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最新研究:什麼時候睡覺對心臟最有益?

有規律、健康的睡眠模式在預防疾病方面所起的作用,通過深入研究被打亂的生理時鐘(即晝夜節律)的影響,變得越來越清晰。最新發表的一項關於就寢時間與心血管疾病關係的研究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知識。研究表明,在晚上10點至11點之間睡覺對心臟有益。

過去幾年,一些有趣的研究,深入研究了晝夜節律和心血管健康之間的關係。2019年的一篇論文揭示,每晚睡眠不足6小時會增加一個人死於心臟病的風險,而2020年的一項研究表明,每天睡眠時間不規律可能會使患心臟病的風險增加一倍。上個月,另一項研究為輪班工人為什麼更容易患心臟病提供了線索,詳細介紹了心臟細胞內指導24小時內心臟活動變化的新機制。

最近在《歐洲心臟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發表的一項研究,關注什麼是對心血管健康最好的睡眠時間。為此,研究人員對8.8萬名參與者的數據進行了分析,利用佩戴在手腕上的加速計,記錄了7天內他們的睡眠和醒來時間。

研究人員對參與者的人口統計數據、生活方式和身體健康狀況進行了評估和問卷調查,然後根據吸煙狀況、體重指數、血壓和膽固醇等因素進行了調整。研究人員還對睡眠不規律、開始睡覺和醒來時間的變化、睡眠持續時間或受試者在24小時內睡眠的時間進行了調整。

然後,科學家們在平均5.7年後對這些受試者進行了跟蹤,以確定心血管疾病的新診斷,其中共有3172人,占隊列的3.6%。

半夜或更晚睡覺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最高,比晚上10點至10點59分睡覺的人高出25%。晚上11點至11點59分就寢的人患病風險高出12%,有趣的是,晚上10點之前打盹的人患病風險高出24%,不過這數據只在男性中比較明顯。在調整了睡眠不規律和持續時間後,這些關聯仍然存在。

參與研究的科學家之一的普蘭斯(David Plans)說:「我們的研究表明,最佳睡眠時間是身體24小時周期中的某個特定時間點,偏差可能會對健康有害。最危險的時間是午夜之後,這可能是因為它可能會減少看到晨光的可能性,而晨光會重置生理時鐘。」

科學家們還報告說,女性患心臟病的風險和睡眠發作之間有更強的關係,儘管背後的原因尚不清楚。

內分泌系統對晝夜節律紊亂的反應可能存在性別差異,」普蘭斯說:「另外,研究參與者的年齡更大可能是一個混淆因素,因為女性絕經後心血管風險增加,這意味着女性和男性之間的關聯可能沒有差異。」

性別角色的模糊性說明了在這些研究中有許多變量在起作用,這些研究關注的是關聯,而不是因果關係。比如,夜貓子的生活方式是否會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而這些問題在調查問卷中沒有被報告出來?自最初的七天監測期以來,還有哪些其他因素可能會影響這種風險?儘管如此,研究結果還是為作者們提供了大量值得思考的東西,並為健康的睡眠習慣是健康心臟的關鍵這一理論提供了支持。

「雖然研究結果沒有顯示因果關係,但睡眠時間已經成為一個潛在的心臟風險因素——獨立於其他風險因素和睡眠特徵,」普蘭斯說:「如果我們的發現在其他研究中得到證實,睡眠時間和基本的睡眠衛生可能會成為降低心臟病風險的低成本公共健康目標。」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加拿大都市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111/1670404.html