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心理成熟的6個表現

「你喜歡什麼樣的男生?成熟一點兒的。」「幾年沒見,感覺他變成熟了好多。」「有些人年齡越大,只讓人感覺越來越油膩,而不是變得成熟。」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用是否「成熟」來談論一個人,也渴望變得成熟,但成熟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通過編輯部的討論,結合一些心理學視角的思考,我們覺得可以從下面這些角度來理解「心智成熟」,一起來看看吧~

能體驗到複雜的情緒

白雪公主、小紅帽和狼外婆、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還記得小時候看過的那些童話故事嗎?

在我們小的時候,是通過童話的方式認識這個世界的——在這個世界裏,夢想會實現,結局很美滿,好人有好報,壞人有惡報。

童話世界除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還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就是簡化了世界,把它變成二元對立,非黑即白的。

而隨着我們漸漸長大,會遭遇一些不滿足我們期待的事情,童話濾鏡就逐漸破碎了。我們意識到真實的世界是很複雜的——好人也會有糟糕的一面,美好的愛情摻雜着欲望和傷害,一件看似是禮物的好事日後可能會變成炸彈。

於是這個時候我們逐漸產生一種很複雜的情緒,很難用好壞定義去一個人,一件事,或者定義自己。Shahram Heshmat(2016)指出,一個人可以體會到複雜情緒,恰恰是成熟的表現。

因為真實的世界本身就是非常複雜的,多變的,很難去定義的,這意味着我們可以走出頭腦的世界,從而對生活和自我都有更加深刻的認知。

能積極但客觀、現實地看待自己

一個人的心理是否成熟,取決於一個人的自我的整合程度,簡單來說就是你如何看待自己。

心理學家Allport,G. W.(1961)曾提出「成熟的人」首要標準就在於:能夠積極但是客觀、現實地看待自己。

「相對成熟」的人對於自我的認知通常有這些特點:

◍大體上是喜歡自己的,覺得自己是「可愛」的。

◍允許自己有缺點,並了解這些缺點。

◍能接納自己,不太會用「壞的、糟糕的」這類詞評判自己。

◍對自己的認知相對穩定(可能有暫時短期的波動),不太會受外界或者他人的影響。

◍了解並尊重自己真實的感受和情緒。

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難的一點就是真實。當我們越遠離自真實的自己,越否認真實的情緒,越執着於理想化的自我形象,內在的衝突就會越多。

讓我想起弗洛伊德老爺子說過的那句話:「這些不被承認的情緒不會消失,只是被活埋,遲早這些情緒還會湧現出來」。

具有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

除了和自我的關係外,心智成熟的另一個標準是和他人的關係,也就是有沒有能力建立滿意的親密關係。發展心理學認為: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於冒與他人發生親密關係的風險。

而滿意有三個維度的判斷指標——這段關係是否是健康的、持久的、深度的。是的,海王那種到處養魚的、頻頻更換伴侶的、或者陷入虐戀而無法自拔的,不在此討論範圍之內。還有一些人覺得成熟就是不需要依賴任何關係,其實不是這樣的。

「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會阻礙我們和他人建立親密,《了不起的我——自我發展的心理學》一書中提出了三個障礙:

◍害怕不被接納。

◍害怕承諾。

◍害怕被改變。

當我們克服這些障礙,有能力和意願作出承諾,建立起真正的親密關係,也算是在成熟的路上又多走了一步。

完成獨立

現在很流行獨立女性,我也一度這樣標榜自己——有一份能養活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思考和追求。後來在陷入一段糟糕的親密關係卻無法離開的時候,我才意識到,經濟獨立和生活獨立並不難,真正艱難的是精神獨立,而我遠遠沒有做到。

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精神獨立意味着:

◍完成和父母的分離,建立起清晰的邊界。

◍完全為自己負責。面對自己的人生困境,不依靠任何人去逃避或者解決問題,不抱怨。

◍在自我和外界發生衝突的時候,能夠堅守自我,能做出決策。

◍有能力照顧自己(不只是吃好睡好)。

由於成長經歷的不同,有人很早就開始獨立,而有些人可能容易陷在各種共生關係里,比如在很多事情上無法擺脫父母的控制、過度依賴伴侶等。

獨立讓人感受到自由、遼闊和力量,但獨立也是個漫長的過程,絕非一蹴而就。

走出小我的自戀心態,感受真實世界

前兩年認識一個朋友,剛開始我很喜歡她,覺得她熱情又有才華,後來在相處過程中覺得越來越彆扭——

「我們所有的聊天都圍繞着她,當我在講我的事情時,她覺得毫無興趣,很快又繞回到自己的事情上來;她經常抱怨,工作上的不滿意是領導為難她,關係的不順利是對方奇葩。」於是我們就漸漸疏遠了。

你身邊可能也有這樣的人,他們好像只活在自己的想像中,看不到這個真實的世界,也看不到其他人。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全能自戀」可以形容這種狀態,也被稱為「全能感」,是心理學家科胡特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嬰兒早期的心理,也是人類最原始的心理。

全能自戀有這些表現:

◍這個世界(養育者)必須按照我的意願來運轉,如果不能滿足就會非常憤怒。

◍我是世界的中心,只看得到我的需求和痛苦,看不見其他人。

◍如果遇到不順(需求不被滿足),一定有人在迫害我。

放在嬰兒身上,你會覺得這樣的心理好像是能理解的,但如果一個成年人還抱着這樣的心態,就會給自己帶來很多痛苦和不滿——這幾乎是必然的,因為世界不可能會圍繞一個人的意願運轉。也會給周圍的人帶來困擾,難以建立關係。

最後,變成熟常常伴隨着痛苦

「人生苦難重重。」

心理學暢銷書《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開篇就這樣寫道,所謂心智成熟的旅程,就是「一個不斷面對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

Loevinger,J.(1976)曾指出,人的自我只有在環境不符合他們的預期時,才有成長發展的機會。這不難理解,因為所謂成熟就是對自我和世界的認知不斷疊代的過程。

我有一個朋友,人生前25年一切都很順遂,家庭、學業工作、親密關係,幾乎沒有遇見過什麼挫折。25歲那年第一次迎來人生的暴風雨,失業、失戀,陷入抑鬱。

她消沉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是也變成熟了很多。「我感覺自我好像完全破碎重整了一遍。」她這樣描述變化的感覺。

在一切都符合預期時,人們往往會難以超越既有的認知框架。而遇到難以理解的負面經歷,就會需要去調整對自我和對世界的認知。

當然,不是所有的痛苦都能帶來這種成熟的發生,重點是可以直面痛苦的感受,發現問題所在,並結合積極的思考和行動。

變成熟的過程似乎沒那麼愉快,總伴隨着一些失望、痛苦和世界觀的崩塌。但又無法逃避,隨着我們面對的環境和事情更加複雜,保持過去的心態很難應對。

我很喜歡《千面英雄》書中的一句話:「如今英雄需要完成的不是伽利略那個年代的英雄功績,現代的英雄周期的故事,就是人類走向成熟的奇妙故事。」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果殼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128/1701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