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立陶宛霸氣「看好了世界」原因曝光前總理嗆中共這句話

立陶宛開先例用「台灣」名義在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開設大使館,此舉表明是公開向中國大陸下戰帖,北京政府認為是對「一個中國」原則的重大侮辱。(圖/路透社)

立陶宛於去年11月18日宣佈台灣代表處正式掛牌成立,使得雙邊關係又向前邁進一大步。相較於美國、歐洲等其他國家都以台北為名稱,立陶宛開先例用「台灣」名義在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開設大使館,此舉表明是公開向中國大陸下戰帖,大陸認為是對「一個中國」原則的重大侮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由於大陸市場對立陶宛來說相對小,間接透過對陸的抗爭吸引俄羅斯的注意。

針對大陸當局持續以貿易制裁報復立陶宛,削弱其進出口商品實質上製造了貿易壁壘,使該國許多企業遭受打擊。報導指出,北京政府一再否認這些說法,並駁斥立陶宛損害最重要的「核心利益」以至於雙方關係降至冰點。

這場政治僵局使立陶宛轉向求助於歐盟,27日歐盟在世界貿易組織對中國大陸提出訴訟,指責北京採取歧視性得貿易做法打壓歐盟單一市場的其他出口產品。此案很可能只是歐盟對大陸表達強硬立場的開始。

1990年,立陶宛成為第一個脫離蘇聯的國家,於2004年加入歐盟與北約。報導指出,像大陸這樣在自己勢力範圍內展現侵略性,尤其對台灣、抑或歐洲小國,自然會驚動那些曾經生活在蘇聯統治下人。

立陶宛前總理庫比柳斯(Andrius Kubilius)表示:「中國需要記取教訓,直到現在他們依然以一種背離我們價值觀和規則方式來做事,純粹因為他們有的是錢。」

由於大陸對立陶宛來說是一個相對較小的出口市場,因此會比其他國家更願意表態。根據經濟複雜性觀測站(OEC)調查顯示,大陸作為該國成長最迅速的出口市場之一。然而,2019年,立陶宛對陸的出口僅佔1.18%;相比俄羅斯與美國分別為13.1%和3.64%。

自從加入北約以來,立陶宛一直受到來自俄羅斯的壓力,他們希望藉此在歐盟成員國中樹立榜樣,傳遞沒有人會甘願屈服於大陸與俄羅斯共產專制政權的訊息。一位立陶宛官員說道:「立陶宛透過對陸的抗衡,更希望的是引起俄羅斯的注意。」

庫比柳斯更進一步補充:「我不認為歐盟那些更大的國家會主動站出來力挺我們,也許隨着時間過去,歐洲將團結起來反對一個特立獨行的國家。」

人權專家羅傑斯(Benedict Rogers)表示,「雖然中國立場擺明堅硬且明確,而且足以與其他國家較量。然而,當各國團結一致齊心抗中的時候,北京政府的欺凌策略效果較差,恐怕產生更大的影響。」縱使這場口水戰看似是一場小爭吵,但關鍵在於歐盟多年來一直尋求解方以協調跟大陸之間的經濟關係,以及與其成員國的價值觀。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中時新聞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201/1703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