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1周10大驚奇︰人民幣、日圓勁瀉 亞洲貨幣危機將至?

歐美進入貨幣政策緊縮周期,亞洲主要貨幣現沽壓,日圓跌至20年來低位,兌每美元更一度迫近130大關。在岸人民幣本周亦失守6.54關。種種跡象顯示,亞洲與歐美的貨策政策分歧導致資金「自東向西流」,而目前的匯價大跌可能只是前奏...

日圓貶值弊多於利催生股樓泡沫

日圓貶值令日本企業和家庭叫苦連天,日本財務大臣鈴木俊一表示,目前日圓貶值對經濟弊大於利,是當局對於日圓近期急貶所發出的明確警告。惟市場上沽日圓、買美元趨勢持續,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數據顯示,日圓淨淡倉創3年以來最高。日圓下滑主要因為日美貨幣政策背馳,日本仍堅持寬鬆幣策,使兩地息差擴闊。

以前理論認為,日圓貶值可降低以外幣計價的銷售價格,有助日本出口貿易。但現在,日本企業大多已將生產基地轉移至海外,即使日圓出現貶值,日本的出口也不會增加。日本鋼鐵聯盟會長橋本英二指出,鋼鐵雖然屬於出口行業,鐵礦石等原材料主要靠進口,資源價格上升,加上日圓貶值推高成本,將侵蝕日企的競爭力。

圓匯疲弱,但日本樓市泡沫卻愈演愈烈。根據日本不動產經濟研究所(REEI)最新公佈的資料,截至2022年3月底止年度,日本東京首都圈的新建住宅樓價平均每戶達6,360萬日圓(約394萬港元),超越泡沫經濟時期(1990年)的6,214萬日圓,創下歷史新高。除了一手樓價創新高外,東京住宅租金亦創新高。

日本房地產數據庫Tokyo Kantei的調查顯示,今年3月份東京首都圈住宅每方米租金達3,379日圓,按月上升0.4%。此外,近畿圈住宅租金同樣創新高,每方米租金達2,122日圓。

與此同時,日本央行亦不斷印錢買股票,催生了金融泡沫!數據顯示,日本央行在不到10年的時間內累計斥資4,300億美元(約3.3萬億港元),大手買入當地約80%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相當於該國股市總值6萬億美元的約7%。

一般而言,ETF只是一種幫助投資者追蹤特定股票或資產價格的投資工具。不過,在日本股市,ETF卻負責支撐金融市場、實現貨幣政策目標,乃至推動經濟增長的「萬能工具」。這樣做所帶來的代價,便是央行陷入了無法擺脫的龐大投資組合之中,金融泡沫由此而生。

中國疫情再起人民幣貶值

中國正飽受新一波疫情侵擾,經濟重鎮之一的上海市封控措施持續,愈來愈多分析預計, 大陸4月的經濟數據恐怕慘不忍睹,更有投行預計今年 大陸經濟增長或未能「保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更警告, 大陸經濟放緩將對全球產生龐大的外溢效應。

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出席博鰲亞洲論壇表示,目前 大陸消費不足,未能帶來強勁復甦,政府與其把資源投放在公共投資,倒不如放在市民手上,推動消費增長。幸而目前 大陸仍有政策空間,為宏觀經濟提供支持,房地產行業更強而有力的政策也有助於實現平衡復甦。

因應廣泛的防疫封鎖和供應鏈中斷風險,IMF日前把今年 大陸經濟增長預測,由原來的4.8%削至4.4%,遠低過官方增長5.5%的目標。日資券商野村更狠劈 大陸第2季經濟增長預測至僅1.8%,全年經濟增長預測更削至3.9%。

野村表示,目前已邁進抗疫的第3年,在前路未明的情況下,消費者和企業都已筋疲力竭,恐因儲蓄減少而被迫削減支出。目前 大陸更多城市進入封控狀態,加上沒有任何跡象顯示當局會放棄「清零」政策,相信第2季以至下半年經濟表現仍有下行風險。

反映 大陸市場的在岸人民幣(CNY)兌每美元本周曾觸及6.45關口,續創去年10月以來新低;每百港元兌約82元人民幣。中信證券聯席首席經濟學家明明稱,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增大,主要來自疫情導致的經濟基本面下行壓力與美元轉強有關。施羅德投資管理債券基金經理單坤認為, 大陸的「降准」幅度不及預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調落空,加上中美息差進一步收縮,影響市場情緒。

