真相指鹿為馬方面,專家是認真的,如教坊伶人,長袖善舞,竭盡所能吹拉彈唱,為公權利逃避責任,化解危機,愚弄百姓。

饒毅所言:「叩頭科研,假話公知。」

1978年到如今,中國擁有博士以上學歷的專家教授已過百萬,按理說,披着學者外衣的高知不少,但在高科方面,真正屬於咱們的知識產權有多少?如中科院何祚麻教授所言:「中國培養了那麼多人才,為何很多東西要從國外進口,這些人都幹了什麼?」

不少領着高薪的專家教授們主席台上侃侃而談,私下拼湊論文,琢磨詞彙,亦或到網上或節目中以特邀嘉賓身份創收名利。有這些時間,何不深入社會進行調研,到老百姓田間地頭去坐坐了解真實的民情民意?

還有些廢話公知,一專家曾在電視中對受眾建議:「開水燒開後,不要馬上喝,會燙嘴」。

軍事方面張xx、杜xx、金xx、房x、李某天天預測國際軍事動態,從海灣戰爭到俄烏戰爭一次沒準確過,說明什麼?這些人分析判斷能力很水,不足以信。

專家教授們愛琢磨新詞彙,仿佛這就是對國家的貢獻。教育專家們這些年也發明並收錄了不少新詞彙,教育部公佈的171個新詞彙90%的人不懂:

白奴:白領奴隸。

壟奴:被行業掌控者壟斷後的被迫消費者。

二奶專家:表面看起來與開發商唱反調,其實狼狽勾結者。

諾亞規則:採取共同方式遏制地球變暖實現碳中和。

7時代:美元匯率破8時代。

壓洲:西方資本向東方轉移,壓力最大在亞洲。

此外還有奔奔族、樂活族、裸考、飛魚族、丁寵家庭、捧車族、三手病、海綿路、灰技能、拉齊水位、打通鏈路、十動然拒、冷無缺……

任何一種文化都有其歷史性和凝固性,語言的生長也有自己的周期,豐富文化內涵沒有錯,但一次推出這麼多詞彙,又不進行普及,不故意給大家製造交流障礙嗎?

專家教授,本是業界標高,代表行業聲音,公知哪個國家都有,為何其他國家沒有像中國的專家教授一樣亂躥?

四處信口開河充當意見領袖,會讓網友三觀更加迷惘,對構建良好人文生態百害而無一利。

專家教授,請愛惜自己羽毛,該閉嘴時閉嘴。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論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722/1779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