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戳中共痛處 北京清華大學兩教授文章被急刪

清大法學教授勞東燕反思,中國古城西安因疫情被封鎖,其所造成的人道災難可能遠大於疫情本身。圖為2022年1月4日西安市一處病毒核酸檢測站。(STR/AFP)

近日,中國清華大學的兩位教授發出與中共主旋律不同的聲音,結果其文章被全網封殺。

1月29日,清華大學法律學院教授勞東燕發出省思文章《直面真實的世界》。她的文章在微信公眾號僅存活了不到2個小時就被中共網警刪除了。不過,海外網民將該文章保存了下來,使讀者有機會一探究竟。

勞東燕的這篇近7,000字的文章分為「在荒謬中生活」、「在迷茫中忙碌」和「在適應中反省」三部分。

談及去年12月23日,中國古城西安因為疫情被封鎖,文章認為,其所造成的人道災難可能遠大於疫情本身。文章說:

「冰天雪地里,懷胎八月的孕婦在醫院門外坐等流產,而突發心臟病的老人,以必須核酸檢測為由,在無情的等待中失去救治的機會。一位媽媽接到中學放假的女兒,在已通過十八輪核酸檢測的情況下,仍被卡點攔着不讓回家,在冬日的寒夜彷徨街頭直到天明。

「那位在冬日寒夜與女兒一起彷徨街頭的媽媽,曾這樣哭訴:『如果每一個教訓都要付出生命的代價,才能成為教訓的時候,這樣是不是太慘痛了?……你們是執法部門,但是天理人情呀,我們是不是把人放在了第一位?』她的哭訴讓人潸然淚下。然而,在這宗事件中,究竟誰是為惡者,誰需要對結果負責呢?答案是沒有。

「一切都是以安全或穩定為名,宣稱是為了民眾的福祉。可悲的是,無論是醫院的保安還是卡點的人員,每個人都在盡忠職守,猶如螺絲釘那樣,認真貫徹來自上面的規定,同時卻對具體個人的苦難視若無睹,甚至本身就是他人苦難的肇因。

「單純人性的惡,儘管看起來怵目驚心,其實並不那麼可怕,因為但凡有正常理性的人,都能做出正確的判斷。然而,制度造成的惡,因其以日常化甚至是平庸的面目出現,導致人們普遍地不加提防,所以具有高度的傳染性。縱觀20世紀的浩劫,幾乎都是由制度性的惡所造成,惡劣的制度加持人性的黑暗,一再地釀成難以想像的悲劇。

「在這樣的國家機器眼中,抽象的群體至高無上,而具體的成員毫無價值。事實上,作為群體的民眾被抬舉得越高,作為個體的成員就越發地無足輕重。兩種理念竟能並行不悖地存在,世界就是如此的荒謬。」

文中還提到了其它荒謬之處: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人,對於他人的不幸表現出不加掩飾的冷酷,甚至想方設法要從當事人的身上找出錯處來。這種下意識的言行,折射出一種頗為微妙的內在心理:那些遭遇不幸的人們,完全(或至少部分)是由於自身的過錯所導致,而我沒有這樣的問題,所以我是安全的,不幸不至於降臨到我的身上。

「當下的社會治理中,不管什麼層級,重要的往往不是出現了相應的問題,而是相應問題是否成為了輿情事件。於是乎,不解決問題,而只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成為治理中的慣常手段。把任何有影響力的事件都單純地當作輿情問題,導致問題不僅沒有解決,而且越來越多。本來微不足道的小事,最後變成天大的事。」

上述種種荒謬之處令勞東燕感到內心迷茫:

「迷茫首先表現在,但凡涉及社會性的問題,我已經完全不知道言說的邊界究竟在哪裏,也因此不知道自己可以寫些什麼。

「迷茫還表現在,除了可能給自己帶來麻煩之外,我不知道這樣的公共寫作有什麼意義。

「更為迷茫的是,在這一年中,我試着讓自己收斂與合規,但終究發現,很多時候都會被逼到忍無可忍退無可退的地步。也許,是我的忍耐力不夠吧。很多事情,但凡還有一點做人的血性,我都疑惑,怎麼能忍得下來。無止境的忍耐,無原則的退讓,最終會讓自己都鄙視自己,那樣苟且地活着,真是枉稱為人。反之,不想忍耐的話,就要經常處於憤怒的狀態,還可能被認為是麻煩人物,免不了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讓人迷茫的還有,關於努力的意義。如果所做的努力沒有意義,那我們還要繼續選擇努力嗎?無怪乎『內卷』與『躺平』,會成為具有時代標誌性的關鍵詞。」

作為一名法律學者,勞東燕表示,眼見着依法治國日益地變成以刑治國,有時會有悲從中來之感。不過她在反思中認為,不能一味地迴避現實。「我始終認為,與給予虛幻的希望相比,認清與直面現實是第一位的。直面現實,接受世界殘酷的一面,是走向成熟必須要經歷的過程。不然,心理上就永遠只處於蒙昧的幼童時期。只是,在直面現實的同時,如何讓自己不至於變得憤世嫉俗或是隨波逐流,是頗費思量的事。」

另一位被刪文的是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郭於華。她1月8日在微信公眾號上發表題為「西安,西安,可否長安」的文章。該文發表一天之後,不僅文章被刪除,連帶的微信號也被封了。

該文通過眾多具體案例,指出中共官方在西安防控疫情方面的問題:救治防控不利;強制管控失當;人民生命損失、生計困難;信息不暢,不可批評;工作方法簡單粗暴;官僚主義、形式主義;領導無能、水平太差;以及系統性潰敗等等。

郭於華說,防控本是抵抗病毒、保護生命的,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權力運作方式卻導致生命健康的損毀,實在是本末倒置。

她提出,普通人為什麼寧可冒着生命危險也要逃離疫區?他們在逃離什麼?對他們來說最大的風險是病毒還是其它?

文中最後說,禍患未到時歲月靜好,平安無事;災難一旦降臨,系統就運轉失靈,顯露千瘡百孔。這恐怕不僅是「系統性潰敗」,而是系統性質的原因。

清華大學是中國最著名的學府之一。勞東燕曾在2016年榮獲中國人文社科最具影響力青年學者,以及首都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稱號。郭於華至少出版過七本著作,其中《生命周期與社會保障——一項對下崗失業工人生命歷程的社會學探索》曾獲得國際學術界戈登‧懷特獎(The Gordon White)。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大紀元專題部記者易凡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208/1706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