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封城"殺人「 小提琴家陳順平之死

作者:

71歲的陳順平是痛到極致無法就醫,選擇了自殺。

今天又在朋友圈看到陳順平先生夫人的長文,記述了陳先生發病的經過。陳先生的經歷,值得概述一下,因為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情況。我們也能從中看到,一個人在疫情中發病,可能會經歷什麼。

4月13日晚上9點多,陳順平開始感到腹部疼痛,後來越來越嚴重,決定求醫。

他們先是找到小區黨委,再聯繫小區對接醫院事務的同志,第一時間幫他們開了出門證。

這個環節雖然花了一點時間,但是也看出封控十幾天後,情況已經有所進步,突發疾病的人,可以開出門條去求醫,這比疫情剛開始那幾天視頻里發生的事已經有所改善。

11:37分,他們打了110。110讓他們打120.——這個處理,沒有問題。

11:39分打120。120客服說:‌‌「需要排隊。‌‌」至於排多久,答覆說不清楚。‌‌「只能在家等死?‌‌」‌‌「沒辦法,只能等。‌‌」

11:41分,120回電話,表示可以派車,但是仍需等待,前面還有2人。他們說,110也聯繫了他們。

到這個環節看,雖然120存在用車緊張的問題,但是110和120的工作,仍然算是正常的。尤其是110,還跟進了一步,給120打了電話,這說明警方已經回到正常工作狀態。

12點多,120的車到了小區,帶陳順平夫婦到同濟醫院總部(新村路)。護士攔住不讓進,說:‌‌「我們不接診,裏面全是陽。‌‌」病人哀求,讓進去看病,因為看到急診裏面人頭攢動。護士給領導打電話,領導回覆說不接。

沒有辦法,120帶着他們,到第二家醫院——‌‌「第十人民醫院‌‌」。這家醫院沒有開門。

120告訴他們,‌‌「你這病不致命,回家自己買藥吃吧。‌‌」病人結束了求醫過程,回到家中。

這就是看病的過程。陳順平痛了一夜,中間起來吐了好幾次。兩人都沒怎麼睡,到了早上7點,陳順平告訴夫人,他‌‌「不躺了‌‌」,起床去了客廳,而夫人困到極致,睡着了。陳順平到了客廳,寫下紙條,然後從窗戶跳了下去。

8點多夫人起床後,發現丈夫不在了。她到了樓下,看到血肉模糊的身體。

120又來了,再次把陳順平拉到了同濟醫院進行搶救。這次可以搶救了,但是人卻已經死了。陳順平夫人問醫生,昨天來了為什麼不能接診,搶救醫生說:‌‌「昨天晚上是有陽,但是消殺後還是接診的。‌‌」

引號里的內容,都來自陳順平夫人記述的原文。

毫無疑問,醫院是有很大責任的。如果醫院能如實說明情況,消殺後可以繼續看病,陳順平只需要在急診那裏等幾個小時,就能進行治療。

最初回復的醫生說:‌‌「裏面都是陽,不能接診‌‌」,一定是一個誇大的說法,因為到現在我們也沒看到同濟醫院總部‌‌「裏面都是陽‌‌」的相關報道。第二天早上搶救醫生的說法,可能更符合現實,醫院確實出現陽性,但是處理後,又恢復接診了。

很可惜,陳順平無法獲得‌‌「上帝視角‌‌」,不知道醫院在他們走後又恢復了接診。

我猜測,醫院也會認為自己遵循了防疫的所有規定。

比如,現在有明文規定,醫院急診科不得停診(不知道為什麼第十人民醫院沒開)。但是,醫院可能也要遵循防疫的硬性規定,比如,出現陽性後,原則上一律不再接診。

這個‌‌「原則上‌‌」就有解釋的空間,到了一個具體的醫生那裏,他已經非常疲勞,也沒有親眼看到病人的痛苦,只是接到護士電話,‌‌「120拉來一個病人,說肚子疼‌‌」,醫生很有可能回復,‌‌「都是陽,不能接診‌‌」。

作為政策‌‌「補丁‌‌」,在‌‌「出現陽性後立即停止接診‌‌」這樣的原則後,還可能有一條:‌‌「如果確實需要急診,在徹底消殺保證安全後再接診……‌‌」只不過陳順平沒有享受到這個補丁待遇。

防疫中有各種硬性規定,每一條單獨看起來,都是有效的、正確的,但是,有很多規定本身,就是相互牴觸的。‌‌「任何人不得出小區‌‌」,‌‌「任何人不得阻攔急症病人求醫‌‌」;‌‌「醫院出現陽性應該馬上停診‌‌」‌‌「醫院不得以任何藉口拒絕接收急症病人‌‌」……

這幾天看到的所有個體的悲劇,似乎都是這些相互矛盾的規定‌‌「打架‌‌」的犧牲品。作為一個普通人,你會被各種各樣的‌‌「必須‌‌」‌‌「一律‌‌」支配得團團轉,直到情緒崩潰。那個說出‌‌「裏面全是陽,不能接診‌‌」的醫生,某種程度上也是犧牲品。

陳順平夫婦的故事,讓人悲傷的地方在於,作為普通人,他們無比善良,也按照規定使出了渾身力氣,但是卻又沒有任何辦法。

作為一個音樂人,陳順平是優雅而理性的,退休後在大眾樂團演出。陳順平夫人退休後,一直在做志願者,丈夫跳樓這天早上,讓她起床的是,8點要去當志願者配送抗原——這是多好的一對老年夫婦啊。

陳先生在留下的紙條中分析,自己應該是急性胰腺炎,那是人能遭遇的最強疼痛之一。他推測,自己應該是來到了生命盡頭。寫下紙條,告別世界。這是一個理性的人所做的最後一個決定。

而這也是我們無法這麼‌‌「理性‌‌」的原因。我們必須像那篇記述的最後一段那樣去追問:

‌‌「為何?為何?為何?‌‌」

延伸閱讀:

陳順平兒子發文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城市的地得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417/1736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