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上海復工進度慢 資本和高管正離開中國 全球製造商加速供應鏈轉移

—上海復工進度慢 中國新冠封鎖造成長期經濟損害

在全球新冠疫情爆發初期,中國經濟憑藉其封鎖政策從疫情中急劇反彈。但這一次,即使上海的疫情最終平息,清零政策也對經濟造成了長期損害,復工復產緩慢,供應鏈轉移,資本和高管正離開中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國際商務主席芮恩希告訴美國之音:「全球製造商已經在重新評估在中國做生意的政治和經濟風險,而中國的新冠政策只會加速這一進程。」據《華盛頓郵報》報道,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伊維拉周二在華盛頓告訴記者表示,新冠疫情造成的供應鏈堵塞已經說服全球製造商將供應鏈從中國分散到更多國家。

中國上海,一名穿戴防護裝備的醫務人員正為一名居民採集拭子樣本,進行核酸測試(2022年4月26日)。

在全球新冠疫情爆發初期,中國經濟憑藉其封鎖政策從疫情中急劇反彈。但這一次,即使上海的疫情最終平息,清零政策也對經濟造成了長期損害,復工復產緩慢,供應鏈轉移,資本和高管正離開中國。

在中國政府堅持清零防疫政策的情況下,中國要求今年實現5.5%的經濟增長目標的難度越來越大。援引中國防疫政策的阻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周將對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期從之前的4.8%下調至4.4%。

在3月底上海爆發新冠變種病毒後,中國政府對2600萬上海居民進行了毫無預期的長期封鎖,至今已經一個月。這種封控導致市場活動幾乎停擺,由政府來操控商業,該模式還被運用到北京在內的其他任何出現新病例的城市。

上海是中國GDP最高的城市,也是外國商業最集中的地方。分析認為,上海的現狀映射了中國營商環境的困境,打擊了投資者信心,並損害了中國整體的商業前景。

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國際商務主席芮恩希(William Reinsch)告訴美國之音:「全球製造商已經在重新評估在中國做生意的政治和經濟風險,而中國的新冠政策只會加速這一進程。」

復工難度大

上海是全球汽車、半導體和電子產品生產和供應的重要樞紐。隨着外界愈加擔心工廠長時間停產對經濟造成的破壞,上海當局從重點行業中選擇了部分企業復工,但多數企業還在等待政府的復工批准。

上周,停產三周的特斯拉上海工廠恢復了部分生產,但工廠必須遵守複雜和成本高昂的防疫措施,包括採用閉環管理模式,即固定的工人留在工廠,保持生產線的運行。

但這些復工的工廠仍然面臨原材料短缺而中斷生產的風險。來自中國各地的卡車司機被要求遵守嚴格的檢疫規定,這導致卡車運力短缺,造成延誤並推高了價格。

擁有全球最大集裝箱港口的上海由於勞動力短缺出現嚴重的卸載延誤。據彭博社的航運數據,截至上周三,在港口以及與附近的寧波共享錨地的集裝箱船總數為230艘,同比增加35%。

像蘋果公司在內的科技巨頭很大程度上依賴上海附近工廠的零件組裝。據台灣金融監管機構上周的數據,160多家在上海及其附近經營的台灣公司暫停生產,其中包括特斯拉和蘋果的供應商。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發言人巴里(Doug Barry)表示,供應鏈混亂導致工廠無法完全復工和及時生產,在中國經營的美國公司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他告訴美國之音:「在許多情況下,貨物無法接收或發送。那些有零售店的公司不得不根據疫情爆發的地點關閉商店。一些工廠已被暫時關閉。卡車路線受到限制,司機短缺。」

據諮詢機構凱投宏觀的數據統計,中國一季度經濟環比增長0.7%,幾乎只達到官方GDP數據報告宣稱的1.3%的一半。預計在上海全面封鎖後的4月,實際的生產和消費數據將更為慘澹。

