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最難畢業季‌‌」的夏天:她胖了20多斤 頭髮掉了一半‌‌

—每天都覺得自己是個沒用的人

在這個被稱為‌‌「最難畢業季‌‌」的夏天,求職者中還有一部分連年考研失利的人。我們接觸到一些二本畢業生,大學在迷茫中度過,沒做規劃,趕着考試,也隨大流考研。24 歲的東北女孩楊靜怡是其中一個,3 次考研落榜,幾年來早出晚歸為各種考試奔走,因為學習胖了20多斤。

她發現,考研和求職的要求完全不一樣。研究生複試,導師喜歡學習好、社團活動少的學生。而用人單位更偏愛當過學生幹部的,要有領導能力,善於表達。楊靜怡都不符合。

在電話那頭,她的聲音很低,情緒起伏也不大。在異鄉,她沒有一個朋友,總是一個人吃飯,上自習。無處排解焦慮時,她將情緒發泄到網上,有人說她‌‌「三戰‌‌」是自我感動,還有人說她成績差還偏執,根本不適合應試教育。她發長文回復,禮貌地說謝謝,也和網友一起批評自己。

‌‌「二本、四級沒過、沒有獎學金、沒有科研,大學生活就是這樣混過來。‌‌」她總結道。

沒有職業理想,沒有特殊的愛好,高中時理科成績不好,但大多數人都學理,她也學了。高考後,家裏人都說,學會計、財務對女生好,她就報了。家境小康,父母都是油田職工,從小她被灌輸的觀念是盡力、玩開心就好。

大學第一志願是所一本,因為兩分之差,她滑到第二志願這所‌‌「末流二本‌‌」。她成績中等,不喜歡學會計,即使學得很痛苦,她也沒想過轉專業,更不會逃課、掛科。性格內向,社交圈不出宿舍,沒參加什麼社團,閒下來就和室友逛逛街,‌‌「那時候想着就是畢業了,找份工作就行,沒想到後面有那麼多考驗‌‌」。

她也頻繁地考試,但英語四級和初級會計職稱考試都沒過。她起初不以為意,複習總‌‌「摸魚‌‌」,還幾次忘記報名。臨近畢業,她開始感到焦慮,出現了考試‌‌「應激反應‌‌」:一考試就手抖,不斷給自己消極的心理暗示,甚至在考場上哭出來。

考研也是隨大流,楊靜怡那時沒有強烈的欲望,‌‌「大家都考研,哦,那我也考‌‌」。大四那年,全班30多人過半都考研,但沒一個人上岸,‌‌「都不是很懂,就是隨便學一學‌‌」。想着有了基礎,楊靜怡選擇繼續考,沒想到‌‌「越來越卷‌‌」。

在多次考研的二本女生中,楊靜怡和大多數人一樣,乖、勤奮,但也自卑、迷茫、缺乏主見。考試前,她們會連着轉發孔子、文曲星、文殊菩薩甚至《甄嬛傳》劇照,名曰‌‌「考前拜一拜‌‌」。失敗後熱衷於考公、考編,或當老師。

河北某二本院校的一位輔導員介紹稱,學生們熱衷考各種證,醫學生也紛紛考教師資格證,這幾年的考研率都在50%左右,逐年增加。除了工作不好找,學生考研主要是因為‌‌「別人都考我也考,考不上再說‌‌」。家庭條件差的想通過考研改變命運,家境好的覺得讀了研能留在大城市。第一次失敗,好些人選擇‌‌「二戰‌‌」,但後面是否考上,就業如何,學校不再跟進。

在同濟大學教育現代化研究中心的研究員李俊看來,二本學生在中國的勞動力市場上處於比較尷尬的位置,這源於一種結構性的困境。許多生產服務崗對應的是職校學生,而管理研發崗更有競爭力的是985、211的學生。

據李俊觀察,許多學生對自己、對生活的選擇缺少足夠的審視和反思,在各種外在壓力的影響下,更多着眼於考試等學業競爭,較少出於興趣或是好奇心進行選擇。許多學生在考研前未必有一個明確目標,提升學歷更像是一個基本需求,研究生學歷逐漸成為一個標配。

‌‌「淹沒在人群里的普通人。‌‌」一個四川綿陽的二本女生這樣總結自己,在大學裏處於‌‌「邊緣‌‌」位置,因為性格和成績不自信,不敢靠近中心。她看到,考上研的同學在朋友圈裏的形象煥然一新,常參加校園活動。她覺得只有考上研,才能去更大的城市。

來廣州後,楊靜怡難得面試了一個心儀的職位,公司正規,試用期交保險,財務主管態度溫和。但一些專業問題她答不上來,一緊張更語無倫次。對方問,你本科沒學過這些嗎?她如實回答,‌‌「我考了兩年研,這些都已經忘了。‌‌」對方笑了,讓她回去等回復,再無音信。

即便因為考研錯過很多,楊靜怡並不後悔。她喜歡自己複習時認真的狀態,覺得知識儲備也上來了,英文單詞量提升了好幾個檔次。‌‌「三戰‌‌」失敗後,她埋怨學校突然改題型讓她丟分,埋怨劃如此高的分數線。最後,她覺得不能怪任何人,是自己太‌‌「廢物‌‌」,接受了自己就是個‌‌「再普通不過的學渣‌‌」。