憂風險上升外資撤華避險

中國面臨愈來愈多的風險,正成為全球投資者的潛在泥沼,主因是地緣政治風險及防疫政策,令人更難預測各行各業的營運風險。

事實上,有調查顯示,當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中國的股票、債券和共同基金的資金外流情況加速,挪威1.3萬億美元的主權財富基金將中國一家運動服裝巨擘剔出投資名單。投資中國的美元私募股權基金,上季僅籌到14億美元,金額是2018年同期以來最低。

英國投資管理公司Artemis的Simon Edelsten說:「西方對俄羅斯的極速制裁和規模,迫使大家重新考量西方對中國的態度。」他的團隊在去年中國下重手整治滴滴和螞蟻集團後,就賣掉所有在中國的投資,因這些舉措威脅到股東權利。

他又補充,歐洲對俄羅斯的態度表明,牢固的貿易關係不能保證外交安全,「俄烏戰爭急劇提升這些風險,我們的基金未來幾年在中國很可能僅保持非常低的比重」。

Krane Funds Advisors投資總監Brendan Ahern描述,過去1年,國際投資者拋售中國股票,西方集團施加在俄羅斯身上的制裁,也可能發生在中國身上。他的公司管理專注於中國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正以香港交易的中國股票取代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好降低風險。

事實上,在中國賺錢也變得艱難。滬深300指數年初至今下跌約15%,經風險調整後的回報率為負2.1,是全球最低的幾個國家之一,僅略優於斯里蘭卡股市。

數據顯示,全球基金已開始撤出,3月透過與香港交易所出售價值逾70億美元在 大陸上市的股票。他們在過去兩個月也出售了140億美元的中國政府債務,並減持信用貸款持倉。

饑荒、政治動盪發展中國家面臨「完美風暴」

環球經濟形勢轉差,受害最深的乃是發展中經濟體。英國牛津大學布拉瓦尼克政府學院院長Ngaire Woods表示,發展中國家正面臨着一場饑荒、政治動盪和債務危機的「完美風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及其引發的西方主導的制裁是部分原因,發達經濟體為應對疫情而封關,也剝奪了貧窮國家的重要旅遊和出口收入。

東歐戰局導致自今年初以來小麥價格上漲了67%,不出所料,饑荒正在蔓延。首先受到打擊的國家是那些在俄羅斯入侵之前處於絕境的國家,包括阿富汗、剛果民主共和國、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巴基斯坦、蘇丹、南蘇丹、敘利亞委內瑞拉及也門。

此外,全球增長放緩和通脹上升,加上富裕國家的金融狀況趨緊,正在刺激發展中經濟體的資本外流,迫使這些國家貶值本幣並提高利率。正如世界銀行最近指出「來沒有這麼多國家同時經歷過衰退」。

Woods認為,主流經濟體必須共同努力,防止饑荒、衝突和債務危機蔓延,以免世界陷入衰退。

加息後遺症!德銀預警美國經濟後年硬着陸...

德意志銀行發表報告,當美國聯儲局在未來18個月內連串加息後,預期到2023年底至2024年初,美國經濟無可避免出現硬着陸。

德銀分析員Jim Reid指出,美國的疫情紓困方案結果令美國家庭30年來首次出現現金高過負債的情況,聯儲局可能迫不得已要更激進地加息,藉此降低消費需求去抑制物價。Reid表示,上世紀50年代初至80年代初,美國經歷7次經濟衰退,當時家庭淨債務也是負數。因此,他預期聯儲局未來18個月進行一系列激進升息之後,經濟硬着陸也會隨之到來。

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明言,如果通脹持續向上,將積極動用工具拉低通脹。聖路易聯儲銀行行長布拉德近日更表態,不應排除一次過加息0.75厘的可能性,即使並非他預期的基本情境。

俄國對西方發起經濟大戰!IMF稱全球恐永久分裂

俄烏之戰引發國際金融市場和大宗商品市場動盪,激烈反應在專家預測中如期惡化,分析指俄羅斯總統普京今次發動的是「第一次世界經濟大戰」,劍指歐盟和西方諸國,戰略意義更甚於烏克蘭,連日前再度調低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預警,西方制裁俄國恐加速全球永久分裂。

