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中國文化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另外兩個是什麼?(圖)
2024-12-24

孝道是中國古代的兩大基本傳統道德行為準則之一,除了孝道之外,另一大傳統道德行為準則便是忠。古人常說的忠孝兩全,忠與孝指的便是這兩大道德準則。古人早就已經總結而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既然如此,另外兩種不孝又是什麼呢?一、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不孝有三出自《孟子.離婁上》第26章,此章...

俗話「男占凹必發 女占凸必寡」啥意思?
2024-12-19

過去有這樣一句俗話說:男占凹必發,女占凸必寡。從字面意思來看就是如果一個男人有凹的特質,他就能發達,而一個女人如果有凸的特質,很可能會遭遇孤寡之類的不幸。那這句話里的凹和凸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凹和凸是指什麼?男占凹必發,女占凸必寡。這句話當中的凹和凸,既不是指身材,也不是講相貌,...

蘇暁康:不論雅俗都不敢「信天游」
2024-12-07

西學東漸,文明衰敗,百年激進,大傳統式微,出來如毛澤東一類光棍,喜好玩耍三教九流,亦是利用小傳統反大傳統的能手,一時陳雜泛起。 一場文化大革命,對大傳統(價值體系)釜底抽薪,小傳統里反而吸收了「造反有理」的新資源。 十年開放,一場流血,再加上後來二十年的"掛羊頭賣狗肉",接下來是些什麼呢? 那個陝北人不會讓幾億人唱「黃土高坡」的, 可是他會不會只准中國剩下一首《東方紅》,還真說不定。

何與懷|論韓江的直面,與莫言的莫言(圖)
2024-10-20

韓江小說《素食者》英譯本封面。【編者按】本文原題為《直面歷史創傷——韓江榮獲2024年諾貝爾文學獎有感》。2024年10月10日,瑞典學院將2024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五十三歲韓國女作家韓江(한강,Han Kang),授獎理由是她的散文充滿詩意,直面歷史...

黃榆:從韓江獲諾貝爾文學獎看東亞的軟實力競爭
2024-10-16

2024年秋天的諾貝爾獎頒獎季着實令人興奮。只是,對東亞地區而言,今年的諾貝爾獎還多了些特別的地緣政治意味。因為在通常的驚喜之外,人們從韓國作家韓江獲獎看到的,不僅是韓江的文學成就和她的作品圍繞韓國民主化進程產生的反思和文學性,還代表了東亞文學的一種可能,那就是韓國文化軟實力的崛...

王慶民:韓國女作家獲諾獎與韓國文化繁榮的原因、對中國文化凋敝的省思
2024-10-12

10月10日,瑞典學院宣佈將2024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韓國女作家韓江。韓江也成為首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韓國人。韓江也是繼金大中之後第二位獲得諾貝爾獎的韓國人、第一位獲諾貝爾獎的韓國女性。諾獎委員會在頒獎詞中,稱韓江"以詩意的散文直面歷史創傷,揭示人類生命的脆弱"...

中國人特有的貧困:沒有激情的生命(圖)
2024-05-30

中國由於是精英立國,因此,沒有像其他現代國家那樣,其人民經歷了一種完整的建國過程。因此,中國人的自我意識、主體意識、法權意識、人格意識,都尚未真正確立起來。於是,相互承認就很難。大家都是彼此不服的時候多。而所有人都一心嚮往廟堂,學而優則仕,人人都想為官。而實際上又不可能人人為官,因此,久而久之,人就失去了生活激情,心智發育也因此受到極大阻礙。 著名歷史學家杜蘭特說:「文明不能遺贈,它必須經由每一代人重新學習。」

五個國家的合力重塑了今天中國的模樣
2024-05-17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完全獨立於世界其他地區和國家的影響而存在。一個國家對外國文化的吸收與接納態度,常常深刻影響着國家的未來,甚至關係到國民的生死。對中國而言,有五個國家的影響尤為顯著,它們以不同的方式對中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且直至今日,這些國家與我們的命運依然緊密相連。

唐在日本,宋在越南,明在韓國,我們是如何敗光家底失去信仰的
2024-04-26

清帝國滅亡到現在,已經有106年了。這一百多年,中國人為探索自己國家的命運,付出了很多,代價也是極其慘重的。這一百年,我們得到了很多東西,也失去了很多東西,其中最令人痛心的,就是我們失去了信仰,我們茫然了,不知道該如何定義自己,甚至不清楚自己是誰!

