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慢養」與「快養」的孩子,10年之後,差距到底有多大?

作家龍應台在《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中,有這樣一段情景:

「一個五歲的小男孩,抽出一根草繩替我綁花束,但是花枝太多,男孩的手太小,草繩又長,一個蝴蝶結,反覆纏繞,還是打不起來。

而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着這個專注的小男孩,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幾年前讀這些話,心中尚無一絲波瀾,如今重讀時,只覺得臉上火辣辣的疼。

總想着自己的孩子,做事可以利利索索,學習不用三催四請,為了達到這一標準,我不停地要求他快一點、再快一點。

可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如同「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優秀時,卻忘記了還有一個「別人家的媽」。

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耐心、淡定且從容的父母。

若是父母用「超前」,「加速」的教育去要求孩子,只會讓孩子的心靈貧血,反而得不償失。

教育孩子本就任重而道遠,慢,更是孩子成長的節奏,而很多父母都欠孩子一場「慢的教育」。

成長無須跳級,揠苗不能助長

俗話說:「父母之愛子,為之計深遠」。

父母對孩子的未來,在未出世便已開始,從腹中的胎教,到幼兒的興趣培養,再到後來的培訓輔導,面面俱到,事事周全。

侵佔了孩子玩耍的時間,剝奪了孩子對成長的體驗,好像買來一本書,馬上就可以擁有了書中的知識一樣。

父母這樣做,感覺孩子就可以成為佼佼者,卻不知,沒有立竿見影的教育,跳級的成長,對孩子而言就是一場隱形的災難。

網上有一個回憶式記錄視頻,叫做《賦予孩子幸福的能力》。

在視頻中,因為父母工作的原因,一家四口不得不分居兩地,長達三年。

爸爸帶哥哥去了城市,他秉持着「學習改變生活」的觀念,孩子從小就上頂尖的學校,接受最好的培訓。

而媽媽則很佛系,讓弟弟上了普通的學校,用新式的育兒理念,帶着弟弟快樂地度過了童年。

幾年之後,一家人重逢相聚,哥哥拒絕與媽媽親密,而弟弟卻輕易地和父親一起嬉戲玩鬧。

一起繪畫寫生,哥哥習慣以速度取勝,而弟弟雖長時間塗塗抹抹,卻異常專注。

出去遊玩,哥哥只能傻傻看風景,而弟弟卻是滿眼的好奇,不放棄探索任何事物的機會。

一起上學,哥哥內向膽怯,而弟弟的自信開朗,讓他身邊從來不缺同伴。

同一個家庭,不同的教育理念,造就了兩者截然不同的人生,而對於孩子來說,童年時期的每一次玩鬧,都是在給自己積攢能力,社交、信心、勇敢都是未來處事的護身符。

正如心理學上廣泛應用的「馬太效應」所示:

「初期累積的優勢,使得優秀的孩子更優秀,而跟不上的孩子,更難突出重圍。」

一直活在父母拉扯,催促之下的孩子,長大後的危害雖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孩子的成長不可逆轉,錯過這一刻的精彩,未來也必會失去這一分的樂趣,過度的揠苗,只會物極必反,欲速則不達。

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尊重孩子成長的差異性與規律性,父母的教育才會水到渠成,才是教育的最好狀態。

