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一線採訪:上海解封無期「信中共早餓死了」

圖為上海封城期間,南浦大橋進行封閉。(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上海疫情封控之下,許多民眾陷入斷糧危機,甚至有人被餓死。記者截稿前,上海解封仍遙遙無期。有市民說,他看新唐人大紀元的節目,有這方面的提醒要早備糧,如果相信共產黨的宣傳,早餓死了。

截至4月22日,上海一些小區已封控40多天。中共央視16日稱:據不完全統計,3月29日至今,鹽城累計銷往上海的蔬菜、雞蛋大米等農副產品達2,500多萬噸。

上海市副市長陳通4月19日到寶山區「遠景佳苑」小區視察,一戶居民家的超大冰箱裏,堆滿了各種食物和蔬果,餐桌上也堆滿了各式各樣的食品。

那麼上海民眾的真實情況如何呢?多位民眾22日告訴大紀元,他們仍面臨斷糧危機,甚至還收到當局發放的毒食品。

上海靜安區許女士說:他們小區從3月12日開始封控至今,政府發過3次物質,每次一兩天就吃完了。

她表示:「這幾天我找到了小區居委會團購的地方,我加了他們的群,現在我可以買蔬菜了,貴得不像樣了。平時買同樣多的蔬菜四五十塊,現在要128塊。我3天前就訂了,到現在還沒拿到。我現在已經沒有吃的了。」

上海徐匯區楊女士說,他們小區從3月9日開始封控,除了核酸檢測外,平時足不出戶。

楊女士稱:「我們小區一共送過4次物資,我們被封到15天的時候,送了一點東西來,還可以。第二次就送了幾個蔥。第3次送一點米。第4次的時候就不像話了。拿那個不能吃的邊邊皮皮的肉送給我們。現在又通知了,這個肉不能吃,有的人吃了,已經出毛病了,拉肚子什麼的。」

現在公安對毒肉事件立案了,「但還沒有補給我們,跟我們還沒有任何說法。」她還披露:孫春蘭到哪個小區視察,哪個小區會事先發放好多好多的東西,讓副總理去看,「我們這裏誰也不來,所以大家講,希望孫大媽到我們小區來一次,讓我們也發一點。」

上海黃浦區胡先生指出,「指望政府發物資肯定不行的,因為我們一直看新唐人、大紀元。所以我有這方面的意識。疫情來的時候,我冰箱裏面多買了一些葷菜。所以到現在還不至於像其他人那麼挨餓。」

胡先生還說:「央視公開造假,它說給上海送了2,500萬噸物資。平均一個人就等於將近一噸的物資。可我們到現在拿到什麼東西了?封控一個多月了,16斤米,肉是一點沒有,一罐午餐肉200克左右,你說我們要指望政府,早就餓死了。有的年紀大了,不會上網的搶購的他就餓死了。像許多年輕人,他也搶不到呀。搶不到他不就餓嘛。」

上海自3月上旬封控以來,在大陸社交媒體上充斥着民眾的呼救聲:「買不到菜」「要物資」「要餓死了」等。但很多求助貼被秒刪。

4月22日的一段視頻中,一位在上海的山東女子哭訴:「如果我們一家7口餓死在上海,這個視頻為證。」

她說:「我們被關在家裏一個多月……政府發了3次物資,誰家裏能存多少糧食?我們也在網上購物,就這樣吃,一家7口人。最小的不到兩歲,還有一個不到7歲……我們一家會被餓死在上海嗎?鄰居給了幾次菜吃,然後,我們去房東地里挖了兩次野菜……,實在沒辦法了,高額的價格我們實在買不起了,沒有錢了。我們在家裏不能出去,各個路口都封死了……請大家幫助我一下,實在太難了,我們也不知道去求助誰。」

21日的一段視頻中說,一名安徽女孩也餓死在上海。另一段視頻顯示,一名在上海的遼寧男子跪下討要食物。

上海閔行區谷先生披露:「很多外地人非常可憐,上海人非常排斥外地人,這些人沒有收入又沒工作得不到物資,封在出租房裏又不讓出門,這麼長時間了早沒有吃的了,餓死了,逼瘋了,跳樓的都有。」

谷先生說,他們社區發過4次物質,每次一兩天就吃完了,幸好自己事先儲備了一些物資,所以至今沒有餓肚子。「如果不是儲備了一些物資我早餓死了。政府不能相信的,原來說4日解封,後來又說15日解封,現在解封遙遙無期了。」

胡先生說:「我媽要是跟我不在一起的話,指望政府肯定早餓死了,又不會網購,吃完了怎麼辦?又不給你出門,這不逼着老百姓去死嗎?」

他指:「孫春蘭、李強、龔正天天就知道帶個攝像機到處做假,演戲給老百姓看。我媽看電視,天天罵,罵共產黨,天天就知道騙老百姓。她說,『你看雞蛋又來了,肉又來了』。我就問我媽,我說『你吃到過吧?』她說『沒有啊,他說天天就騙我們』。現在我們小區老百姓也都不相信他們了。」

胡先生認為,上海這場人道災難是當局胡作為、亂作為所致。「他們就是瞎搞,管理得一塌糊塗,一個疫情把上海折騰成這個樣子,還說要武統台灣,我說你們夢醒醒吧!」

谷先生認為:「現在上海亂成一鍋粥,已把中共醜陋的形象徹底地曝露在陽光之下。它們曾經吹噓自己如何偉光正現在已不復存在了。等待他們的不僅將被拋棄,而是被押上歷史的審判台,並被徹底的清算。」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大紀元記者李韻採訪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423/1738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