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美國人為何不再害怕新冠,而將其視為一種選擇?

最新的數據顯示,美國新冠死亡人已突破100萬,據美聯社統計,這樣的損失相當於在336天內每天發生一次9/11襲擊,或美國在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亡人數的總和。

美國總統拜登於當地時間5月12日,對逝者表示了哀悼,並以降半旗的方式為逝者致哀。拜登稱,這是一個「悲劇性的里程碑」,並敦促美國人在當前的疫情中「保持警惕」。

雖然新冠疫情為美國帶來了如此重大的損失,而且最近幾周美國的日均新增病例也在不斷增長。但調查顯示,大部分美國民眾對疫情還是保持着樂觀的態度,並且不再把感染新冠視為一件很危險的事情,這是為什麼呢?

美國新病例上漲,但民眾保持樂觀

在累計死亡人數超百萬的同時,最近美國新增感染病例仍在穩步增長。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統計,當前的日平均新增病例數已經突破了9萬人。5月11日單日新增病例超過14萬,這是自2月14日以來最多的。

新增病例趨勢,圖源:CDC

儘管如此,益普索(Ipsos)與蓋洛普(Gallup)兩家公司的調查研究卻顯示,大部分美國民眾對新冠疫情仍保持着比較樂觀的態度。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開始參加家庭以外的各類活動,只有少部分人覺得新冠疫情仍然是一場「嚴峻的危機」。

根據益普索的調查結果,每10個美國人當中,只有1個人會認為新冠疫情仍然是「很嚴重的危機」,絕大多數人(73%)認為新冠疫情是大家生活中的一個問題,且這個問題是完全可以控制的。甚至有17%的美國人認為,自己已經完全不受新冠疫情的影響。

益普索稱,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希望商業場所減少對客戶的限制。只有36%的人仍然支持商店或餐廳等營業場所要求客人出示疫苗接種證明,這比今年2月的51%明顯下降了不少。

蓋洛普的調查顯示,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美國人(31%)仍擔心自己會感染新冠,這一數據與2月中期的記錄相近,當時美國剛剛度過奧密克戎變異株造成的感染高峰。目前,美國人對疫情的擔憂程度達到2021年7月以來最低,64%的美國人認為,疫情正在好轉。

而且隨着對疫情的擔憂降低,美國人也開始放鬆了保持社交距離等預防性的措施。蓋洛普的數據顯示,只有17%的美國人表示他們在過去24小時內「完全」或「基本上」將自己與外人隔離開來,這是自2020年3月以來統計的最低值。

53%的美國人表示,他們不打算再嘗試進行任何的隔離手段。這是自疫情開始以來,頭一次有半數以上的人表達這種看法。而且,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開始願意參加聚集性的活動。

有50%的美國人向蓋洛普透露,他們離家外出的時候仍然會選擇戴口罩,但益普索的數據顯示,目前僅有44%的人支持在公共場所必須戴口罩的防疫要求。雖然這與最近美國各級政府先後放鬆了各類防疫管制有關,但是也說明,大部分美國人對疫情狀況持樂觀態度,並且不再認為感染新冠是件可怕的事情。

新冠已不再可怕,承擔風險成為一種選擇

這種樂觀的態度也表明,大部分美國人對新冠病毒的認知發生了巨大轉變。

一方面是因為,美國目前雖然仍有大量新增感染病例,並且奧密克戎新變種在一些州引發了新的感染潮,但疫情整體仍處於可控狀態;另一方面,新冠病毒造成的死亡率正呈下降趨勢,這也是大多數人願意承擔一定感染風險的重要原因之一。

CDC的數據顯示,新冠造成的7日平均死亡人數保持下降的趨勢,目前已經由高峰時期的日均3425人下降至日均300人以內。而且,即使最近入院治療的人數有所增加,重症率仍穩定地保持在11%。

日均死亡人數,

疫苗的保護作用,也是人們放鬆對新冠病毒警惕的原因之一。CDC今年的一項研究證明,對5歲以上的美國人來說,只要接種1劑新冠疫苗,就能把死亡率降低10倍,能把感染風險降低2倍以上。如果能夠完全接種疫苗,甚至注射加強針,那麼還能進一步提升疫苗的有效性,降低死亡和感染風險。

目前,美國的疫苗接種率已經得到了相當大的提升,有77.7%的人口已經至少接種了一針疫苗。在5歲以上的群眾中,有82.5%的人接種了至少一劑疫苗。65歲以上的老年人群中,有95%接種了至少一針疫苗。

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副教授比爾·哈納奇(Bill Hanage)博士說:「很多人現在都有感染奧密克戎病毒株的親身經歷,他們會發現,絕大多數情況都是輕微的症狀,特別是對那些接種了疫苗的人來說。」

蓋洛普的主編穆罕默德·尤尼斯(Mohamed Younis)表示,這種對病毒的了解,讓更多的美國人不再認為新冠疫情真的那麼可怕。

尤尼斯說:「現在很多人都已經感染過病毒了,所以當你再問一些人,是否擔心自己會感染病毒時,我認為這個問題本身已經有些不同了,因為我們已經不是當初完全不了解這種病毒的樣子了。」

