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偽官幸仗一詩救——王維為保名節不惜用藥

— 艱困中見風骨 王維裝病保名節

艱難困苦中的行事,有時是很能見出一個人的本真,甚至是風骨的;這話在大詩人王維身上也體現得甚為明顯。

太原人王維,字摩詰,他由於老爸遷家的緣故定居在河東。9歲時他便寫得一手好文章,跟弟弟王縉齊名,深受大家的讚嘆。而王維除了詩文極佳外,他還擅長多方面的才能,比如在音樂、書畫和佛學等方面,他都稱得上行家裏手,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學識極為淵博的天才之一。尤為難得的,他還以孝敬母親聞名於世。

王維很早就知名,加以當時公主的極力推薦,他在玄宗開元九年(721年)便考取了文人們夢寐以求的狀元,真可謂少年得志。不久,他又得到當時著名宰相張九齡等人的愛護和提拔,出任右拾遺及監察御史等官職。公元755年,范陽節度使安祿山以誅殺楊國忠為名發動叛亂。誰知原本號稱善戰的唐朝軍隊,居然不堪亂軍的一擊,東都洛陽迅速被攻下了,玄宗李隆基只得攜帶着楊玉環等人出逃到四川。在這次關係唐王朝生死存續的「安史之亂」里,湧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但同時也可見出一些並不重名節的士人的真面目。

就在玄宗向西奔逃時,作為朝廷命官的大詩人王維,自然想跟着皇帝一起走,但他由於「扈從不及」,遂被叛賊安祿山抓獲了。而安早就知道他的大名,儘管安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魔王,但對於王卻頗為友好,想要禮待他出任偽官。而一向以氣節自我砥礪的大詩人王維,儘管生性較為柔弱,不敢當面像當時的樂工雷海青一樣對着安大罵,但他也是一個能分出是非曲直的讀書人,便來個迂迴的抵抗。因善於讀書,他知道許多知識,用一種能使自己接連下痢的手法「生病」,並自稱已經患上了喑病。對此,安也沒轍了,就派人把他送到洛陽普救寺「養」着,說這是對他的特殊照顧,但究其實,安卻正是不放心他而採取的軟禁手段;同時,安還強迫他擔任偽職,此時的王維真是有苦難言。

肅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間,佔據了長安帝王宮殿的安祿山,在風景優美的凝碧池上大擺宴席,用以招待那些陷於賊巢的官吏,希圖表明自己的「英明領導」。此時,樂工們齊奏太平盛世時的音樂,以望得到安的賞識,但也有許多樂工當即便大哭起來。而踞坐一旁的安手裏拿着明晃晃的尖刀,在虎視眈眈地注視着百官們的一舉一動。樂工雷海青看到這不堪入目的污穢一幕時,遂不勝悲憤地把手中樂器往地上一扔,然後向玄宗奔逃着的西南方下拜,並大哭起來。安見制止不了,就命人把雷拉下去,雷當即怒不可遏地大罵安祿山,而且還舉起那樂器向安砸來;整個場面頓時就嘈亂不堪了。

王維那位極為要好的朋友裴迪來告訴這一令人感慨不已的事情經過時,身在普救寺里的他便情不自禁地流淌着熱淚,並當即寫下一首七言絕句道: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葉落空宮裏,凝碧池頭奏管弦。①

不難看出,王維儘管也曾接受過偽官,但他心裏卻分明忠忱地愛戴着大唐王朝的,所以這詩中才會有希望官軍早日來解救百姓於水火的心願。只是由於他生性比較溫和,當時又懾於安的淫威,不敢明確表示反對罷了,但對一個文人來說,這確實已屬難能可貴了。

終於等到「安史之亂」被平定,肅宗對那些失節的大臣一一都作出了處罰,而知道王維在安祿山統治時期,依然能以詩作表示他這作為臣子的耿耿忠心,可謂大節不虧,心中便已有幾分憐憫着他了。此時,業已擔任宰相之職的弟弟王縉又上書說,願意以自己的官銜來抵消長兄王維的罪過;因此,肅宗不計前嫌,就使王維繼續任職了。知道這個令他既振奮又感激的消息後,王維便又像上次一樣寫了一首標題極長的詩作。不過,這回他所寫的卻是一首口氣極度誇張的七言律詩,道是:

忽蒙漢詔還冠冕,始覺殷王解網羅。

日比皇明猶自暗,天齊聖壽未雲多。

花迎喜氣皆知笑,鳥識歡心亦解歌。

聞道百城新佩印,還來雙闕共鳴珂。②

按:①官,《唐詩紀事》、《全唐詩話》、《珊瑚溝詩話》等均作「寮」;再,《明皇雜錄》、《唐詩紀事》、《全唐詩話》、《唐詩品匯》等均作「更」;葉,《舊唐書》本傳作「花」;空,《唐詩紀事》、《《珊瑚溝詩話》等則作「深」。②此詩錄自《王右丞集》。皆知,一本作「猶能」,恐非是,蓋與結句「還來」犯復也。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歷史人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105/1691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