供應鏈轉移

儘管社會經濟成本不斷增加,但這似乎沒有改變中國對其新冠政策的堅持。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周在海南博鰲亞洲論壇的視頻演講上再度為新冠清零政策辯護,稱「捍衛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優先事項。

巴里表示,許多美國公司為中國堅持清零政策的決心感到驚訝,也對疫情防疫措施將長期延續的前景感到悲觀。

他說:「中國政府在同情和幫助的同時,堅決堅持零容忍政策,這意味着營商環境的改善必須等待新增病例的大幅減少。沒人能預測那是什麼時候。」

中國政府對上海的封鎖加快了製造商減少對中國供應鏈依賴的步伐。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中國不斷上升的勞動力成本和美中之間緊張的貿易關係就已經促使外國製造商從中國的工廠轉移。

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全球供應鏈管理主任維亞斯(Nick Vyas)告訴美國之音:「上海作為供應鏈的核心節點,確實擾亂了全球的運作。一些負責任的公司已經開始在多元化經營方面進行戰略討論,並確定其他的業務方式,其他許多公司也會跟進。」

在過去幾年供應鏈陸續受阻後,中國的防疫政策令全球供應鏈復原的希望幾乎破滅。專家稱,全球更多企業正將供應鏈穩定性放在更重要的地位,而非像過去幾十年來以成本優先。

維亞斯說:「未來的供應鏈必須找到平衡彈性和成本的方法,可持續性也必須被考慮在內。從長遠來看,多樣化和一體化將為股東提供更大的回報。」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伊維拉(Ngozi Okonjo-Iweala)周二在華盛頓告訴記者表示,新冠疫情造成的供應鏈堵塞已經說服全球製造商將供應鏈從中國分散到更多國家。

伊維拉將供應鏈的調整稱為「再全球化」。這將主要以中國為代價,但有利於更多發展中國家的製造業和經濟全球化,如對越南、柬埔寨和孟加拉國等。

隨着國內疫情常態化和從中國轉移的訂單增多,越南全國在3月的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創紀錄的673.7億美元,環比增長38.1%,其中出口環比增長48.2%。

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越南的手機及零部件和電腦及配件等相關電子產品的出口已接近去年半年的出口水平,三星、英特爾、蘋果等國際品牌在疫情後都加大了在越南的業務佈局。

資本流失

除了製造業,上海還匯集了成千上萬的金融從業者並吸引了大量的外資企業。如今,上海似乎在追隨香港的後塵,在嚴厲的監管鎮壓和清零政策下,更多的資本和人才選擇離開。

業內高管表示,長達四周的封鎖已經開始對潛在的金融交易產生影響,一些交易因後勤挑戰被擱置。大量金融從業者被困家中,甚至面臨基本生存物資供應不足的局面。

路透社周三援引上海一負責金融行業的獵頭公司總監稱:「一旦封鎖結束,所有崗位的外籍人士都會在中國以外的地方尋找新工作。」

如果外資對市場未來失去信心,這將永久地損害上海成為全球金融中心的雄心。過去幾年,隨着中國金融業的逐步開放,外國投資銀行、保險公司和財富管理公司一直在上海擴大足跡。

美國商會上月的調查顯示,超過80%的在華美國公司稱中國的新冠清零政策損害了他們吸引和留住外籍員工的能力。調查還顯示,大多數美國公司基本凍結了今年的在華投資計劃。

英國商會上周表示,在中國經營的商業風險達到了新冠爆發以來的最高水平。

歐盟商會本月初代表1800餘家歐企會員致信中國政府,稱清零政策動搖了外國投資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此後據報道稱,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接見了外國商業團體代表,但目前仍不清楚是否會迅速放鬆管制。

巴里說:「旅行限制已經進入第三年,管理和技術人才無法進入。經理和其他希望離開的人才發現很難做到。上海的公司對封鎖對其員工造成的損失感到擔憂。」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429/1741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