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不堪國際糧油狂漲 中國進口陷入負增長

4月12日,中化能源首席經濟學家王能全在「2022年石油市場發展論壇」上稱,「國際市場油氣價格大幅上漲,對中國油氣進口成本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僅原油一項,預計將比去年多支出至少近1000億美金。」

進口超預期大幅下降

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高達72%,2021年進口原油37億桶,平均進口價為68美元/桶。如果今年進口均價在每桶95美元,就需要多花1000億美元。1000億美元是什麼概念呢?是6000多億人民幣,相當於今年國防軍費的一半。

國際天然氣價格更是倍增,而且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屬於稀缺資源。2021年中國進口天然氣1687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達46%,市場預期今年進口規模將減少。

面對漲價,中國不得不減少進口。今年一季度,中國進口原油1.27億噸,同比減少8%,但因為價格上漲,進口金額卻增長了36%,達到5166億元。一季度天然氣進口2781萬噸,同比下降5%,但金額卻驟增65%,達到1106億元。

石油與天然氣價格暴漲,推高了CPI與PPI,增加了企業成本,山東部分煉化企業已經虧損。

俄烏戰爭加劇了國際糧價上漲,一季度中國糧食進口量減少1.5%,但進口額增加19.8%;大豆進口減少4.2%,金額增長18.3%;食用植物油的進口量更是下降了62.8%。

在高新技術領域,集成電路的進口量下降9.6%,金額卻提高了12.4%。

3月部分商品進口數量減少,價格卻大幅上漲

由於漲價而導致進口超乎尋常地減少,3月中國進口金額同比下降0.1%,這是2020年8月以來首次轉負,顯著低於1-2月的15.5%的正增長。如果從進口數量上看,下降幅度則非常大。

成本高投資信心不足

戰爭對於能源、糧食格局的觸動,深刻地改變了固有利益模式,世界各國在經濟衰退、泡沫破裂、通貨膨脹的困擾中,開始了各自為政,緊縮內收的過程。而中國的三駕馬車,出口、消費不振,只有基礎建施作為僅有支撐,那肯定是撐不住的。

市場分析,進口呈負增長,一方面反映出中國大陸經濟需求疲弱,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共當局嚴格的防疫政策導致經濟放緩,甚至萎縮。

一位上海的地產公司老總稱:「現在停產停工,企業大面積虧損,能活下去就不錯了,所以都在大幅縮減不必要開支,大家對未來沒信心,也就不會進行中長期投資。我們去銀行辦貸款展期,銀行一天就給辦下來了,不展期就要變成逾期貸款,銀行也無法承受,只能給展期,現在很多企業都是這個狀況,這意味着銀行系統隱藏着大量不良貸款。」

一家寧波的外貿企業則感嘆:「現在的問題成本提高太快,而且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一個企業成本提高24%,怎麼可能賺錢?」

企業對中長期投資缺乏信心,在中共央行披露的數據中也反映出來。今年一季度雖然社會融資大幅增加,但是企業融資以短期貸款和票據為主,中長期貸款增加很小。

「現在的情況甚至還不如疫情剛爆發時的2020年2-4月,當時企業對長短期貸款需求都很旺盛,但現在更多的是想用短期資金度過危機,對長期投資並無打算。」一位金融界人士稱,如果拉得更長遠看,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各國持續量化寬鬆,但全球經濟並未實質好轉;就短期中國而言,央行一直實行寬鬆政策,但近半年來每個月的信貸社融基本都是「總量增、結構差」,企業和居民中長期貸款少,表明有效需求並未得到提振,市場信心不足。

中共海關總署披露的進出口數據顯示,3月份來料加工貿易進口同比下降了4.7%,這也會導致後續加工貿易出口產生影響。

寧波一家貿易公司人士認為,這與上海疫情衝擊有關。上海是貿易中轉站,寧波大量進出口貨物的貨權憑證,都是在上海處理的。上海疫情導致這些單據無法打印,國際快遞需要上海中轉,但被暫停無法寄送。對外貿企業效率影響很大。「我們做保險柜出口,美國客商需要FEX快件,把他們的標牌郵寄到國內,再安裝到這個保險柜上出口。但快件到上海後,需要禁止7天,進行消殺等,7天後再送到寧波,寧波又有防疫要求,導致產品趕不上預定船期。我們不能及時供貨,客戶訂單就會取消。」

降准或難湊效「慢」經濟成為常態

中國企業的負債率整體比較高,債務負擔和資金成本都比較高。3月,新發放的企業貸款利率為4.37%,已經比2021年12月降低8個基點。但機構測算,一季度末企業部門的付息規模同比增長了6.8%,實體經濟的付息壓力依然較大。

4月15日,中共央行宣佈降准0.25個百分點,釋放5300億元長期資金,這確實能起到貨幣寬鬆的作用,但是「糧油共振」帶來的成本上漲,以及投資信心受打擊,不是央行放水所能解決的。

一位宏觀經濟分析師認為:「當前經濟的癥結更多地在於疫情反覆、部分地產企業信用風險、上游原材料漲價等問題,貨幣政策對於這些問題的作用有限。另外,經濟活動不僅與貨幣數量有關,也與貨幣的流通速度有關,如果人流、物流都放緩了,貨幣流通速度也會減緩,貨幣寬鬆的效果也會受到影響。」

曾經快速奔跑的中國經濟正處於這種「慢」的狀態下:就業延遲被中共當局美其名曰「慢就業」「靈活就業」。3月,核心經濟數字都顯示經濟明顯放緩:

——3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僅同比增長3.5%,其中第二產業用電量增幅最低,只有2.3%,說明第二產業工業增加值增長緩慢。

——挖掘機銷售下降。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對26家挖掘機製造企業統計顯示,3月銷售各類挖掘機37085台,同比下降53.1%;其中國內26556台,同比下降63.6%;出口10529台,同比增長73.5%。有關人士稱:「3月是國內挖掘機市場傳統旺季,但今年熱度明顯不及預期,除需求端資金到位和設備結款情況惡化等因素之外,近期多地疫情散發導致許多項目停工,開工率下滑,銷量止跌企穩還需要一段時間。」

——3月以來全國已有100多個城市的銀行自主下調房貸利率,平均幅度在20個到60個基點不等;同時已有約70個城市出台放鬆購房政策,但是3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仍有一大半房價繼續下降。在蘇州這樣的強二線城市,最好的樓盤,開盤去化率達到60%,但大部分不到20%,顯示居民購房意願不足。

2013年10月,中共總理李克強曾在中國工會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做過一場經濟形勢報告,他用騎自行車比喻中國經濟,稱「不動就會摔下來」,而現在正是這種情況,自行車真的轉不動了:企業和個人都想「躺平」,不願意再融資了,因為很可能還不起,已經借的先展期再說。

中共當局高喊「穩企業,穩就業」,企業不穩哪裏有就業,而中共當局不惜一切手段打壓經濟,早晚會「摔下來」。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蕭宏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419/1737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