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愛這東西,不是得到,就是學到

什麼是好的愛情?

心理學家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說:「人的愛情是一種積極的力量,這種力量可以衝破人與人之間的高牆並使人與人結合。

愛情可以使人克服孤寂和與世隔絕感,但同時又使人保持對自己的忠誠,保持自己的完整性和本來的面貌。

愛爾蘭女作家薩莉·魯尼的小說《正常人》里,就有這樣一對互相吸引、互相傷害,又互相治癒的年輕人。

瑪麗安和康奈爾生活在愛爾蘭西部的一個小鎮上,他們同在一所中學念書,也同樣生活在沒有父親的單親家庭。

不同的是,瑪麗安生活在豪宅里,父親雖然早逝,但家境優渥,媽媽還是律師,一家人過着富裕的生活。

而康奈爾的媽媽在17歲的時候因為懷孕輟學,獨自撫養孩子,只能給鎮上的有錢人家做幫傭,其中一個僱主,就是瑪麗安家。

瑪麗安很聰明,在外人看來,她富有、智商高、總是穿着奇怪的厚底鞋,午餐時間,別人都聚在一起聊天,她卻一個人看小說,對人冷漠,特立獨行。

沒人想和她做朋友,她總是被孤立的一個,不過瑪麗安並不在乎。

康奈爾則完全相反,他雖然家境清寒,人緣卻很好。

他英俊帥氣,是足球隊的主力,女生崇拜的偶像。

在學校,他配合着同伴們,課後一起談論女生,假裝吊兒郎當,還常常一同出入酒吧,為的就是讓大家把他看作是「正常人」,而不是貧窮、孤僻的怪人。

康奈爾和瑪麗安,各自生活在不同的階層、不同的社會關係里,又一定會發生交集。

母親在瑪麗安家做幫傭,康奈爾常常去瑪麗安家等母親下班,這樣一來,他和瑪麗安也偶爾會一起聊聊天。

當他們單獨相處的時候,都變得和在別人面前不一樣了。

康奈爾私下裏也很喜歡讀書,只是和男孩兒們在一起的時候,大家只會聊鎮上的八卦、學校的女孩兒,沒有人關心他讀什麼書、有什麼見解。

但是瑪麗安不同,她也喜歡讀書,兩個人會一起談論看過的書籍,談論各種政治人物和社會事件。

和瑪麗安單獨相處時,康奈爾感覺「就像打開了一扇離開正常生活的門。」

在選擇高考志願時,康奈爾只想在附近找一個大學、拿個文憑,學一個容易找工作的專業,將來找個門當戶對的女朋友,過正常人的生活。

而瑪麗安則鼓勵他,「你應該報考首都都柏林的聖三一大學,你讀了那麼多書,不是為了任何考試,也不是為了迎合任何人,而是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

雖然兩個年輕人私下裏情投意合,但是到了人前,康奈爾卻不敢讓同學們知道他們的關係。

「如果被大家知道自己和人緣最差的富家小姐在一起,別人會怎麼看我?他們還會願意圍繞在我身邊嗎?」

在學校,康奈爾裝作不認識瑪麗安。

臨到畢業,也到了學生們社交活動最密集的時期,各種畢業舞會層出不窮,康奈爾收到了女生雷切爾的邀請。

雷切爾長得漂亮,人氣高,學校里的人都知道她喜歡康奈爾,但康奈爾還是去了,並且不願意承認自己和瑪麗安的關係。

為了保住自己在朋友中的形象,他殘忍地傷害了瑪麗安,也導致兩個人的關係破裂。

到了畢業舞會那天,內心不安的康奈爾獨自到小花園裏抽煙,朋友埃里克走到身邊,聊起了過去的生活。

他們提到瑪麗安,埃里克說,其實大家早就知道了他和瑪麗安的關係。

康奈爾愣住了,他以為的秘密,其實人盡皆知;他以為別人會為了這件事而疏遠他,其實這在別人眼中根本不值一提。

他最在乎的事,原本別人根本不在乎。

可是,他給瑪麗安的傷害卻實實在在地發生了。

新的大學生活開始,康奈爾和瑪麗安的糾纏也跟着開始了。

他們同樣考進了聖三一學院,這裏的學生大多出身名流,在這些光鮮亮麗的同學中,康奈爾在小鎮上的光芒變得微乎其微。

他交了新的女朋友海倫,和海倫在一起後,康奈爾感覺「仿佛一隻重得難以想像的蓋子從他的感情生活上方揭走了,他突然可以呼吸新鮮空氣了。」

她沒有那麼惹眼,和自己一樣平凡,這樣康奈爾就可以輕鬆地和海倫一家吃飯、陪她參加朋友的派對,沒有誰配不上誰的焦慮。

這或許就是他想找的「門當戶對」。

進入大學的瑪麗安也變了,她有了新的男朋友,朋友都同樣家境優渥,在社交場合如魚得水。

大家都不知道的是,男友是個虐待狂,經常對她施暴。

直到她和康奈爾重新相遇,再度打開心扉,她才讓康奈爾第一次了解自己的家庭和傷口。

父親健在時,常常對母親實施家暴,偶爾也會打她。哥哥模仿父親的行為,也不斷貶低她、毆打她,母親則視而不見。

她不敢告訴別人,害怕別人知道自己的缺陷。

這一下,兩個人才明白,原來自己看似強大,其實內心都隱藏着深深的自卑。

缺錢的康奈爾擔心自己家境配不上瑪麗安;缺愛的瑪麗安同樣擔心自己配不上陽光自信的康奈爾……

於是互相試探、互相傷害。

他們就像兩個刺蝟,為了取暖相互靠近,卻被彼此身上的刺扎傷。

在小說的結尾,康奈爾理解了瑪麗安的脆弱,用心體察她的情緒,帶她逃離了畸形的原生家庭,瑪麗安也鼓勵康奈爾取得了更多的成就,他發表了小說,被研究生院錄取。

他們有沒有繼續在一起,作者沒有給出明確的結果。

因為這已經不那麼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們不再假裝「正常」,接納了真實的自己。

作者這樣描述:他們如同「一盆土中的兩株植物,環繞彼此生長,為了騰出空間而長得歪歪扭扭,形成某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姿態」。

兩性關係經典《親密關係》把感情分為四個階段:絢麗期、幻滅期、內省期、啟示期。

經歷了絢麗期的美好,幻滅期的失望,能否內省、獲得成長的啟示,決定了關係的結局。

愛情這件事,不是得到,就是學到。

它是通往靈魂的橋樑,是成長最大的道場,我們內心的傷痛與脆弱,總會展示給最親密的人,而一段好的親密關係,則會治癒創傷,帶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十點讀書圖書旗艦店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623/1766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