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一家北京餐館的五月賬本(圖)

作者:

如果有時光倒流機,老顏最希望能回到2019年前,那是屬於餐飲行業最好的時候。老顏在北京經營的湘菜館生意十分穩定,旺季時顧客需要托關係找他預訂包間。2020年疫情來了,一切都變了,餐飲成為受疫情衝擊最嚴重行業之一,停業、虧損成了常態,身邊同行在不斷撤退,老顏靠着10多年打拼的家底,依然在苦苦堅持着……

‌‌「雖然還沒倒閉,但每天都在煎熬。‌‌

5月底,記者在外館斜街見到老顏時,北京堂食已經停了快一個月。老顏的湘菜館門口支着外擺的攤位,賣一些滷菜、熟食、盒飯以及打折的炒菜,路上行人稀少。

沒有堂食,沒有外賣,餐館唯一的收入就是門口外擺,每天能入賬大約4000元,給18名留守員工分了當工資。即使加上這部分收入,這家400平方米的餐館,平均每天要虧一萬三千元。

‌‌「開業還是不開業,成本都擺在那裏。‌‌老顏說,這就是餐飲行業無奈的地方。

老顏其實並不老,四十歲出頭,湖南人。2007年,他跟着親戚來北京打拼,從採買、服務員到炒菜,幹過餐館所有的雜活。兩年後,老顏成為安貞這家湘悅樓的老闆。

現在來看,2019年(含)以前都是餐飲業最好的時代。靠着湖南人身上那股‌‌「吃得苦、霸得蠻‌‌」的勁頭,初中畢業的老顏用心經營着這家餐館,在北京成家立業,結婚生子。兩個孩子在石景山念私立學校,一年學費一共二十多萬。

2020年,疫情暴發,老顏和老顏的湘菜館命運就跟疫情綁在了一起。2年多來,反覆的疫情讓老顏長期處於煎熬中,依靠之前10多年積累的家底,勉強支撐到現在。

老顏現在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當天疫情通報,盼着疫情形勢好轉,雖然身邊的同行在逐漸撤退,但他希望再堅持堅持,能把這家讓他在北京立足,傾注着他10多年心血的湘菜館繼續開下去。

1

剛投入200萬裝修,疫情來了

如果有時光倒流機,老顏最希望能回到2019年。

那一年是他接手湘悅樓的整10年,他投入200多萬把門店重新裝修了一番,意氣風發準備大幹一場。然而,裝修後才營業一個月,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發,門店被迫關停。

隨後的三個月里,餐館沒有一分錢進賬,員工開始離開,團隊解散。

現在來看,這是一個非常失敗的決策,但這也就是事後諸葛。至少放到當時的餐飲大環境來看,這並不是一個激進的決定,

疫情前,湘悅樓的生意十分穩定。每年3月是這家湘菜館生意最好的時候,許多來北京開會的老闆會請客。

‌‌「客戶想要訂包房,還要提前托關係。‌‌老顏帶着記者參觀他的餐館,除了外面的公共區,一共有大大小小的9個包間。雖然一個月沒營業,老顏還是會安排值班人員每天打掃衛生,為復工時刻準備着。

即使平常工作日,湘悅樓也從不缺生意,附近寫字樓的年輕白領喜歡來這裏買午飯,50元一份的盒飯每天能賣出20多份。到了暑假,國慶以及春節前後,湘悅樓又會迎來一波旺季,算下來,每年的營業額有七八百萬。

現在看,2019年就是餐飲業的最後的高光時刻,身邊不少同行招兵買馬、擴張門店,老顏花錢裝修門店已經算是克制了。

2020年,因為疫情影響,餐館斷斷續續有5個月沒正常營業,營業額直接砍半,掉到了400萬,這一年虧損100多萬。

2021年又是忐忑不安的一年。疫情反覆不定,零星病例常有冒出。只要新聞通報新增了病例,餐館的生意就會受到影響,‌‌「好像股票一樣上下波動,時不時下跌一波,心情也跟着上上下下‌‌」。不過總的來看,這一年比2020年強一些,年營業額比疫情前只少了一百多萬。

進入2022年,老顏覺得應該會更好一些,但沒想到4月份疫情又開始抬頭。兩年多過去,30多個員工變成了18個員工,當初門店裝修的成本至今還沒賺回來。

疫情這2年多來,餐館雖然還沒倒閉,但他已經被弄得‌‌「身心疲憊‌‌」。在跟記者交流2個多小時裏,老顏一根接着一根,煙沒有斷過。他告訴記者,因為這段時間壓力太大了,他把戒了多年的煙又拾起來了,酒也沒少喝。

停業後,閒暇時間多起來,老顏也開始關注宏觀經濟數據,希望從中能看到一些轉機。前段他看到4月份的居民消費額,發現很多人除了生活必需品,其他消費許多都在降:‌‌「對我來說,煙和酒的消費比往年還增長了點。‌‌」老顏自嘲說。

