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社會觀察 > 正文

女海歸自述:5年相親50次在「貨架」上並不搶手

近期多地發佈2021年婚姻大數據,整體趨勢為近五年結婚登記數量逐漸下降、結婚年齡推遲。

看到媒體報道這一消息時,杜玲(化名)自嘲自己今年剛好30歲,在相親「貨架」上已經不那麼搶手了。

杜玲1992年出生於河北保定的一個小鄉村,通過讀書走出鄉村。2017年,杜玲從英國碩士畢業後,在北京從事會計工作。剛畢業開始工作的她,在家裏人的安排下,開始一場又一場的相親。

3月6日晚,杜玲講述了她近50次的相親經歷。在她的講述里,她是最普通的那種女孩。身高1米56左右,沒有城市戶口,最初對相親有所期待,「也許談個戀愛也好」,到現在也清楚地認識到相親市場殘酷的一面。

杜玲自稱,她在浪漫愛情和現實婚戀的夾縫中穿梭。父母不理解,她為什麼就是不願意點頭結婚,杜玲也不理解,為什麼相親了這麼多次,沒有一個相親對象有超過三次以上的見面。

她在相親中開始思考「婚姻」是否是她人生的必需品,「如果沒遇到合適的,自己獨自生活也可以」,杜玲說,家庭不一定是女性的歸宿,人最終的歸宿其實還是自己。

以下是杜玲的講述——

「剛開始相親,我會在意對方學歷」

我出生於1992年,今年剛好30歲,2017年從英國讀了財會相關專業碩士後,留在北京做會計工作。我身邊工作環境中女性居多,接觸不到太多的異性。父母也覺得我到了該談婚論嫁的年齡了,就開始讓村裏的介紹人給我介紹相親對象。

相親認識的人都是經過我老家農村裏的介紹人推薦的。我來自河北保定一個小鄉村里,我們那裏有職業介紹人。一般村裏有這種模式,介紹人向我父母介紹他們的家庭背景,然後我們這邊會介紹我的情況。

我也嘗試過用線上社交軟件,有時候會遇到不靠譜的,比如殺豬盤這些,還有人在社交平台上一次次試探我對於性的底線,有點浪費時間。

最開始,我媽媽打電話跟我說,介紹人給我介紹了一個老家那邊的人,也在北京工作,要不要見一面。然後就推微信,讓我跟對方聊。

我當時對相親的態度並不牴觸,覺得相親能談個戀愛也不錯,我從大學談了一段戀愛之後就一直沒有再談戀愛了。既然開始選擇相親,我會在意對方的學歷。因為我的學歷是海外碩士,我希望對方學歷能本科以上。感覺學歷相似的話,能聊得來的概率會大一點。

時間久了,你會發現,在相親市場上,學歷還是挺普遍的一個考量因素,有的人本身自己學歷很好,甚至會要求對方必須是211、985高校畢業。

我對我第一個相親對象印象非常深刻。

當時是2017年的夏天,也是老家介紹人介紹的。他的背景在我看來是不錯的,我們有相似的教育背景,他也在英國讀了研究生,好像是在一家大型互聯網公司工作。

第一次見面,我們約在商場裏吃飯。見他第一面,沒有很驚喜的感覺,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個男生。我大概只有1米56,他大概1米75這樣,長相斯文,戴個眼鏡,看起來比較老實。吃飯的時候,基本是我在開啟話題,他附和,我特別怕尬在那裏,兩個人面對面不說話。

吃飯完後,他說要去樓下商場逛一下,我跟着他進到一個區域停下來,我發現那個區域是男士內褲區,掛着一排排的平角內褲。我變得很尷尬,趕緊從那個區域退出來,在外面等他。他很認真的挑完買單,整個過程非常順暢。

我當時覺得這個行為沒有邊界感。後來我朋友也分析,說人家可能只是周末正常的購物行為,為了應付介紹人的要求,就順便跟我見一面。

當晚見面後,回到家中,他微信上再也沒有找過我了。我想他應該沒有看上我。

相親市場上,身高成為一個被拒絕的理由

相親相到後面,大家有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大家見過面之後如果覺得不合適,也不會明說「不好意思」,大家心照不宣地慢慢就不聯繫了。

比如說在微信上發打招呼的消息,對方不回,你大概就知道這是一個信號,沒看上。

我的客觀條件,在婚戀市場上不是特別好。我真的只是一個普通女孩,身高不夠,只有1米56左右的身高,年齡也是大的,30歲。在北上廣沒有房子,沒有戶口,自己家裏的戶口也不是城市戶口,因為城市戶口意味着父母有養老退休金。

