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相互寶」關停,中國民間的大病援助何去何從?

最近,相互寶宣佈,將於2022年1月28日停止運行。在此之前,水滴互助等多個知名的網絡互助平台已經關停,相互寶為這個行業劃上了最終的句號。隨着網絡互助平台謝幕,對那些大病弱勢群體而言,以後該去哪裏尋找新的出路?

相互寶頁面公佈的關停通知

相互寶是螞蟻集團旗下的平台,其運行理念是成員互助,成員如果遭遇重大疾病,可申請最高30萬(40歲以上為10萬)的互助金,這些互助金由相互寶的全部成員共同分攤。

成立之初,每期的分攤費用只有1分錢,每個月有兩次分攤。繳費不多就可以獲得最高30萬元的保障,這種模式吸引了很多人參與,高峰時期的用戶規模超過了1億人,成為國內最大的網絡互助平台。

但這個看起來很美好的互助平台,為什麼僅僅運行了三年就宣佈關停?

《我不是藥神》劇照

相互寶當初之所以能迅速吸引1億多人參與,其主要吸引力在於潛在回報率極高,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成本,就可以獲得高達30萬元的潛在回報,這自然吸引了大量用戶參與。

但是隨着平台越來越大,用戶的潛在回報率越來越低,這導致大量用戶開始選擇退出。首先是用戶的分攤費用越來越大,成立初期的每期分攤費用只有1分錢,但是截至2021年底,每期分攤費用已經超過了7元錢。

從實際分攤金額來看,2019年,相互寶的成員分攤金額為29元,2020年上升到91元,按照2021年的7元單價計算,全年分攤金額可能在180元左右。相互寶的成員有超過6成來自3線及以下城市,對費用變動比較敏感,對很多用戶而言,每年接近200元的費用,已經不再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成本。

圖|視覺中國

不只是費用上漲,越來越多的成員發現,如果真的不幸遭遇大病,獲得平台互助金也並沒有那麼容易。成立3年時間以來,相互寶已經發生了多起拒賠事件,也是引發了極大爭議。

當用戶發現繳納的費用越來越高,獲取互助金的難度越來越大,從投資的角度來看,這就意味着潛在回報率快速下降,於是,很多用戶開始選擇退出,不再繳納費用。所以,伴隨着成本不斷上漲,越來越多的成員開始選擇退出,截止2021年年底,承擔費用的成員數量只有7000多萬,和高峰時期相比萎縮了3成。

相互寶成員退出和費用持續上漲,二者形成了惡性循環。成員退出越多,意味着現有的成員需要分攤更多的費用,而分攤費用越高,又會導致更多的成員退出。相互寶曾經做出承諾,平台成員的費用分攤上限是每年188元,超過部分由支付寶承擔。以2021年的費用來看,已經接近了支付上限,這就意味着,如果不能逆轉不斷上升的支付費用,螞蟻集團很快就要自掏腰包來維持相互寶平台運行。所以,在這個時候關停相互寶,對螞蟻集團而言也是理性之選。

圖|視覺中國

除了自身的內在缺陷之外,外部監管壓力也是相互寶關停的原因之一。相互寶這種平台的定位非常模糊,雖然從事的是保險業務,但是平台卻刻意淡化自身的保險色彩,甚至將自己的名字從「相互保」更名為「相互寶」。隨着這幾年對互聯網金融進行整頓,這些遊走在灰色地帶的平台也進入監管層的視野。

2020年9月份,銀保監會發佈文章《非法商業保險活動分析及對策建議研究》,文中指出,「相互寶、水滴互助等網絡互助平台會員數量龐大,屬於非持牌經營,涉眾風險不容忽視,部分前置收費模式平台形成沉澱資金,存在跑路風險,如果處理不當、管理不到位還可能引發社會風險。」

由此開始,過去幾年風靡一時的網絡互助平台開始紛紛關閉。其中最有名的兩大平台,水滴互助和相互寶分別在2021年年初和年底先後宣佈關閉,網絡互助也基本上告別了歷史舞台。

過去幾年,網絡互助平台雖然引發了眾多爭議,不過,也還是在客觀上幫助到了一些弱勢群體。當網絡互助平台謝幕之後,對很多身患重病的弱勢群體而言,意味着以後需要新的出路。

大病網絡互助這種形式能夠得到快速發展,和中國重病市場的供需缺口密不可分。中國醫保體系的覆蓋率雖然已經很高,但是基本醫保包含的重病相當有限,而且賠付上限也不高,無法覆蓋重病支出。最近幾年,商業性質的重疾險得到了較快發展,但是費用較高,遠遠超過了低收入人群的負擔能力。

《送你一朵小紅花》劇照

對很多中低收入人群而言,中國的重病市場就形成了一個巨大缺口,這部分人群如果遭遇重病,既不能完全依靠醫保,又沒有商業險可以保障。所以,低成本的網絡互助平台,就讓很多中低收入人群看到了希望。但事實證明,網絡互助這種模式只是看上去很美,由於遊走在商業和慈善之間,這種模式既在商業上難以持續,又有巨大的政策風險,最終曇花一現也並不意外。

隨着網絡互助平台紛紛關閉,最近幾年,政府主導的普惠型醫保開始逐漸興起,為弱勢群體的大病保障提供了另外一種選擇。

《中國醫生》劇照

2021年4月份,上海發佈滬惠保,每年花115元,就可以獲得最高230萬元的補充醫療保障。滬惠保很快就吸引了700多萬人參與。北京也在2021年7月份推出了普惠健康保,一年繳納195元,可以獲得最高300萬元的醫療保障,京惠保推出之後,吸引了300多萬人參保。

由於有政府背景支撐,很多城市的普惠型醫保實現了較高的賠付率。以上海的滬惠保來看,截止去年11月,理賠申請人次47761人,獲賠人次45635人,結案率高達96%。和相互寶相比,滬惠保的低投入和高回報顯然更具吸引力。大量城市普惠醫保的興起,其實也降低了相互寶等網絡平台的吸引力,成為網絡互助平台關閉的原因之一。

當然,各個地方城市的普惠型醫保並不完美,也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比如保障的範圍有限,免賠額太高,免賠額之下需要參保者自負費用等等。所以,有些城市的普惠保推出之後,並沒有受到太大的追捧,社會反響平平。

弱勢群體的大病保障是一個全球性難題,全世界都沒有完美方案。隨着中國快速進入老齡化時代,大病保障的迫切性也越來越突出。從個人角度出發,需要我們自身未雨綢繆地做好更多準備,從政府角度出發,也還需要付出更多的投入。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103/1691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