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怎樣批評孩子,才能不傷娃的自尊,又能讓他改正錯誤?

在一次朋友聚會中,我看到了這麼一個情景。

一位6歲左右的小女孩,拿起桌上一大盒椰子汁,往自己的杯子裏倒。一不小心倒多了,椰子汁從杯里溢出到桌子上,又順着桌面流到小女孩的衣服上。

邊上的媽媽見狀,趕緊拿起紙巾幫女兒擦衣服,對着女孩子大吼道:「這麼大了,倒個果汁都不會,笨死了!」

小女孩被媽媽這麼一批評,頓時大哭起來。

過後,這位媽媽跟我們抱怨道,她覺得女兒太「玻璃心」了。每當女兒做錯事時,大人都還沒說兩句,女兒就會「哇哇」大哭起來,真不知道該怎麼管教。

相信不少媽媽也跟這位媽媽一樣,有這樣的煩惱。當孩子做錯事時,批評吧,孩子哭起來就沒完沒了,令人煩燥。不批評吧,又擔心孩子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

孩子做錯事了,到底該不該批評呢?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犯錯是難免的。

批評,是父母的一種教育方法。是父母為了制止孩子目前錯誤的行為,防止孩子今後再次犯同樣的錯誤,而對孩子的錯誤提出意見。

當孩子犯錯時,如果父母因擔心孩子哭鬧,而對孩子的錯誤視若無睹,不進行任何的教育引導。那麼,可能會出現兩種結果。一種是孩子對自己的錯誤渾然不知,也就無法改正錯誤。另一種,則是孩子可能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但由於父母不管不問,孩子以為這種行為是被家長默許的,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繼續犯錯。

曾經聽到過這麼一個故事。有個家長帶着孩子去親戚家玩。孩子出於好玩,故意把礦泉水倒在了親戚家的鋼琴上。親戚生氣極了,本想好好教育一下這熊孩子,結果家長卻說:「孩子還小,不太懂事。」

過了一陣子,家長帶着孩子去逛街。沒想到孩子居然把可樂倒到了琴行擺放的一架鋼琴上,而那架鋼琴價值68萬。

可見,當孩子犯錯時,父母如果不加以指正,孩子就會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合理的。試想,若上例中的家長,在孩子第一次犯錯時,就及時對孩子的錯誤給予適當的批評。那麼,或許就不會有後續琴行的事件發生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批評都能對孩子起到促進作用。批評作為一種教育方法,也是要講究方法和技巧的。只有方法得當的批評,才能幫助孩子成長。

批評的四個技巧

為什麼有些孩子明知自己犯了錯,面對家長批評時,還是不肯認錯呢?其實,這種情況有時是父母的不當批評引起的。

不要在氣頭上批評孩子

有時,孩子犯的錯誤令父母極為憤怒。而人在氣頭上往往是不理智的,很容易因一時衝動,對孩子說了不該說的話、或做了不該做的事。從而對自己和孩子造成不良影響。

這時候,父母最好把問題先放一放,嘗試着讓自己放鬆下來,等心平氣和了,再選擇適當的方式批評、教育孩子。

不要當眾批評孩子

俗話說「人要臉,樹要皮」,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也有自己的人格、自尊。

父母若在公共場所批評孩子,容易讓孩子產生牴觸情緒。即使孩子已經知道自己做錯了,但礙於面子,而不肯承認錯誤。甚至會以哭鬧、頂嘴來反抗。

當孩子在公共場所出現不良行為時,父母可以用皺眉、打手勢等暗示性動作或表情,來提醒孩子。也可以和藹地指出孩子的錯誤,同時鼓勵孩子承認錯誤,這樣既能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又能幫孩子確立自尊和自信。

不要翻舊賬

有些父母在批評孩子時,經常會說:「你看看,都跟你說過幾遍了,你就是不聽,老是不改。」這種動不動就翻舊賬的批評,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孩子往往也不容易接受。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只針對孩子當下的行為進行指正,就事論事,而不是揪着以前的缺點不放。

注意說話的技巧

我們可以先描述孩子的行為,然後再發表我們對此事的感受,並說出我們為什麼會有這種感受,最後,再提出我們的要求。

比如,我們看到孩子把香蕉皮隨手扔到地板上。我們可以這麼跟孩子說:「寶貝,媽媽看到你把香蕉皮扔到地板上,覺得很擔心。萬一有人不小心踩到了,會摔倒的。媽媽希望你能現在把它撿起來,扔到垃圾桶里,好嗎?」

當孩子改正錯誤時,我們也要及時給予鼓勵肯定。

最後,想告訴大家的是,「不加修剪的樹林難以成材,而不恰當的修剪就是傷害。」父母的批評,就如園丁手中的那把剪刀。用得好,可以讓孩子在錯誤中成長。用不好,則可能給孩子造成永久的傷害。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兒科鮑奶奶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408/1732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