杜玲說相親交友平台上男嘉賓明確列出女性的身高、學歷要求,還要求顏值在線。來源:受訪者提供

我在相親市場上實際遇到的情況中,身高會成為一個明顯的被男方拒絕的理由,甚至不止一次。我挺在意的,但這不是我能改變的。我之前在相親廣場上看,有一個女生,真的很優秀,學歷很好,工作、收入都不錯,北京戶口和房子都有,就是在身高那一欄,寫的只有1米55,然後周圍的人都在評論說「這找不到」。

這個女生她只想找跟自己差不多的條件,也沒有很過分,但目標男生只關心女生的年齡、身高和長相,其他學歷、家世、工作能力人家並不在乎。

我個人感覺男性都是看臉的,像這位女生,跟她旗鼓相當的目標男生可能本身基本的社會階層和財富積累都足夠了,不指望通過婚姻來獲得,所以就看長相、身高,圖個心情愉快或者優秀的DNA。

綜合下來看,哪怕我自己特別積極去婚戀市場上推銷自己,可能也不會有很多回應,因為我不是男方理想中的擇偶伴侶,他們可能連接觸都不想接觸。

有一次相親,對方是一個正在上海交大讀書的博士,他的身高也沒有很高,可能也沒有1米7。但我本身對於這種頭腦聰明的理工科男生有一種天生的敬佩感、崇拜感,包括我前男友也是這種類型的,所以我當時覺得可以接觸試試。

那段時間我剛辭職,時間也比較空閒。當時見完,我直接問他對我什麼感覺,他的回答也讓我印象深刻。他說覺得及格,可以接觸試試。

但後來的那段時間,我可能太頻繁地找他,比如每天會發微信問他在幹什麼。他說我不符合他設想的那種性格,再也沒有後續了。

我相親了接近五十次,我回頭想了一下,幾乎沒有一個見面超過三次的,大部分的相親第一次見面就「見光死」了。每次沒有下文或者失敗,我可能都會反思自己,也會比較鬱悶,會想着是不是要調整自己的標準。

在我老家那個村里,所有人看到我就告訴我「不要再挑了」,他們這句話表達出來的意思好像是有一個條件非常好的人站在我的面前,然後特別喜歡我,就等我答應,但因為我眼光太高,所以我就不點頭。

我有時候覺得挺難過的,我們女生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一直在努力,取得了這些成就,但是到了相親市場上,把我們這些成就擺出來,但對方卻只在乎你高不高、漂不漂亮、能不能生孩子。

「婚姻對我來說不是必需品了」

相親多了,感覺愛情或者去想認識一個異性的欲望、衝動都變成了一個奢侈品的存在。對我來說,它也不是我必須要擁有的東西。如果我想擁有,可能代價也挺高的。

我最初也沒有很嚮往婚姻,就覺得是人人都要做的一件事。我現在覺得婚姻、家庭不一定是女性的歸宿。人最終的歸宿還是自己。

我現在的狀態比較「佛系」。打個比喻來說,我不是貨架上比較搶手的。我這個年齡,可能就叫做「願者上鈎」了,感覺過完30歲這個坎兒,可能真的就隨遇而安。

去年我身邊的一個朋友突然告訴我領證了,微信群里大家可能都領了結婚證,突然間覺得身邊人都已經往前走了一步,而你還一個人留在原地。

年齡越往上走,對於親密關係可能會更恐懼了。最近有一個相處時間稍微長一點的相親對象,但談到對未來的規劃時,發現彼此意見不一致,又結束了。

這段是2021年聖誕節的時候通過社交軟件認識的,對方比我小兩歲,1994年的。跟我教育背景挺像的,先是在國內讀的大學,然後去澳大利亞讀的碩士,現在在北京的國企工作。前兩次見面聊天吃飯,都聊得不錯,他還會發微信告訴我說「想我了」這類比較曖昧的話。

但是在第三次吃飯的時候,大家聊到未來的規劃,他希望自己趕緊安定下來,能夠在北京置業成家。他在飯桌上明確說,他希望買房的話,男女雙方能各出50%的首付。

我明確告訴他,我們家是出不起這個錢的。當時我感覺他愣了一下,之後就沒有再找過我了。所以我事後去猜想,可能這個理由勸退了他。

我感覺現代人際關係非常脆弱。前期在沒有討論這個話題的時候,他對你展示出來的所有的主動,表達所有的愛意,可能在聽到你拿不出這50%首付的時候就都沒有了。

目前來看,可能婚姻真的需要有「昏了頭」的那一瞬間,前期想得越多,越清醒,可能就越進入不了。

我們現在和父母那一代人的觀念不一致,他們那個時候可能覺得兩個人見一面,互相看得上就結婚了。他們是非常傳統式的婚姻,男主外女主內。他們認為,你小的時候一直是父母照顧的,但是等你成年之後,父母不足以照顧你了,所以你需要婚姻。他們認為你必須要找一個男人,必須要進入家庭,認為這是我應當走的路。

但現在不是這樣,我有獨立工作的能力,我不一定要靠着結婚才能生存、才能養活自己。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澎湃新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310/1718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