IMF第一副總裁戈皮納特認為,烏俄戰爭增加了全球經濟更永久地分裂為不同技術標準、跨境金融支付系統,以及儲備貨幣的地緣政治集團的風險。中俄可能建立一個可與美國比較的金融體系,中俄結盟將是全球經濟的「板塊移動」。

報告:20%港人遭減薪27%料無法全額繳帳或還貸款

消費者信貸資料機構環聯今年首季「全球消費者脈搏研究報告」顯示,香港第5波疫情對商界及中小企業的生意造成負面影響,甚至導致部分企業結業。同時,66%受訪者的家庭收入在過去3個月維持不變或下降,58%受訪者預計此情況會在未來12個月持續,更多消費者計劃申請信貸以達成財政目標。

是次研究於今年2月14日至23日訪問逾千名本港消費者,期間本地確診數字屢創新高。結果顯示,21%受訪者表示遭到減薪,而12%受訪者表示自己或有家人失業。此外,18%受訪者表示工作時數被減少;自己或有家人被要求停薪留職的受訪者增加5個百分點至15%。

在此情況下,27%消費者預計無法全額繳付賬單或償還貸款,較去年第四季增加5個百分點,而有關趨勢於去年第2季至第4季持續改善。在表示無法履行財務責任的受訪者中,打算利用信貸處理帳項的人數持續上升;計劃只償還部分金額的受訪者升至25%;計劃利用賬單假期或其他信貸通融安排的受訪者則升至19%。

阿里巴巴旗下科研部門達摩院傳裁員30%

香港打工仔在情期間面臨巨大經濟壓力,同一時間,向來豪爽的 大陸互聯網巨頭亦開始裁員。阿里巴巴(09988)亦傳出部門整合及縮減人手,內媒最新傳出,阿里旗下的科研部門達摩院也加入了這次裁員潮,預計裁員達30%。

達摩院是阿里的「天之驕子」,一開始就沒有打算賺錢,是阿里在全球多點設立的科研機構。2017年達摩院成立時,馬雲對達摩院的期望是「活得要比阿里巴巴長」、「服務全世界至少20億人口」、「必須面向未來、用科技解決未來的問題」。

達摩院成立時承諾3年投入1,000億元人民幣研究經費。研究領域包括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算法、網絡安全、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人機自然交互、晶片技術、傳感器技術等等。不過,阿里的收入當中,僅得1%由包括達摩院在內的「高科技領域」所貢獻。

學者警告中國經濟出現「危險跡象」本季或陷停滯

外媒報道,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中國項目負責人的Mary Lovely表示,中國正面臨困難,部分原因是無法確定「連貫的」防疫政策,而且領導者者對減息持謹慎態度。

她稱,消費和出口一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兩大驅動力,然而,在審視這兩股驅動力的情況時,看到了一些嚴重的危險信號。她認為,最差的情況是,中國的經濟增長預測將不得不再次下調,今年中國經濟按年增長可能會明顯低於政府設定的5.5%的增長目標。

她續指,經濟增長在3月份放緩,中國可能在本季度經歷一場「增長衰退」,即是指經濟增速過慢,以至於失業率上升。因此,中國不再是過去那個全球經濟的增長引擎,而供應鏈困境的影響,可能會在第二季顯現出來。

全球航運業將面臨冰封

美國通脹高企令消費者購買力下降,疊加 大陸部分城市因疫情封城拖累中國出口數字下降,導致全球貨運需求銳減。外媒報道,英國航運諮詢公司Drewry Shipping Consultants的世界貨櫃指數(WCI)顯示,WCI數據由年初以來下降16%,其中上海至洛杉磯及上海至紐約的兩大航線則分別下跌17%及16%。

標普全球普氏貨櫃貨運市場專家George Griffiths指出,航運業已開始祭出「無效航行(void sailings)」以支撐運價,即讓船隻繼續航行卻不裝卸貨物。不過,Griffiths表示,目前WCI與疫前相比仍處於高位,但預期年底將有大量新運能上線,運費或持續向下。

FreightWaves行政總裁Craig Fuller表示,美國民眾已開始減少購買實體商品,零售庫存重回高位,但商品消費及貨運需求陷入停滯;以貨車運輸為例,往年春季均為運輸旺季,但今年整體貨車貨運需求已出現下降跡象。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東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424/1739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