2

5月停擺一個月,虧了44萬

4月30日,接到社區通知5月1日至4號停堂食時,老顏還比較淡定。這2年來,斷斷續續的停業已成為常態,他還把五一備得貨給員工分了分過節。但沒想到的是,最後整個5月份都停擺了。

湘悅樓的主要客戶群體是商務宴請,餐館樓上有不少寫字樓、附近還有不少辦公大廈,一些能吃辣的年輕人,上班族也喜歡過來體驗湘菜。

正常營業的情況下,老顏的店一天能做到兩三萬元的流水,無法堂食後,餐館幾乎失去了收入來源。

當下流行的外賣平台,並不適合湘悅樓這樣的商務型餐館。老顏算了一筆賬,外賣扣點後,自己的利潤很微薄,只能賺個曝光度,所以他停了外賣平台。

堂食停止後,湘悅樓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外擺,賣一些滷菜、熟食、盒飯以及打折的炒菜。因為顧客沒法坐在店裏堂食,這些炒菜大多在原價的基礎上打了六七折左右,適應外賣場景的定價。

打折也有對顧客消費能力的考量。每天來湘悅樓買飯菜的居民,會比對不同商家的價格,看看哪一家便宜、優惠多,差幾毛錢也要算一算。這種情況下,性價比成了一個很重要的賣點。

一位店員告訴記者,因為在這附近經營十餘年,老顧客多,湘悅樓靠外擺每天能夠收入三四千左右,相比較正常營業時,收入減少了大概八成。

這些外擺的收入用來給員工發工資。平攤下來,18個員工每天能分到200元錢。他們每天輪流上崗,看守外擺的菜品,招呼顧客,這些員工工資每月佔據餐館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

裁員是經濟下行壓力下,包括許多互聯網大廠的選擇。但老顏說,他沒有考慮過走這條路。

經營餐館10多年,老顏有自己的一套理論。他覺得經營餐館就像經營一個大家庭,家長理應付錢,讓員工一起吃飯,要不然別人都不會來這裏,‌‌「這個時候裁員,我覺得不公道,好的時候人家跟着我,不好的時候我把別人開了,不符合人性。而且這時裁了他們,他們也沒地方去,做生意一定要跟自己員工處得好,不能違背良心。‌

現實的問題是,堂食停止一天,餐館就虧一天。房租、人工成本、食材費,都是壓在老顏心頭的石頭。

餐館在疫情前2年和今年5月的賬本。/豹變

這家面積400平方米的餐館,每月的成本多少?老顏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水電氣每個月兩萬五左右;給員工租房,一個月兩萬;房租和人工成本各佔30%,算下來每個月成本在56萬左右。

老顏餐館的房東是國企,按照相關政策,這個月房租是免的。即使如此,一個月下來虧損44萬。按照過去每年100萬左右的盈利來算,餐館如果停擺3個月,就相當於一年白幹了。

另外,疫情下有的成本不但沒有減少,還會增加。比如因為物流不暢通,市場上貨源少,湘菜的主要原料小米椒價格一路上漲,最便宜也要15元一斤,到最貴的時候,價格能漲到40元一斤,比牛肉還貴。

為了節約成本,他改用桶裝的剁椒代替小米椒。但很多顧客不理解,向他抱怨,‌‌「你家菜全是辣椒,能不能多放點肉?‌‌」

3

有人繼續扛,也有餐飲人選擇撤退

老顏有一個餐飲同行的微信群,疫情2年多來,群里的同行在慢慢消失,有的老闆選擇歇業,在家休息幾個月,歇着歇着就沒了消息。

老顏估算過,因為門店擴張、員工成本高或者本身經營不善,這兩年身邊離開餐飲業的同行大概在20%。

‌‌「一直靠着老本撐着餐館,沒想過放棄嗎?‌‌」

老顏沉思片刻說:‌‌「我感覺自己堅持到現在一是對這家餐館的感情和不舍,通過餐館我在北京結識了很多朋友;二是跟了我多年的員工,我覺得自己有責任扛下去。‌‌」

在餐館停擺期間,老顏也收到了湘悅樓熟客的關心,很多人給他發微信,表示一旦開放堂食就來店裏支持,這些很多都是他在北京的湖南老鄉。

在北京這個陌生城市奮鬥,大家都是為了攢錢和生活,有了這幫老鄉,老顏心裏更有底氣,也更踏實了。

老顏說,他回頭看,慶幸自己的步子邁得沒那麼大,擴張沒那麼快。他其實要求也不高,餐館能有一個外擺的攤子,平穩度過危機就好。有時候,他也會安慰自己,‌‌「危機的時候,也是充電的最好時候,危機有時候就是機會。‌‌」

隨着北京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5月31日,老顏餐館所在的朝陽區恢復公交、地鐵、出租車等公共交通運營服務,由居家辦公調整為正常上班。

‌‌「樓上恢復辦公的單位開始在我這訂盒飯了。‌‌」老顏說,他感覺自己是全北京最關心疫情的人,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看疫情通報,盼着疫情能早一天控制住,堂食能早一點恢復,他能把開了10多年的餐館繼續開下去。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豹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604/1757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