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為什麼日本街頭看不到拄着拐杖的殘疾人

少了一條腿,以後行動會很不方便,更不能幹活。父親很為我的未來發愁。他告訴我,我只有好好讀書,將來找一個坐辦公室的工作才行。聽了這句話,我醍醐灌頂,意識到讀書才是我唯一的救命稻草。

自此以後,我把心思都放在了學習上,除去吃飯睡覺,剩下的時間全用來看書,成績慢慢地從班裏倒數趕超到年級前幾,人也變得更自信了。有的小孩給我起外號,叫我「斷腳杆」、「拽腳蓋」,意思是缺了一條腿,每次看到我就咯咯地笑。不過,此時的我心裏只有讀書,對其它事情一概不在意,笑就笑吧,也沒什麼大不了。

12歲那年升學考,我發揮出色,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入了縣初中。那時候我就以將來考個好大學為目標,因為太想實現,甚至產生過考不上就不活了的極端想法。

我(左二)和初中同學的合影,拍照的時候有意把右腿擋住。

三年後,我又以全校第一的名次進了全縣最好的高中石阡一中特尖班。家裏離縣城比較遠,高中三年我都寄宿在學校。為了節省開銷,父親約定好每隔兩周給我送次東西。一到日子,我就能看到他彎着脊背,提着袋子風塵僕僕地走進校門。看着他的身影,我能感受到一股厚重無聲的愛。

大米鹹菜、辣子、炒臘肉,父親帶的都是家裏能拿出來的好東西,他交給我之後也不着急回,會留下來說一兩個小時話,跟我聊聊人生道理。有時候,他會講他在電視裏看到的勵志故事,希望我以此為榜樣,好好讀書。

可特尖班競爭太過激烈,想爭前幾很難。這裏的同學都是從各地來的尖子生,大家都很優秀。我的成績一開始只排到全班第22名,想到高考就很焦慮。別人還有退路,而我沒有,考上好大學是我唯一的出路。學習壓力像塊巨石一樣,死死地壓着我。

班裏總共四十人,城裏孩子佔了三十,他們家庭條件很好,父母都有體面的工作和不錯的收入。他們穿着名牌運動鞋,有的還拿着時髦的小靈通手機,和農村來的孩子完全是兩副樣子。相比之下,我的家庭條件不如人,成績也不算特別好,一看到他們就更焦慮。

班主任對我格外關心,經常找我聊天,告訴我要調整好心態,不要跟別人比,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就可以了。多虧他的循循善誘,我才沒有壓力擊垮。高三那年,我的成績已經穩定在了班裏前五。

因為身體原因,帶我的班主任都很關照我,這是春遊時與班主任的合影。

2006年高考,我沒有辜負期待,以603分的成績考上華中科技大學,進入當時全校排名第一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收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我百感交集,想到自己那麼拼命地學習,放棄所有娛樂和假期,過去所有的努力終於都值了。父親也鬆了一口氣,他最擔心的問題是我養不活自己,考上重點大學,這個問題應該不用愁了。

可還沒等到開學,我們一家人又開始為錢發愁。一年6000元的學費,對我們這樣的家庭來說簡直是筆巨款。家人東拼西湊,只湊出了700元生活費。我安慰父親,說學費可以通過助學貸款解決,讓他不用太擔心。說這話的時候,其實我心裏也很沒底。

從貴州到武漢得坐26個小時火車,由於我是中途站上車,買不到硬座,只能全程站着,蹲着,或是坐在行李上。一路疲憊不堪,還要忍受着過道里汗臭、腳臭、和泡麵混在一起的味道。但一想到馬上要開始的新生活,我身上就滿是動力。

當我在學校報到的時候,才發現之前對學費問題的擔心是多餘的,學校不僅讓我走了綠色通道,幫我辦理了助學貸款,還解決了1860元的住宿費、軍訓服裝費和公寓生活用品費,並且資助我一輛電動三輪車,方便我日常出行。

2006年,我在華中科技大學校門前的留影。

重點大學裏人才濟濟,大家來自五湖四海,地域差異很快就在學習上體現出來,比如英語這這門課,我是在縣城參加的高考,不考聽力,平時也沒怎麼訓練過,進大學後根本聽不懂別人講的。英語原本是我最擅長的科目,現在一下變成了弱項,導致我非常受打擊。

正在我為英語發愁的時候,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來學校辦了一場演講,他分享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深深地引起我的共鳴,尤其是那句「從絕望中尋找希望,人生終將輝煌」,我深感認同,這句話就像是專門說給我聽的。直到今天,我依然把它當成人生的座右銘。

俞敏洪還說,年輕人有機會一定要到海外走走,如果自己足夠優秀,就可以拿到海外大學的獎學金,家裏沒錢的孩子也有機會出國念書。他的講座讓我發現了新大陸,原來我的人生除了找份辦公室工作外,還有其它選擇,比如留學。

2007年,大二的我正在班會上發言,討論的主題是《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自PA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113/1671186.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