太着急的父母,對孩子傷害最大

在《坐在路邊鼓掌的人》一書中,劉繼榮曾分享過關於她女兒的故事。

女兒出生後,劉繼榮便對她寄予厚望,對女兒的精心培養,一天也沒有放鬆過。

早教、零到六歲英才方案,背唐詩、寫算術,背單詞,每天閱讀勵志故事,別人家的孩子在嬉戲玩鬧時,女兒永遠都是坐在一方書桌前,埋頭苦讀。

上最好的學校,最貴的輔導班,費盡心機,只想讓女兒成為優等生,成績名列前茅。

傾盡心血地付出,沒有得到如期的回報,成績依舊毫無起色,但女兒卻變得日益自卑、絕望。

在學校的尖子生中間,女兒受盡煎熬,常常站在角落裏,覺得「學校里的拖把都比我聰明,我是全世界最笨的人。」

在本應快樂無憂的年紀,女兒卻毫無生氣,少了該有的靈動與活潑,整日怏怏不樂。

醒悟過來的劉繼榮把孩子轉到了普通學校,規律的作息,按部就班的上課,沒有精英,沒有培訓。

出乎意料的是,轉學後,女兒眼中的紅血絲消失了,臉上的笑容多了,而各科成績都拿到了優。

孩子的成長,並不是一蹴而就的,父母的迫不及待,只會折斷孩子飛翔的翅膀。

尊重孩子,順應孩子的天性,便足以化解一切的教育焦慮。

在100多年前,教育學家杜威就曾指出:「中國的父母都太急了。

「別人家孩子考試第一,便讓自家孩子瘋狂刷題。」

「別人家孩子多才多藝,便拼命地也把孩子塞到各種興趣班中。」

父母望子成龍,本沒有錯,但是過度雞娃,則會讓孩子不堪重負,承受了本不該屬於他的「生命之重」。

為人父母,若是一味地求快求好,就如同握在手裏的沙子,越用力,漏得越快,對孩子的教育,亦是如此。

父母越着急用力,就越會束縛孩子前進的腳步,孩子就越無力。

孩子的成功,都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真正聰明的父母,都懂得留有餘力,適度而為,靜候花開。

「慢養」的孩子,走得慢,但走得遠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說:「教育所要求的只有一項:通過孩子的內在力量來達到自我的學習」。

在父母拼命催促時,有時候孩子也已經竭盡全力了,只是父母的要求太高,孩子踮起腳,都夠不到。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父母與其不停地催促、拉扯,不妨慢下腳步,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力量,去成就更好的自己。

把四個孩子全部送進名牌大學的黑幼龍,對於孩子的教育,始終堅持「慢養」的節奏。

而「混世魔王」老二立國,學習成績最差,最調皮搗蛋,卻在黑幼龍的「慢養」教育下,成為了業界精英。

立國考試得了0分,黑幼龍安慰他:「下次你就會進步,考10分,一個雞蛋加一根油條」。

孩子成績沒有起色,黑幼龍問孩子:「你不想上大學了嗎?」

結果孩子回答說:「為什麼要上大學呢,念社區大學也未嘗不可,垃圾車司機賺的錢比老師還多呢。」

這番話,落在尋常父母耳里,可能會暴跳如雷,狠狠教育一番孩子。

黑幼龍卻捏捏他胳膊上的肌肉說:「以你的體格,當垃圾車司機絕對沒問題。」

也是由於父親的欣賞,包容和耐心讓最不被看好的立國,成了醫學博士,黑幼龍欣慰之餘感慨地說:

「父母很容易認為孩子學習成績差就沒希望了,其實如果做到慢養,這樣的孩子將來可能更優秀。」

慢養不等於放任不管,而是有意識的養,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與時間,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孩子。

身為父母,不能因為一次失敗,就失去耐心,失敗,也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吃下去,會成為自身的經歷與教訓。

一個孩子,只有從小被允許犯錯,體驗生活的各種挫折,才能變得堅強自信,才能懂得自發的學習,獨立地解決問題。

這樣的孩子,雖然走得很慢,但卻走得最遠,而這,也是他未來行走世間的底氣。

教育家哲學家盧梭說:「小時候做夠了孩子,長大才能心智成熟。」

童年是孩子人生的根基,沒有「自由玩耍」過的孩子,即使安然長大,也會由於根基不穩,而屢屢碰壁,時常跌倒。

真正適合孩子的教育,其實不必太快。

太陽不會驟然升起,花朵不會一夜開放,孩子不會一天長大。

但,父母要始終相信,草木會發芽,果實會成熟,孩子終有一天,會成為他想成為的樣子,看他該看的風景。

而不是,仰着頭,站在父母的身邊,看着父母給他看的風景。

願所有父母都可以放下「加速度教育」,讓孩子穩紮穩打地走好每一步,無憂無慮地度過獨一無二的童年。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富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616/1762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