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上海的中小製造企業,難哭了

最近,我給自己接觸過的,受疫情波及的企業,按堅韌程度排了個序,大體順序是這樣的:金融企業>純外資企業>軟件公司>供應鏈公司>外貿企業>內資內貿製造企業。

其中內資內貿型企業最為艱苦,他們目前一邊努力生產自救,一邊渴望得到更多的關注和幫助。

跟一位從事製造業多年的朋友聊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這些中小型製造企業的遠慮和近憂,即便沒有疫情影響,他們活得也不容易,疫情來臨更是雪上加霜。

國統局4月30日公佈的數據顯示,4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錄得47.4,較3月回落2.1個百分點;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錄得41.9,下降6.5個百分點;兩大行業PMI同時回落,拖累綜合PMI下降6.1個百分點至42.7。4月三個PMI均創2020年3月以來新低。

由此足見,眼下國內製造業收縮得厲害。

疫情給製造業帶來的困擾已經說過很多次,共性問題是成本剛性,無論場租還是工資,都需要及時支付;收款環境惡劣,一般賬期要三個月,再加上收的都是商票匯票,賬期普遍在半年左右;物流效率下降,也就意味着即使有產品也很難交貨,原料運進也困難,各種調試需要來回發小件,成本指數級提升。

如此這般,未來幾個月,現金流大概率要斷,有許多小型製造企業面臨的是生死考驗。

這位朋友跟我詳細介紹了製造的幾個關鍵要素,我為您細細道來。廣泛意義上的製造業,無非四個要素,人、財、機、法。我們按照順序,分析疫情下的中小製造企業的危局。

01人

人是一切的核心。

這裏說的人是能夠符合製造業要求的各種人才,從管理到技術,再到技術工人。這幾種人才近年來的特點是,工資漲的猛,不要說水平高的難找,就算勉強符合的都難找。

首先是成本上升的快,這家企業原來在上海郊區,為了節約成本搬到了浙江,結果發現人工成本沒怎麼下降,上海普工7、8000,浙江也要6、7000。成本上升還不算致命,有生意做有利潤也理應與員工分享發展成果,關鍵是合用的人太難找,幾乎每應聘20個人,勉強有一個管用的。

我就問他,為啥不自己培養呢?他告訴我,中小企業自己培養是不現實的,因為培養時你要付出大量成本,而且因為對方技術水平不高,你也不可能開高工資,只要一學成,馬上就可能被人高薪挖走,徒嘆奈何。

疫情之下,工資還是要照常發放,一是工人維權意識高,一旦進入仲裁或者司法程序,企業大概率是要輸的;二是萬一工人跑掉後面也很難找到合適的替代,也只能挺一天算一天。

02財

說到財,中小企業就更困難了,首先是付款環境越來越惡劣。一般都是三個月賬期加商票銀票,拿到錢也要半年後了。這半年就要靠企業的自有資金周轉,連續生產銷售還好,一旦停下就意味着未來幾個月沒有現金流,這是企業最怕的事。

我問融資環境怎麼樣。他告訴,儘管國家出台了很多對中小企業的優惠政策,但真到銀行操作層面,人家也要控制風險,沒有硬通貨抵押很難借到錢,而所謂的硬貨就是房子。

所以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一般都走融資租賃,以前成本更高要達到10%以上,現在降低了點也有6%-7%,貸款什麼的,中小企業是很難拿的。

現金流是企業的命根子,疫情停一個月,再啟動至少一個月以上,這就意味着未來兩到三個月現金流處於危險的邊緣。

03機

所謂的機,就是製造業要用的設備,一般來說設備是要不斷更新的,但中小企業面臨的這種環境就對升級改造非常謹慎。他告訴我,即使很多明星小企業,也不過是買一台先進設備充充門面,給來視察的領導們看到確有先進裝備即可。他們的企業從2017年後,就基本不太敢進行大的設備投資了,只是在原有基礎上搞點小技術改造,這一塊跟先進制造的其他地區,差距並沒有縮小。

沒有先進設備,就不能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只好回來內卷,忍受越來越長的賬期和越來越沒利潤的價格;買新設備,對資金的要求太高,萬一才買回家,來個不能開工,是不是直接要去跳樓?

所以在設備這一塊,能湊合就湊合,目前生產合格產品就行了。由於對先進裝備需求很小,國內的大型重裝備企業找不到市場,升級自然也慢,產業鏈是個整體,中小企業的困境,也會影響到高端重型製造業。

04法

所謂法,就是指企業的管理方法和生產製造技術。在上面幾個問題的制約下,管理嘛就只好是老闆什麼都管,骨幹一個當幾個用,能省則省,沒有心氣和力量開發新的工藝技術。

最多就是在原有的技術上搞一點小革新,小發明就是到頂了。這次疫情,他們首要任務是活下來,至於技術升級,等活穩當再說吧。

最後我問他,如果要幫助中小企業,有什麼辦法,減稅行嗎?他說減稅作用不大,因為沒有銷售收入也就沒稅,或許直接發錢or無息貸款,以及減免點社保費用才有幫扶作用。

當然我知道這不太可能,就好像他們不敢隨意培訓工人一樣,銀行也怕中小企業拿了錢去炒房子啊,政策也怕一堆不符合條件的企業冒出來騙取補貼呀,互信的缺失讓許多措施事倍功半。

最後我想說,中小型製造型企業不僅承擔了許多家庭的生計,也是做強制造業的基礎,關愛好他們,才能行穩致遠,完成年初制定的年度增長目標,請多關注中小製造企業。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鳳羽財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502/1743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