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出口增速狂降下行超想像;拜登考慮取消川普對中國關稅;中企大規模轉至東南亞;

上海1800家企業復工復產?媒體打臉不到3成;全球頭號資管巨頭放棄看好中國資產;陸男上班1月倒欠公司衝上熱搜第一

疫情衝擊內需消費,中國各地掀起消費券發放潮

疫情影響,3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比衰退3.5%,預估4月衰退幅度將會更大。據財新網報導,為此,4月以來、尤其「五一」假期前後,中國地方政府再掀起一輪消費券發放潮。財新網統計,4月1日至5月10日,中國31個省份累計已有20個省份或其下轄市縣通過發放消費券等方式來促消費。

報導稱,中國上一輪消費券密集發放在2020疫情初期,同樣是由地方政府發起。據中國商務部當時統計,2020年3月中下旬至5月8日,中國共有28個省市、170多個地市發放消費券。

因疫情反覆及防控措施收緊影響下,中國本輪消費券覆蓋面和實施幅度不及2020年。財新網指出,一些疫情相對可控的城市目前「穩消費」的意願相對較為強烈,發放消費券規模較2020年明顯增加。北京瀋陽、石家莊、寧波等地,統籌財政與平台、企業或金融機構資金,發放消費券規模達人民幣1億元至3億元(約1488萬至4465萬美元),如此規模在上一輪發券的同級城市中較為罕見。

目前中國本土疫情尚未平息,部分城市如北京、寧波放寬消費券的使用場景,擴大至特定在線商城或外賣平台。有些城市還將消費券使用範圍擴大至汽車、家電、房地產等領域。

例如,瀋陽就安排人民幣1億元財政資金,專項用於新購車補貼;山西晉中也對新購車給予補貼,上限1萬輛,新能源車的補貼額度總體高於汽油車。廣東中山也投入人民幣1億元,對新購車、以舊換新、「以摩換汽」均安排補貼,單人最高可領人民幣2.2萬元(約3274美元)。

家電方面,北京超過人民幣3億元(約4465萬美元)綠色節能消費券可購買的20類商品,主要為筆記型電腦等電子產品和家電,且需符合一定能效標準。

財新網指出,相比2020年消費券發放潮由地級市、區縣政府主導,當前一些省級政府如廣東、海南對全省「促消費」作出統一部署。廣東省4月27日發文,要求未推出促消費政策的地市必須在5月1日前制定具體政策。目前廣東全省21個地市均已推出消費券計劃,規模在數千萬元至上億元不等,深圳消費券規模高達到人民幣5億元(約7442萬美元)。

瑞銀中國經濟學家汪濤預計,中國推出全國性消費補貼或收入補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只有部分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可能會通過發放消費券等方式來提振消費。

負面因素一籮籮,全球頭號資管巨頭貝萊德轉軚放棄看好中國資產

在疫情反覆及經濟增長憂慮下,大陸股市正面臨強勁的拋售壓力。全球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亦轉向,放棄對中國市場的看漲立場,建議對中國股票和債券採取中性態度,因大陸為了應對疫情而付出了愈來愈大的代價。

該行指出,大陸為遏制疫情而採取的大範圍封控措拖,導致增長前景迅速惡化,使該行改變了立場。封控措施勢必會抑制經濟活動,儘管決策者已放鬆政策以防增長放緩,但行動還未足夠。

此外,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不少投資者因擔心中國被捲入西方對俄羅斯政府發起的經濟制裁,因而撤出中國資本市場。貝萊德指出,該行看到對中國與莫斯科關係的地緣政治擔憂愈來愈甚,意味着外國投資者可能會面臨更大壓力,在監管或其他因素之下避開中國資產。

此前,貝萊德對中國資產持有「適度增持」的看法,理由是該國逐步放鬆貨幣和財政政策以應對經濟放緩,將有助於提振市場,並認為有吸引力的估值彌補了風險。

男子上班28天倒欠公司3280元,衝上熱搜第一

四川一名男子到一家賣酒公司上班,工作28天後,不但沒有賺到錢,反而倒欠公司3280元(人民幣),消息傳出震驚網絡,5月9日晚登上微博熱搜榜第一名,閱讀量達2.4億。

5月9日,成都商報在其官方微博上發文「男子上班28天倒欠公司3280元,公司回應:該員工微信朋友圈考核不合格少發一條扣50元」!

有網友稱,這讓我想起大躍進時期,農民辛苦一年,最後一查發現倒欠錢,以前認為這就是時代的笑話,沒想到現今社會也有這種事情。

還有網友大罵黑心公司,認為該公司可能就是通過此類詐騙,才發家致富的。

也有網友稱,現在有太多的公司要求員工發朋友圈推銷。他說,我以前在攝影店上班也是讓發朋友圈,一天五條,少一條扣五塊,還有那個每天什麼總結的,不寫就又扣五塊。

有網友疑惑,微信這麼私人的東西,公司憑什麼檢查?中國的人權已經被泯滅到如此地步了嗎?

中資企業大規模轉移至東南亞,成功規避美中脫鈎與制裁風險

過去幾個月,當中國疫情大爆發期間,大量製造業訂單轉移至越南和東南亞。不少人得出一個結論,是越南搶去了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不少人得出一個結論,是越南搶去了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不過也有不同看法。

從宏觀數據看,3月份越南外貿出口341億美元,同比增長14.8%;一季度出口886億美元,同比增長12.9%。但細心看,雖然出口數據較大,但一季度越南貿易順差只有14.6億美元。反觀一季度越南從中國進口貨物就達到276億美元,截至一季度末,越南對華貿易逆差140億美元,也就是說,越南大部分的外貿盈餘都給來自中國的進口抵銷了。

究其原因,就是越南大部分零部件、原材料還是從中國進口,加上轉移至越南的企業大都來自中國,中資企業借道越南加工後,再出口到歐美等地,這一方向利用了越南的勞工低成本效益,也順利規避了中國和西方國家產業脫鈎的風險。

中國生產商大規模搬到越南製造另外一個原因,是越南與各主要經濟體之間的自貿協定帶來的產品准入及關稅優勢。其中,2020年生效的《歐盟-越南自貿協定》(EVFTA)將在十年內削減99%的雙邊關稅。此外,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框架下,越南出口美國市場也有很大的准入及關稅優勢。

證券時報記者分析,美國作為越南產品最大的買家,占越南出口總額約29%。而越南進口總額約33%來自中國大陸,進口貨物主要是紡織材料和零部件,56%的紡織、皮革材料等、48%的機械設備、42%的電話、手機及零件均進口自中國。經過加工後,約63%木材及製品、46%的紡織服裝、42%的機械設備等出口至美國。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責任編輯: 吳莉亞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511/1747157.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