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日,被基輔地方國防部隊抓獲的疑似俄羅斯支持者被反捆的細節曝光。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中,被俄軍包圍城市馬里烏波爾的烏克蘭部隊的艱難處境一直是這場戰爭中最具象徵意義的一件大事。
就在最近幾天,俄羅斯當局表示,超過1000名被圍困在亞速鋼鐵廠的烏克蘭士兵已經被帶到了得到莫斯科支持的烏克蘭叛軍控制的地區。
俄羅斯表態將按照國際規範對待這些戰俘,這本身凸顯了戰爭期間如何對待被俘或投降的敵方戰鬥人員規則的複雜性。
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開始至今,俄羅斯和烏克蘭都相互指責對方虐待戰俘。聯合國駐烏克蘭人權監察團團長馬蒂爾達·博格納(Matilda Bogner)最近表示,有「可靠的信息」表明雙方都有違反國際法規定的行為。
是否有對待戰俘的正式規定?
有。自1929年訂立《日內瓦第三公約》以來,戰俘已正式受到國際協議的保護。這是專門涉及戰俘待遇問題的國際公約。
該公約確立了一些最基本的原則,如戰俘應該受到人道待遇、有關戰俘的信息應該交流以及中立國官員有訪問戰俘營的權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幾個國家被指控違反戰俘規定後,該公約在1949年得以大幅修改,其中包括確立了「保護戰俘的個人尊嚴」的必要性。
根據聯合國的數據,世界上196個國家簽署了《日內瓦公約》,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是簽署國。
戰俘能得到哪些保護?
在烏克蘭馬里烏波爾俄羅斯軍隊在街頭當眾搜查被俘的烏克蘭軍人
《日內瓦公約》明確界定,拘押不能作為懲罰手段,而是防範軍人進一步參與衝突的手段。
戰俘受保護的範圍清單很廣泛,從醫療、食品和住宿的權利到禁止酷刑、禁止剝削囚犯的勞動。
《日內瓦公約》規定,拘留不應是懲罰軍人的方法,而是一種防止他們進一步參與衝突的手段。這就是為什麼公約包括保護戰俘免受「恐嚇、侮辱和公眾好奇心的探究」。
這就是為什麼俄羅斯和烏克蘭當局都被批評播放了戰俘的錄像,其中一些戰俘還參加了新聞發佈會。
根據《日內瓦公約》,參加衝突不能成為起訴戰俘的理由,儘管公約允許各國起訴犯有戰爭罪的戰俘。
該條約還規定,在敵對行動結束後,應及時遣返戰俘「不得延誤」。
哪些人受到公約的保護?
《日內瓦公約》對戰俘的定義並不局限於武裝部隊的成員。民兵成員和在軍隊中擔任非戰鬥角色的平民也被包括在內。
但僱傭兵是一個例外,某些情況下間諜也不在保護之列。
然而,就間諜而言,《日內瓦公約》規定,作為間諜被拘留的人「仍應受到人道的待遇」,不應被剝奪獲得公平審判的權利。
什麼是交換俘虜?
1941年,被日軍押送的美國戰俘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對盟軍戰俘的虐待臭名昭著,導致數千人死亡。
所謂交換俘虜就是敵對雙方達成協議用一組俘虜交換另一組俘虜。這不僅僅發生在戰爭期間。
例如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就有過幾次這樣的交易。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衝突期間也發生過這種情況。
雖然交換戰俘現在是在《日內瓦公約》的指導下進行,但實際上這是一種歷史上沿用了多年的做法。早在18世紀就有交換戰俘的記錄。
莫斯科和基輔之間已經有多起確認的戰俘交換案例,但俄羅斯議會現在正在討論擬定一項法律,可能禁止交換戰俘。
各國總是遵守《日內瓦公約》嗎?
正如以上所述,各國並不總是遵守公約,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了一些虐待戰俘的暴行之後,《日內瓦公約》被大幅度擴展。
日本在二戰期間對盟軍戰俘的剝削臭名昭著,據估計,有數萬人死於飢餓和疾病。
近期,在南斯拉夫戰爭(1991-2001年)期間,也有關於虐待戰俘的指控。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案件中,一名克羅地亞的塞爾維亞前士兵因折磨和殺害200名戰俘於2009年被判處20年監禁。
美國和北越都被指控在越南戰爭(1965-75年)期間對戰俘犯下罪行,一個著名的受害者是美國已故參議員和總統候選人約翰·麥凱恩,他在被俘期間受到虐待,留下了終生殘疾。
華盛頓因為在911襲擊後在古巴臭名昭著的關塔那摩灣基地拘留恐怖主義嫌疑人而受到指控。
5月17日,國際刑事法院(ICC)宣佈向烏克蘭派遣一個由調查員、法醫專家和輔助人員組成的42人小組,對俄羅斯入侵以來所犯下的戰爭罪行指控展開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