他指出,另一個可能影響美國人對疫情感受的因素是美國政府發佈的信息,他們放鬆了防疫措施,比如取消了航空旅行的口罩禁令,而這標誌着疫情下的生活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尤尼斯稱:「你能發現那些官員基本上都在放鬆相應的措施,連語氣都不那麼危言聳聽了,開始告訴人們可以不那么小心翼翼的,我們可以從數據的變化中看出來,這種轉變帶來的影響是怎樣的」。

在目前這個階段,放鬆疫情管制不只是恢復經濟需要,更多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已經受夠了這些強制性的防疫措施,準備接受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是否採取防疫措施其實已經變成了個人的選擇問題,公共衛生部門能做的就是有效地為人們提供信息,讓人們自己來考量風險。

Photo by Aditya Chinchure on Unsplash

密歇根大學的普雷蒂·馬拉尼(Preeti N. Malani)博士指出,如果想要參加一些聚集性活動,肯定會有感染新冠的風險。但重要的是,能不能接受生病帶來的代價。比如說是否需要請假,或者有沒有可能會因為隔離而錯過很重要的事情。人們應該考慮好相關風險,以及各類活動的重要性,在權衡利弊之後再做決定。

而且,目前美國的居家快速抗原檢測措施,也讓人們能夠更便捷地發現自己是否攜帶病毒。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大衛·蘇勒萊斯(David Souleles)表示,他鼓勵人們在參加活動前後自覺進行檢測,這樣也可以及時地解決相應的問題。

美國人的生活朝「正常化」邁進

對於大部分美國人而言,在和新冠疫情做了兩年多的鬥爭之後,他們的確也需要生活回歸「正常化」。人們希望即使感染了新冠,也不會影響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必要服務。

據NPR報道,有一位患有癌症的80歲老人一直在波士頓的丹那-法博癌症研究所(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接受治療,但是在參加完一次婚禮後,他的新冠檢測呈陽性。

老人一度很擔心,自己的化療日程是否會因此而被耽擱,但他很驚喜地發現,此前預約的化療仍然可以照常進行。

這家癌症研究所的首席醫療官克雷格·邦內爾(Craig Bunnell)表示,有些病人也許會因此選擇改期,但是醫院並不希望病人們覺得他們不該來接受治療。

邦內爾說:「有些治療是必需的,而且即使患者的檢測結果呈陽性,也可以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進行治療。我們制定了規章制度,確保醫護人員和其他患者安全無虞,例如在與其他人見面之前更換個人防護裝備,以及安排可替代的路線把陽性患者送往治療室。」

一些特殊行業從業者也希望回到「正常化」,比如美國的音樂演出行業。在過去幾年裏,疫情讓從業者過得很艱難,因為巡迴演出通常是他們最大的收入來源。

而今年恢復演出後,許多重大的音樂節終於與人們重新見面了,不少藝人都為了增加收入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巡迴演出,同時也為希望回歸「正常化」的觀眾帶來了他們所需要的。

全球最大的票務公司理想國演藝(Live Nation)預計,今年將會是創紀錄的一年。

高管們表示,截至3月中旬,這家公司今年已售出5000萬張演唱會門票,約為2019年全年門票總數的一半。理想國演藝的巡迴演出聯合總裁奧馬爾·朱拉尼(Omar Al-joulani)在接受採訪時說:「感覺我們回到了正常的節奏。」

雖然每一次大型的聚集性活動,都很可能成為大規模傳播病毒的事件,但是目前並沒有出現這種情況。在德州奧斯汀舉辦的西南偏南音樂節結束之後,一度有相關人員感染新冠的消息在推特上出現,但衛生部門的官員表示並沒有證據顯示,這場演出造成了感染人數激增。

科切拉音樂節,圖源:Raph_PH, CC BY2.0, via Wikimedia Commons

對於其它行業工作者來說,重返辦公司,回歸「正常化」對心理健康也很重要。

紐約的精神分析學家馬克·傑拉爾德表示:「人們渴望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有時也渴望人與人之間的接觸。」

「人們已經意識到,社交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有幫助。經常看到同事會讓他們狀態變得積極,他們期望面對面地交談,而不僅僅是在Zoom上。」亞利桑那州圖森市的治療師黛布拉·卡普蘭說。

馬利蘭州貝塞斯達的通信顧問安吉拉·摩根森就對回到辦公室感到欣慰。

她說:「我很喜歡和我的同事們交談,感覺自己又成了公司的一員。我以前討厭開會,但現在我發現分享想法是一件很刺激的事。」

在當下的美國,恢復經濟發展,回歸正常生活顯然已經成為大部分人的訴求。新冠疫情確實造成了極大的損失,疫情也沒有完全過去,但是着眼於未來,可能比糾結於過去的數字更有意義。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加拿大和美國必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523/1752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