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民俗風情 > 正文

地球上最熱的地方,60℃高溫竟還有人居住

我們介紹過世界最冷的奧伊米亞康,最低氣溫-71℃,今天我們來看看這個世界上最熱的地方,達洛爾人是如何生存的,為何這裏的女人地位最低,堪稱人間地獄。

地理環境

達洛爾位於非洲的埃塞俄比亞,藏匿於達納基勒沙漠,這個沙漠的條件比撒哈拉沙漠更為惡劣,在這座沙漠聚集了非洲四分之一的火山,而且就在東非大裂谷附近,地震和火山爆發也是家常便飯。根據記錄,這裏平均溫度在35℃,當地人說最高溫度能到60℃。沒有水源,無法耕種,常年高溫,在這樣惡劣的環境條件下,依然有一個兇猛的部落生存於此。

探險之路

阿法爾人能在這樣的條件下活下來,絕不是偶然。這個彪悍的民族在歷史上也是赫赫有名。1881年,意大利的探險隊集結了當時條件最好的隊員,踏上了探秘的征程上,剛一進入部落,全員被屠殺,一些男性甚至遭到了閹割。在接下來一百年都沒人再闖入。在21世紀初期,一群探險家重新整裝待發,包括導遊、生物學家、醫生、探險家,一起來看看他們鏡頭下的達洛爾。

阿法爾人多在達洛爾鹽礦工作,探險隊想要先去鹽礦看看情況。從首都出發,他們坐車8小時才走了60公里,一路的顛簸讓隊員們筋疲力盡,60公里以後,已經沒有路可以讓車前進了。距鹽礦還有60公里,需要隊員徒步前進,預計需要三天的時間。隊員們在路邊準備休息,但是沒人能真正睡得着,凌晨三點的氣溫仍然高於30℃。身邊還有很多毒蠍子,一夜未眠的隊員在早上準備徒步行走。在這裏不會有那種汗流浹背的感覺,因為一旦出汗,周圍的熱風就會吹乾,具體來說是烘乾,白天的達洛爾就像是一個吹風機,馬力開足,360°無死角一直吹熱風。

他們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高溫脫水,隊員每天喝12升的水,排出的汗水接近13升,醫生每天都讓隊員測體重,每日觀察自己的健康情況。當地運送鹽塊的工人每天都會走這條路,他們大部分身體內都有結石,當地人習慣小口喝水,畢竟水資源有限,排除極少的尿液,鹽晶體在體內聚積,腎臟佈滿了密密麻麻的小結石。駱駝是當地人的好幫手,他們不會騎行駱駝,一般是讓駱駝運送貨物,在鹽礦裝上鹽塊送到市場,駱駝不負眾望,喝飽一次水,能管一個月,駱駝的壽命也是很長能到50歲,每天可以裝1000斤的貨物走40公里。

可怕的鹽礦

2000平方公里的盆里,裏面就是達洛爾鹽礦,鹽礦的來源是紅海的地下水,經過火山加熱,上升到表面經過高溫蒸發變成鹽礦。鹽礦工人每天上班12個小時,兩班倒,每天的工資是4美元,在當地這是一份工資非常不錯的工作了。工資這一詞就來源於拉丁語的「鹽」,羅馬帝國的士兵工資就是鹽。

鹽礦在室外開工,主要是挖礦、加工,工人們在鹽礦中挖出巨大的鹽塊,然後切割成方塊。切割工人的手上密密麻麻都是傷口,因為鹽塊的周圍邊緣鋒利,不注意就會被劃傷,傷口撒鹽的滋味真的很難受。每塊鹽重1kg,單價是1比爾,每隻駱駝每次運送25塊,老闆再以十倍的價格賣出,看來在哪裏都有商人的壓榨。

部落紀實

阿法爾人居住在庫斯村,這個村被稀疏的植被包裹着,村民住着圓頂帳篷或者樹枝木棍搭建的簡陋房屋,外觀非常像羊圈。村里大小事務都是村長和長老說了算,每個家庭都要上交一部分錢,用來自我保護和村內花銷。村裏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幾個年輕力壯的青年,懷裏抱着AK47。村民不是去挖礦就是在家照顧牲畜,當地村民主要養一下山羊、驢子,尊貴的駱駝只有村長可以畜養。村民的蛋白質都是山羊的羊奶和肉,當地人直接喝生羊奶,這就很容易得病,沒有消毒的乳汁進入體內,致病菌隨時都會要了人的命。畜生如果生病,當地村民會剪一部分牲畜的耳朵,他們認為這樣做會讓牲畜不會死亡。村民對待自己,方式也差不多,有了潰爛,一般是刀割火燒傷口。

女人地位

村子的女人地位十分的低下,女人們需要在每天早上步行3公里打水,找一塊與植物地帶的低洼處,挖上10米深,打上來的水非常苦和咸,每天往返好幾次,每次都背上一個塑料大桶,每桶可以裝50升水。打完水的女人們還需要去更遠的地方砍柴、放牧,這些可憐的女人每天幹完上述的工作後,才可以吃一點點黑麥餅,每次只能吃一點點,不能吃飽,五個女人吃一張餅,年紀大的女性會讓年齡小的女孩多吃一口。村裏的女性很想說出自己的秘密,但是門口總有抱着槍的男人監聽,沒有任何私隱可言。

每個女性從會走路開始就承擔家務,生病後也只能聽天由命,沒有任何幸福感和地位。每個孕婦都是營養不良,每次生孩子都要走一遍鬼門關,分娩的死亡率是歐洲國家的200倍。女性不光沒有醫療保障,也沒有受教育的權利,要知道每100個男人裏面也只有2個人受過教育,當然都是男性了。就算結婚的時候,女性也吃不飽,而且規定新娘白天不能出門,在男人們吃飽後,剩下的一些殘渣,女人們才可以狼吞虎咽吃一些剩飯,悲慘的是,婚禮要持續6天,簡直是女性的人間地獄。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科普寶藏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223/1687021.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