凱迪:抗議孔子學院揭牌 專訪西班牙教授馬爾·萊拉(圖)
2024-04-18

西班牙西維爾大學舉辦的孔子學院揭牌儀式中,該校傳播學院副教授萊拉和她的研究助手拉米雷斯各持一個抗議孔子學院的橫幅,站到講台上。(蘭州交通大學官網)4月8日,在西班牙西維爾大學舉辦的孔子學院揭牌儀式上出現了不同尋常的一幕:該校傳播學院副教授萊拉(Mar Llera)和研究助手拉...

「壽比南山」中的南山,究竟在哪裏?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圖集)
2024-01-31

壽比南山中的南山指的是終南山,終南山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簡稱南山,這座山蘊含着豐富的歷史文化、地理奇觀和自然生態。終南山位於陝西省境內秦嶺山脈中段,這座宏偉的山脈不僅是地理上的分界線,更是道教的發源地之一。終南山的歷史淵源終南山作為歷史上重要的山脈之一,承載着悠久...

湖南老農家中挖出一頭「豬尊」!嚇壞專家:全球唯一(組圖)
2023-12-30

中國擁有數千年的歷史與文明,時至今日,仍有不少珍貴的文物,深埋在地底下,等待人們來解答;每當有文物出土,考古學家就可以透過研究古人所使用過的器物,了解古人的生活習性和文化,進一步發現歷史真相;然而,有時珍貴文物的出土,總是來得那麼突然,湖南的一對父子在蓋新房時,無意間挖出了一隻「豬」,專家一看大驚:全球僅這一頭!

走訪印度逾百所學校 德國老人傳中國文化(下)(圖集)
2023-12-27

克里斯教學生們煉習法輪功功法。(受訪者提供)*克里斯(Chris)又拜訪了一所學校,見到校長。她說希望在學校里教學生們煉法輪功,她去過許多學校,學生們都很喜歡這門以真、善、忍為修煉原則的佛家修煉大法。她的話音剛落,校長辦公室里的一位教師就走上前去,給她看一張照片,說是他姐姐寄給他...

上廁所為什麼要用「上」,下廚房為什麼要用「下」,看後漲知識了(圖集)
2023-10-17

一門語言的精妙之處在於它承載了文化、歷史和社會的重量,詞彙的選擇往往不只是因為其簡單的實用性,更因為其背後隱藏着深刻的文化符號。讓我們一同踏上一段引人深思的語言之旅,探尋為何我們要說上廁所,卻要下廚房。這兩個看似平常的短語,實際上蘊含着令人驚奇的文化含義,將我們引向漢語之美和智慧...

「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才是精華,可惜十人九不知(組圖)
2023-09-29

中國歷史這麼長,中國文化是十分醇厚的,在各個方面都是有着極其出色的發展。從很久之前開始中國就一直是十分重視禮儀的國家,就算是現在也是國際聞名的禮儀之邦。我們的禮儀道德都是刻在血液里的。這都是靠我們長輩的悉心教導,才會更好地去遵守我們社會中的道德標準。從過去流傳到現在的,有很多膾炙...

老北京城是怎樣被中共毀掉的?(圖)
2023-08-09

據生活在北京的老人說,以前在北京城內,只要稍稍踮一踮腳,就可以看見遠處的西山。是真是假,我並不知曉,但至少在十多年前我生活在北京時並非如此。曾經的天際輪廓線早已被人造水泥建築所取代,北京除了高樓還是高樓。曾經充滿了古韻、承傳着中華傳統文化的北京,如今已然近乎消失。台灣作家龍應台曾...

紐約上州「龍舟節」熱鬧登場 上千民眾共享中國文化(視頻)
2023-06-19

端午節將至。周日,位於紐約上州橙縣的希望山華人協會舉辦了今年度的龍舟節活動,吸引超過上千民眾與會,場面熱鬧。一起去看看。周日天清氣朗,在紐約上州橙縣的希望山,龍舟節活動熱鬧登場,草地龍舟賽充滿趣味,大人小朋友玩得盡興。紐約希望山華人協會會長Mela Wu:我們這次的主題就是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