她同時有些解脫的感覺,想趕緊出去找工作,見見世面。上網時,她關注的內容不再是美食、新發色和考研複試,而是通勤裝、Excel公式、面試技巧、租房避坑等。

為了找工作,她很快報考了老家的初會考試,但因為疫情,考試延期了。

想逆襲的‌‌「二本‌‌」

夜幕降臨,楊靜怡收拾書包從圖書館出來,走到珠江邊。上了海心橋,她靜靜站上一會兒,珠江新城和廣州塔被點亮,遊輪駛過開闊的江面,這是她一天裏心情最舒暢的時刻。

進入6月中旬,求職依舊無望,這樣的念頭會不經意冒出來:如果當初我在那架失事飛機上就好了。‌‌「我不敢做傻事,會對不起父母,但總會有這樣的念頭,真的很想解脫。‌‌」即使站在珠江邊,她也想,夜景真美,要是能找到工作就好了。

家人開始催婚了,讓她趕緊找工作,最好考編,買房結婚,說這個年紀很多人已經生了二胎。她被影響,覺得24歲的確很大了。她又想,還考研嗎?不考不甘心,但即使明年考上,畢業後也28歲了,仍舊沒有工作經驗,而且企業管理這麼寬泛的專業,出來又能幹什麼呢?

遭遇考研和求職的雙重失敗後,她更加自卑,覺得配不上男朋友。男友是研友,‌‌「二戰‌‌」考上了一本。男友安慰她,考上研其實也不好,她覺得對方不懂自己,‌‌「只有考上研才有資格說這種話‌‌」。向男友吐槽求職的困難,對方沒找過工作,能說的只有‌‌「不要難過‌‌」。

‌‌「要是當初考研上岸就好了‌‌」,她常常想,有研究生學歷和應屆生身份,也不用考會計職稱了。

因為不喜歡學會計,她考研時選擇了企業管理專業。深感母校是所‌‌「末流二本‌‌」,她想考上一本依靠學歷逆襲,三年來報的都是上海、廣州的院校。今年是最有希望的一年,分數最高——342分,比去年的專業國家線A區高1分,‌‌「至少可以調劑到B區(分數線低10分),如果不能上一本,去好一些的二本也行。‌‌」

今年3月,看到分數線的那個下午,她‌‌「噌‌‌」地從床上坐起來,‌‌「整個人傻了‌‌」。353分,比去年漲了12分。她的總分比B區線還低了一分,連調劑的資格都沒有。

據教育部數據,2022年的考研人數達到了457萬,比去年增長超過20%。一些人原本不會參加今年的考試。西安一個女生去年‌‌「二戰‌‌」失敗後,求職兩個月未果,‌‌「只要有地方要我,我就去‌‌」,最後應聘上博物館的講解員。很快疫情來了,博物館關門,她還沒轉正就辭了職,繼續準備三戰。

一個在綿陽的二本女生,前兩年目標是中山大學,今年換成了遼寧大學,‌‌「感覺這個能夠得着‌‌」。她考了349分,專業招生30人,她排名17。原以為勝券在握,沒想到本專業的國家線比去年漲了14分,她以2分之差再次失敗。

回憶起出分數線那天,楊靜怡說自己從下午一直哭到凌晨2點,用掉了兩包抽紙,腦袋、眼睛和嘴都在疼,哭得喘不過氣來。

她沒有認真思考過教育這樣宏大的東西,只是一再懊惱自己心態太差。第二次備考時,她常跟當時的男友念叨,‌‌「完了,我考不上了‌‌」。兩人是在自習室認識的,前男友一次就考上了北京的211。從那之後,她不想聽男友講任何關於研究生的事,對方課題組有幾個人也不清楚,兩人漸漸不講話了,最後分了手。

上了‌‌「二戰‌‌」考場,她心態崩了,不斷自我暗示:這次會失敗。考數學時緊張得哭出來,連題目都讀錯。第三次考,看到一道多年都沒出過的題型,她又心慌,‌‌「這是我最後一次機會了‌‌」,結果連公式都寫錯。

備考期間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失敗‌‌」,楊靜怡斷絕社交,每天泡在專業課本和題海里,但還是沒有如願上岸。和她同在一個考研自習室的男生28歲了,今年是第7次考研。來自知識分子家庭,他一直想考重本的研究生。男生本科學的是數學,但一到正式考試就崩。

在這個自習室里,他們將成績作為證明自己的唯一途徑。楊靜怡的迷茫從大學延續至今,她不知道畢業後從事什麼工作,但她肯定,考上研究生後一切都會不一樣,她會考一些證,會有更多的實習經歷。

如今她打算隨便找個工作,在職備考‌‌「四戰‌‌」。預期再次降低,月薪3000元就行,除去1000元房租,剛好夠生活。但這樣的工作也找不到。她又托親戚打聽高速收費員的工作,中間人收了點人情費,告訴她,入職前要交一萬多元的培訓費,她被嚇跑。

這幾天面試,她開始杜撰一些經歷,說自己只是‌‌「二戰‌‌」脫產,去年一邊考研一邊幫親戚家做生意。為了不露餡,她專門諮詢了開公司的叔叔,說自己做的都是記賬、採購等基礎工作。雖然仍舊沒有收到offer,但她覺得,至少面試時沒那麼難受了。

下個月就是24歲生日,她不打算慶祝,這個本命年讓她感覺自己一事無成。她想再撐幾個月,畢竟適應了異鄉的氣候和飲食,也漸漸習慣了被拒絕。為了緩解焦慮,沒有面試時她會亂投簡歷,隨便找些公司去面試,就當攢經驗。

6月11日,是她最開心的一天。她去聽了場live house,歌手是她最喜歡的搖滾樂隊。全程她站在人群里蹦跳、歡呼,甚至主動和旁邊的陌生人搭訕。她發了朋友圈,把幾句觸動她的歌詞截了下來——

再見吧,

那些不切實際的夢,

可那並不是你想要的人生。

(為保護私隱,楊靜怡為化名)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極晝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704/1770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